《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文創發想

從民族關係、歷史文化、地理景觀、自然生態到寓言傳說,沙巴都是一個充滿豐饒資源與活力的區域,如何借文化創意給鄉土經濟與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想像力? 這是值得借《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出版計劃而思考的機緣與參與。

Engelbert 張文傑·攝影 《沙巴亞庇碧南堂神誕》

Rating:
  • Currently 4.66667/5 stars.

Views: 2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Momogun 詩男 on Monday

愛墾APP:東馬復邦的五行考量~~在聯邦國家的區域自主運動中,例如馬來西亞的沙巴(Sabah)與砂拉越(Sarawak)尋求更大自主權甚至可能的獨立,若用五行思維分析,可以看作是一種相生相克的動態博弈,涉及不同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因素的互動。

1. 五行與聯邦政治的對應關係

五行思想強調事物之間的相互依存(相生)與競爭制衡(相克)。如果用五行來象征聯邦國家的不同政治力量,可以建立以下對應:

| 五行 |            象征意義            |       與聯邦政府、沙砂關係的類比       |

|   木   | 地方認同、生長、自治意識 | 沙巴、砂拉越的本土文化、語言、歷史認同感 |
|      | 改革、激情、衝突                | 自治運動、對中央政策的不滿                          |
|   土   | 穩定、結構、法律                | 馬來西亞聯邦憲法、中央政府的權力               |
|      | 資源、經濟、基礎設施         | 經濟利益、自然資源(石油、木材等)           |
|      | 適應、外交、談判                | 聯邦政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協商機制                  |


從這個角度來看,沙巴、砂拉越的自治訴求可以理解為木行生火行——即地方認同感(木)推動自治運動(火),但這會受到聯邦憲法(土行)的制約,形成「木克土」的局勢。


2. 五行相生相克的動態分析

(1)木生火——地方認同激發自主運動: 沙巴、砂拉越的獨特歷史(曾是英國殖民地,1963年合組馬來西亞)形成了較強的地方認同(木),這促使當地民眾尋求更大自主權,甚至推動獨立(火)。例如近年來沙巴、砂拉越政黨要求更多石油稅收的控制權,以及更大的法律自治權,這反映了「木生火」的過程。

(2)火克金——自主訴求挑戰 / 争取經濟利益

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的財政政策依賴沙巴、砂拉越豐富的自然資源(石油、天然氣、木材等,屬金行),因此地方自治(火)會挑戰中央政府的經濟利益(克金)。 例如,砂拉越要求恢復對其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完全控制,這威脅到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

Comment by Momogun 詩男 on Sunday

(3)金生水——經濟資源影響外交與談判

馬來西亞中央政府(尤其是巫統和國陣政府)借助經濟資源(金)影響地方自治訴求,通過談判(水)進行妥協。 例如,中央政府在2018年同意重新審查《1963年馬來西亞協議》(MA63),試圖通過談判(水)緩解地方自治壓力。

(4)水克火——談判與利益交換壓制自治運動

由於自治運動(火)可能導致政治衝突,中央政府通過水行(談判、政策調整、法律手段)來抑制自治訴求。例如,中央政府通過法律訴訟或財政撥款調整來限制地方政府的獨立行動。

(5)土克水——中央政府用憲法與法律制衡地方談判

馬來西亞的憲法(屬土行)被用來限制地方政府的權力,確保中央集權結構不會被破壞。例如,盡管沙巴、砂拉越有自己的移民法,但其核心政策仍受馬來西亞憲法約束,這顯示了「土克水」的制衡作用。

3. 未來發展的五行動態預測

在五行動態中,以下幾種可能性可能決定沙巴、砂拉越自治運動的未來方向:

1. 「木生火」持續增強(自治運動強化):

如果沙巴、砂拉越的地方認同持續增強,並且本土政黨掌控更多地方政治資源(如執政州政府),自治運動可能繼續升溫。

這種情況可能導致更激烈的「火克金」,影響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並加劇政治緊張。

2. 「水克火」加強(談判緩解自治衝突): 如果中央政府願意進一步讓步(如給予更多自主權、財政回饋),則可能通過「水克火」方式緩解衝突,防止分離主義升溫。例如,如果中央政府同意沙巴、砂拉越恢復完整的石油資源管理權,自治運動的激進性可能減弱。

3. 「土克水」加強(中央政府強化法律控制):如果中央政府采取更強硬的法律措施(如加強對地方自治的限制,或以憲法裁定地方政府無權單方面決定自治政策),則可能強化中央集權。例如,如果馬來西亞憲法法院裁定地方政府無權修改《1963年馬來西亞協議》,則自治運動可能受限。

4. 「金生水」增強(經濟談判主導解決方案):如果中央政府采取經濟讓步(如增加地方財政撥款、鼓勵經濟合作項目),則可能通過經濟利益(金)影響地方政府的決策,使談判(水)成為主要解決方式。


五行框架下的策略啟示

五行思維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沙巴、砂拉越自治運動的不同影響因素,並提供戰略性見解:地方政府(沙巴、砂拉越)應善用「木生火」推動自主權,但要避免「火克金」直接挑戰中央政府的核心利益,以防遭受「水克火」或「土克水」反制。

中央政府可通過「金生水」策略,用經濟利益促進談判,以避免「火克金」導致的財政危機。長期來看,只有在「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間取得平衡,沙巴、砂拉越的自治訴求才可能在不破壞聯邦穩定的前提下實現合理的發展。

最終思考: 五行思維的優點在於它提供了一種動態平衡的視角,使我們能夠超越二元對立(如中央 vs. 地方、統一 vs. 獨立),以更有機的方式理解政治經濟互動。對於馬來西亞的未來,這種思維模式或許能為政策制定者和學術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框架。

Comment by Momogun 詩男 on February 6, 2025 at 7:07pm

愛墾APP:文化尊嚴與主權

Sanctity(尊嚴)Sovereignty(主權)—— 文化的神聖性與不可替代性。文化不僅是經濟資源或旅游資產,更承載著群體的歷史記憶與存在意義。因此,地方文化意識必須強調其神聖性(sanctity),讓在地民眾認識到自身文化的不可替代性:

讓地方文化不僅被「珍惜」,更被「敬重」,避免淪為單純的市場商品。強調文化的倫理價值,使文化實踐者(如工藝師、傳承人)得到應有的尊重,而非被邊緣化。讓文化成為社會價值的核心,而不是經濟或政治利益的附屬品。

S A B A H 五元素如何影響地方文化的未來

這五個關鍵概念共同構建了地方文化意識的多維度基礎。總體性幫助民眾理解文化的完整圖景,情動讓文化成為可感知的體驗,再生產確保文化得以延續,自主性賦予地方群體文化決策權,尊嚴則確保文化不被異化為純粹的消費品。

這些概念不僅僅是理論框架,而是現實中推動地方文化復興的實際力量。透過SABAH五元素,在地民眾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自身文化,並在未來的社會、經濟、政治場域中,成為文化的創造者,而非旁觀者。

[B] Belonging(尊嚴/歸屬感)
[A] Affect (情動空間)
[A] Autonomy(自主性)
[H] Hegemonic Reflexivity(霸權反思性)

Comment by Momogun 詩男 on February 4, 2025 at 7:34pm

電子學習報:鋸子與蛇 

有一條 蛇進入了一家木工店,它爬到角落穿過鋸子,被鋸傷了一點。

牠本能的轉過身咬住鋸子,又把嘴弄傷了。

蛇本能的以為受傷是因受到鋸子攻擊,牠決定纏住鋸子,用整個身體使鋸子窒息,於是牠用了所有的力量…...不幸的是,蛇最終還是被鋸子鋸死了!

憤怒、發火、情緒解決不了問題,有時會把自己帶進黑洞。

不要一受到點傷害就本能地認為都是別人造成的...

其實傷害你的是你自己本能的弱點。

有情緒的時候,要學會放下。…………


報長報告:有句話說「氣死驗無傷」,拿別人的錯來處罰自己的人最笨,因別人的過失,而讓自己一生處於「憤怒、怨恨」的人最笨。

因為不管自己如何憤怒、怨恨,對方完全無任何損失與傷害,最後受傷的還是自己,毀滅的也是自己的人生。

不要讓憤怒、怨恨引領你的人生,因為它只會將你引往更悲慘的方向,帶領你走向滅亡。

Comment by Momogun 詩男 on September 26, 2024 at 12:30am

愛墾APP:婆羅洲心靈

為婆羅洲(Borneo)的「心靈之聲」(Voices of the Soul)式非營利組織提出一個適合當地鄉土的可行建議,可以結合婆羅洲的文化、自然環境和社區需求,以下是一個具體的思路:

項目名稱:婆羅洲心靈之聲(Voices of Borneo's Soul)

通過音樂、口述歷史和自然音景(soundscapes)的采集與創作,幫助婆羅洲當地社區,特別是原住民,表達他們的文化記憶、生活智慧和環境保護的願景,促進心理健康和文化傳承。

項目核心元素

音樂與口述傳統

采集傳統音樂:
記錄和保存婆羅洲原住民的傳統音樂和歌謠。這些音樂不僅僅是藝術形式,還是文化和情感的載體,通過音樂表達社區的歷史、信仰和生活哲學。


口述歷史:收集社區長者的口述歷史,特別是關於自然、社區傳統和個人生活經歷的故事。通過這些口述內容,幫助年輕一代和外部世界更好地理解婆羅洲的文化根源。

自然音景創作

環境音采集:
錄制婆羅洲獨特的自然聲音,如熱帶雨林的鳥鳴、河流的流水聲和風的聲音。這些聲音能夠喚起觀眾對婆羅洲環境的聯想,並傳遞一種與自然共生的心靈體驗。


音景敘事:將自然音景與口述歷史和音樂結合,創造出沉浸式的音景敘事作品。這些作品可以成為冥想、放松或教育的工具,幫助人們通過聲音連接自然和文化。

心理健康支持

音樂療法:
利用傳統音樂和自然音景進行音樂療法,為社區提供心理健康支持。通過團體音樂活動和冥想引導,幫助參與者表達情感、減輕壓力和增強社區凝聚力。


故事分享:
鼓勵社區成員特別是年輕人通過講述個人故事或創作歌曲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和挑戰,從而增強自我認同和心理韌性。

文化傳承與教育

文化工作坊:
在當地社區舉辦文化工作坊,教授傳統音樂、樂器制作和口述歷史,幫助年輕一代繼承和發揚婆羅洲的文化遺產。


多媒體傳播:制作紀錄片、播客和音樂專輯,將婆羅洲的聲音和故事傳播到更廣泛的受眾,增加外界對婆羅洲文化和環境保護的關注。

社區參與與合作

社區合作:與當地的文化和環境保護組織合作,共同設計和實施項目,確保項目符合社區的需求和價值觀。


參與式內容創作:鼓勵社區成員積極參與內容創作,通過他們的聲音和視角,使項目更具真實性和影響力。


「婆羅洲心靈之聲」項目通過音樂、口述歷史和自然音景的結合,能夠在文化傳承、心理健康和環境保護之間架起橋梁。這一項目不僅幫助婆羅洲的社區表達和保存他們的文化和情感,還能夠通過獨特的聲音藝術形式吸引全球的關注和支持。

Comment by Momogun 詩男 on September 25, 2024 at 9:34pm

愛墾APP: 婆羅洲的聲音(Voices of Borneo)

愛墾網倡議婆羅洲(Borneo)鄉土的「心靈之聲」(Voices of the Soul)非營利組織,以下建議嘗試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和「詩性智慧」理念:

「婆羅洲的聲音」(Voices of Borneo)項目

目標:
記錄和傳播婆羅洲各個族群的傳統故事、音樂和儀式,以保護和推廣當地的文化遺產。

 
采集傳統音樂和口述歷史: 制作高質量的紀錄片和音頻檔案,采訪當地長者和文化傳承者,記錄他們的故事和音樂。

創建互動式數字平台: 通過社交媒體和專門的網站發布這些內容,允許全球觀眾與婆羅洲的文化進行互動。


組織線上和線下展覽: 展示這些文化作品,舉辦講座和研討會,讓觀眾深入了解婆羅洲的多樣文化和傳統智慧。

「自然的靈魂」(Soul of Nature)項目

目標: 通過探索婆羅洲豐富的自然環境和生態,傳遞自然與人類心靈的聯系,提升環保意識。

 
生態故事講述: 記錄和分享當地土著居民對自然環境的理解和故事,展示他們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

生態藝術創作:
邀請當地藝術家創作與自然相關的藝術作品,結合自然素材和傳統工藝,展現生態和心靈的聯系。


環保教育活動:
在學校和社區舉辦環保教育活動,推廣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並通過藝術和故事傳遞環保的信息。

「心靈療愈之旅」(Soul Healing Journeys)項目

目標:
提供心理療愈和精神支持,通過傳統和現代方法幫助當地社區應對生活挑戰。


傳統療愈實踐: 邀請經驗豐富的傳統療愈師,教授和傳承傳統療愈技藝,如草藥治療、冥想和儀式。

心理健康支持:
提供心理輔導服務,並結合當地的文化背景設計適合的心理療愈方案。


組織體驗式活動: 舉辦體驗活動,如森林療愈和心靈冥想,讓參與者通過與自然的互動獲得內心的平靜。


「鄉土藝術復興」
(Revival of Indigenous Arts)項目


目標: 復興和推廣婆羅洲傳統藝術形式,支持當地藝術家的創作和發展。


藝術家支持計劃: 提供資助和資源支持當地藝術家,鼓勵他們創作和展示傳統藝術作品。

藝術工作坊和展覽:
定期舉辦工作坊和展覽,展示傳統藝術形式,並組織觀眾與藝術家互動。


數字化藝術資源:
創建數字化平台,記錄和展示傳統藝術的制作過程和作品,向全球觀眾推廣婆羅洲的藝術遺產。

Comment by Momogun 詩男 on September 25, 2024 at 9:34pm

「文化交流與學習中心」(Cultural Exchange and Learning Hub)項目

目標:
促進婆羅洲不同族群之間的文化交流,增進彼此的理解和合作。

 
文化交流活動: 組織跨文化交流活動,如節慶慶典、傳統工藝展覽和文化交流工作坊。

學習和培訓項目:
開設關於婆羅洲多樣文化的學習課程,邀請專家和文化傳承者進行講座和培訓。


社區合作:
與當地社區合作,共同策劃和舉辦文化活動,提升社區的凝聚力和文化認同感。

這些建議旨在通過結合婆羅洲的自然與文化特色,創建與當地社區深度關聯的「心靈之聲」項目,幫助保護和傳承地方文化,同時提升心理健康和環保意識。

延續閱讀:

心靈:意識擴展·個體覺醒 新文創就是詩性文創   德勒茲「平面」vs文創  “場所”拓撲學 

地方產學合作(ELP)計劃   
情動地方文創   段義孚的「地方感」 詩性鄉愁呼喚型造物 

情感地理學
  

Comment by Momogun 詩男 on June 20, 2024 at 6:14pm

四川白馬“花田小白”通靈巫術藝術

IP授權是藝術介入鄉村文創的營造核心和關鍵行動。藝術介入視野下的IP特指文創IP,是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立體開發和授權運營。文創IP不同於文化IP(Intangible Property),也不同於法律IP(或IPR,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但又與後兩個概念息息相關。文化IP特指一個國家和民族有影響力、知名度的無形資產,具有明確的價值觀、鮮明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等特征,文創IP也具有這樣的特征。

法律IP是一種現代法律術語,包括專利、商標和版權(著作權),是一種智力財產得到法律保護的私人權力。文創IP必須以法律IP為基礎,以確權的內容和明確的主體為開發前提。因此,文創IP是以法律IP為權利基礎,以文化IP為權利內涵,包括了價值觀(世界觀)、故事性、形象化、多元演繹和商業授權等內涵。

結合韓國國立安東大學金時範教授在IP授權的理論與實踐,可以得出一套IP授權評估量表,包括五個一級維度、十一個二級指標:核心的世界觀/價值觀維度,包含象征性(Symbol)指標;鮮明的形象性維度,包含品牌(Brand)、唯一性(Unique)、識別性(Image)指標;感人的故事性維度,包括故事元素(Story)、認同性(Identity)、知識性(Knowledge)指標;多元演繹維度,包括適用方法(Manual)、媒體平臺(Media)指標;商業變現維度,包括狂熱的愛好者(Mania)、特定的市場(Market)指標。藝術介入鄉村文創的第二項行動策略就是對文創IP授權評估量表的靈活運用。

在四川白馬花田開展藝術鄉創的實踐中,北京大學鄉創團隊為白馬花田設計了「花田小白」的IP形象,形象呆萌有趣,結合了巴文化的巫術傳統和土家族的通靈信仰,賦予這個「二次元」形象以新村民的人格化特征,作為白馬花田的守護精靈,能守護人的夢境。(見:向勇·新發展階段鄉村文創的價值邏輯、行動框架和路徑選擇 (4)。(2022 年 01 期 藝術學理論)

Comment by Momogun 詩男 on June 1, 2024 at 11:31pm


王鹤鸣·從家譜看炎黃子孫的尋根情結


註:王鶴鳴,研究員。國家「十五」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家譜總錄》主編。上海圖書館原黨委書記、歷史文獻研究所所長。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編《中國譜牒研究》、《中華譜牒研究》、《上海圖書館藏家譜提要》、《解凍家譜文化》等多部家譜專著。


中華兒女、炎黃子孫,都有濃濃的尋根情結:我從哪裡來?我的根在哪裡?要回答這個問題,只有依據一種特殊的歷史文獻,這就是家譜。

家譜,又稱族譜、宗譜、家乘、房譜世譜等,是同宗共祖的男姓血親集團,以特殊的形式記載本族世系和事跡的歷史圖籍,內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遷徙、世系圖錄、人物事跡、風俗人情等。其中最重要的世系圖錄,即記載始祖名錄,這是確認是否是家譜的重要標志。

一、家譜種類與沿革

中國古代家譜不僅名目眾多,而且種類豐富多彩,根據家譜傳承、記載方式不同,可分為結繩家譜、口述家譜、甲骨家譜、青銅家譜、石碑家譜、書本家譜等。此外,還有塔譜、布譜等。

三千多年來,我國家譜的內容、體例和功能,經歷了不斷豐富逐步發展的過程。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先秦:家譜萌芽。甲骨、金文中已有家族世系的記載,已具備了家譜的基本要素,但較簡單。周代的《世本》,記載了遠古黃帝至春秋時期諸侯大夫的氏族、世系、遷居、名號等,是中國家譜的開山之作。

漢代魏晉南北朝:家譜興盛,已出現譜牒之名。尤在南北朝,門閥勢力極度膨脹,官之升遷,只辨姓氏高下,不考人才優劣,於是「有司選舉,必稽譜牒」。國家設譜局,出現審查機構,並出現譜學專家。

唐代:家譜發展,修譜繼續為官府壟斷。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打擊門閥勢力,提高李氏皇族地位,專門組織官員編纂《氏族志》,計293姓,1651家,分成9等,李氏一等,外戚二等,原來顯赫的家族,列為三等。武則天掌權時,又組織人編《姓氏錄》,將武姓列為一等,再次打擊舊有的士族勢力。

宋代:轉折時期。家譜功能由「別選舉,定婚姻,明貴賤」的社會政治功能,變為「尊祖,敬宗,收族」的倫理道德功能;編修方式由官修發展為私修;內容更加豐富;體例因歐陽修編《歐陽氏譜圖》、蘇洵編《蘇氏族譜》,創立新體例,人稱歐蘇體,成為後世修譜的基本體例格局,為家譜進一步發展、普及,奠定了重要基礎。

明、清以及民國時代:家譜普及,私修家譜蔚然成風。清代康熙、雍正號召修家譜。家譜普及,浙、蘇、皖、贛、湘等地,家家修、族族修,有的續修二十余次(一般30年一修)。少數民族也仿效修譜。修譜成全民性的一項文化活動。

近50年:續修新譜。在海峽兩岸,台灣、福建等省較為突出,各省市均有。台灣近50年來,新修家譜約有六七千種。台灣2200余萬人,絕大多數來自大陸,近50年遭人為隔離,他們以修譜表達心向大陸回歸祖國的心願。福建新譜有數千種,其他省也有。福建新譜不少是海峽兩岸同一家族共同編修的。大陸修新譜已嘗試用新的觀點、資料、體例、方法來續修。這是群眾中自發興起的修譜活動。有利於弘揚中華歷史文化,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有利於和平統一大業的完成。

二、家譜內容

明清以來家譜,內容豐富,盡管編纂形式有不同,收載內容有多寡,但完整的家譜,大致包含以下內容:

(1)譜名:為明血統,防亂宗,譜名一般包含裡籍,如《韶山毛氏族譜》、《鎮海橫河堰包氏宗譜》(包玉剛),有的還加編修時間、次數,如《同治九年進賢劉氏重修族譜》、《中湘陳氏六修族譜》等。

(2)譜序:內容涉及修譜緣由、姓氏淵源、家族遷徙、修譜理論等,續修譜一般保存以前的譜序。大多由本族人撰寫,也有名人撰寫,如朱熹、文天祥等。

(3)凡例:闡明修譜的原則和體例,少則幾條,多則幾十條,隨時代變化而變化。如民國時有些譜凡例規定女子也入譜。原載:搜狐 2020-07-23 )

Comment by Momogun 詩男 on May 31, 2024 at 3:47pm

(4)遺像:刊載祖先及族中重要人物遺像及贊語,諸如「秉性忠直」,「忠懸日月」等。

(5)恩榮錄:登載皇帝對家族中官員、親屬、烈女等的敕書、賜匾、賜碑等。

(6)姓氏源流:考述本族姓氏來源、本姓歷史、始祖、始遷祖、家族遷徙經過,各支派遠近關系等。

(7)族規家法:各家族自己制定的約束、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規,內容具體,包括忠君、孝親、祭祖、禁賭、財產繼承、約束婦女等。

(8)祠堂:記載祠堂建築圖案,修建經過、規模、地理位置,祠堂內祖先牌位排列次序。

(9)世系、世傳:記載始祖至撰修該譜時本家族各世代成員的姓氏、生卒年月、科第、妻室、子女、葬地等,是家譜中最重要最本質的內容,往往佔到一部家譜的四分之三的篇幅,是尋根的主要依據。

(10)傳記:又稱行狀、行述等,記載家族中重要人物,如忠臣、孝子、義夫、節婦的主要事跡。

(11)族產:家族集體財產,如墳地、祀田、義莊、學田、山林、房屋等數量、位置以及管理辦法。

(12)契約:登載與族產有關的契據、文約,宗族內部關於承嗣、分家等契約,賣買田地、房屋、鄰裡糾紛等文據。

(13)墳墓:包括墓圖、墳向(如乾山坤向),祖墳、各支派墳的地理位置,便於後人祭祖掃墓,「不忘祖先」。

(14)藝文:收錄族人著述、詩詞、奏疏等。

(15)字輩、排行、行第:記載族人世系人名的排行用語。

(16)領譜字號:家譜嚴禁公開,內部發行,印數按家族房數決定,多餘一二部存放祠堂。各房領家譜則按譜號領取,如「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並有記錄,到時檢查。

從上述內容看出,家譜具有以下特點:記載范圍的宗族性,系本族人的事跡,本族人撰寫;記載內容的廣泛性,實是本家族的一部百科全書;記載體例的多樣性,史、圖、表、志、傳,兼容並蓄。

三、家譜的價值

歷史上,家譜的編撰方式分為兩個時期,功能作用不一:宋以前主要官修,主要是政治功能,修譜主要為世家大族、朝廷用人服務;宋以後主要是私修,修譜主要是道德功能,凝聚家族,維護族權,為宗族睦族服務。當今時代,家譜作為歷史文獻,有多方面的價值。

開發家譜資源有以下幾方面價值:

首先是文物價值。存世的中國家譜是中華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不少屬於珍本,現存最早的《仙源類譜》,系宋代內府抄本,至今近千年,有些是明代的版本,有些是名人批校本,有些是鈔本,都具有文物的價值。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統計,列為該書善本的家譜就有635種,實際上遠遠超過此數字,這些家譜均屬國家級文物。

其次是資料價值。著名史學家梁啟超指出:「欲考族制組織法,欲考各時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齡、平均壽數,欲考父母兩系遺傳,欲考男女產生比例,欲考出生率與死亡率比較……等等無數問題,恐除族譜家譜外,更無他途可以得資料。」數量可觀的家譜,不僅對家族制度、婚姻制度、人口興替等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資料價值,即對歷史學、民俗學、社會學、經濟學、教育學等都能提供許多重要資料。如對稱雄一世的徽商研究,其中不少有價值的資料即源於皖南徽商家譜。

再次,家譜具有教化功能。家譜中一般都載有「家訓」、「族規」、「家法」之類內容,其中固然有不少封建思想,但如敬長老、孝父母、尊師長、崇儉朴、戒奢侈、禁賭博等倫理規范,以及家譜中記載的很多志士仁人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追求真理的奉獻精神等,對促進現代文明建設也有積極作用。傳統倫理與現代文明是辨證的統一,現代文明建設必須以傳統文化為基礎。傳統文化也只有被賦予新的時代精神才會有生命力。家譜中反映出來的優秀傳統倫理,實際上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奮斗的結晶,它曾經對凝聚中華民族發揮過巨大的作用,對促進當代文明建設也必將起重要的激勵作用。

最後是尋根價值。家譜淵源和世系圖表是家譜中最為重要的內容,這是當代人尋根問祖的重要資料,而且只有家譜才能提供這些資料。上海圖書館家譜閱覽室自1996年底對外開放以來,接待了海內外的數萬名讀者,其中不少都是為尋根問祖來查詢家譜的。當他們從家譜中查到自己的祖先時,其興奮之情真是難以形容。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過家譜尋根問祖,對於增強海內外華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進而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有著重要的意義。

(原題:王鹤鸣·從家譜看炎黃子孫的尋根情結;原載:搜狐 2020-07-23 ;註:王鶴鳴,研究員。國家「十五」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家譜總錄》主編。上海圖書館原黨委書記、歷史文獻研究所所長。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編《中國譜牒研究》、《中華譜牒研究》、《上海圖書館藏家譜提要》、《解凍家譜文化》等多部家譜專著。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