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故事也是過去的故事,因為它已經在我們的想像中發生過了。

Rating:
  • Currently 4.71429/5 stars.

Views: 20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Rajang 左岸 yesterday

陳明發《五音:五臟:五行》II 五象~~兩千多年前的中國醫學經典《黃帝內經》,有這麼的記載:「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心屬火,在音為徴,在志為喜;脾屬土,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肺屬金,在音為商,在志為憂;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現把概念整理、補充如下——

陰陽五行體系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臟:肝、心、脾、肺、肾

五藏:(肝藏)魂、(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腎藏)志

五志:怒、喜、思、憂、恐

五音:角、徵、宫、商、羽、

五竅:鼻、目、耳、舌、口、


在陳明發博士的「意象間性」(互象)框架下,「五行學說」的「五志」(怒、喜、思、憂、恐),與中國傳統詩學的「興觀群怨」訴求取得了有意義的契合。
可從以下幾個維度探索它們之間的契合點,構建一個多層次的理論視野,從而揭示詩歌創作、情感表達和文化體驗的深層機制。

1. 五志與「興觀群怨」情感功能的對應關係

五志作為情感的五種基礎狀態,與「興觀群怨」的情感訴求在功能上具有直接的對應:


:對應於「怨」,體現不滿、反抗、批判的情感功能。

:對應於「群」,表達歡愉、認同與和諧的集體感受。
:對應於「觀」,通過思索和審視帶來內在感悟與認知提升。
:對應於「怨」,既有個體化的哀傷,也可能包含群體性的感懷。
:對應於「興」,通過震撼與敬畏激發靈感,開啟聯想的詩性智慧。


契合點

五志為情感的自然狀態提供了一種動態性,而「興觀群怨」則是將這些情感狀態升華為社會價值的文化實踐,二者在個人體驗到集體價值的轉化中形成意義上的契合。

2. 意象間性對五志與「興觀群怨」互動的調和作用

陳明發博士的「意象間性」理論強調意象(象)之間的動態關係,而五志本身作為情感與身體、感官的像徵,可以在「意象」的互動中融入詩學的實踐:

興(感發意象):五志中的「恐」最能激發意象間的互相喚起。例如,雷雨或大山等自然意象引發敬畏之情,與恐懼(腎)相關。


觀(審美體驗):五志中的「思」通過深層聯想,使詩人能夠在意象的互動中完成情感與認知的升華。


群(情感共享):五志中的「喜」在意象的交織中表達群體的和諧和共鳴。


怨(批判表達):五志中的「怒」和「憂」通過意象的對比(如枯木與新生、風雨與日光)表現個體或社會的不滿,激發讀者的情感共鳴。

契合點

意象間性提供了一種中介,將五志與「興觀群怨」的詩學功能結合起來,通過象的交互表達情志的動態變化,形成更複雜的情感結構。

Comment by Rajang 左岸 on January 19, 2025 at 3:59pm

3.五志的情志調節與「興觀群怨」的社會功能

五志不僅是個體情感的生理基礎,還涉及情志的調節功能,與「興觀群怨」的社會功能(感發、觀察、共情、批判)形成補充:


個體維度:五志對應詩人對自身情感的調節與表達(「我」如何感發、反思、抒懷)。

集體維度:詩歌通過五志的情感映射,與讀者形成情感聯結,激發「群」與「怨」的社會性功能(「我們」如何共鳴、批評、建構價值觀)。

契合點

五志強調情感的平衡與調和,而「興觀群怨」則通過詩歌實現個體與社會情感的協調,使二者共同作用於個體情感的修復與社會文化的重塑。

4. 五志與「意象間性」的多感官體驗與審美實踐

五志的情感功能通過五行(木、火、土、金、水)聯系到五象(視、聲、觸、嗅、味),為詩歌提供了多感官體驗的框架:


怒(木-視象):通過視覺意象的強烈對比激發憤怒,如詩中對山河破碎或戰爭場景的描繪。


喜(火-聲象):通過聲音的律動表現歡愉,如鳥鳴或琴瑟和鳴的意象。


思(土-觸象):通過觸覺隱喻(如風拂面)喚起內在思索。


憂(金-嗅象):通過氣味(如花的衰敗)引發感傷。


恐(水-味象):通過味覺(如苦澀)表現敬畏或恐懼。

契合點

意象間性的多感官互動豐富了五志的表現形式,與「興觀群怨」在詩歌中的感官表達相呼應,使情感體驗更具象化和沉浸感。

5. 五志與「興觀群怨」的文化與倫理維度

五志不僅是情感狀態,也具有倫理與價值取向。例如:


怒:對不公的批判,是一種正義感的體現。


喜:對美好與和諧的追求,是一種社會倫理的承諾。


思:對內在價值的反思,是自我修養的重要維度。


憂:對社會或自然的擔憂,體現了悲天憫人的情懷。


恐:對宇宙或命運的敬畏,是倫理秩序的基礎。

在「興觀群怨」中,這些倫理維度通過詩歌的審美表達得以深化。例如:

「興」可以傳遞敬畏(恐)與感動(喜)的倫理啟示。

「觀」可以通過反思(思)揭示個體和社會的問題。
「群」「怨」則平衡了對和諧與批判的追求。

契合點

五志的倫理內涵使「興觀群怨」不只是審美活動,而是深刻的文化倫理實踐。詩歌在此不僅是感發情志的工具,更是文化價值和倫理意義的傳播媒介。


詩學的跨學科整合

通過將五志融入「興觀群怨」的詩學框架,並借助陳明發博士的「意象間性」理論,可以構建一種跨學科的情感美學模型。這個模型不僅:

提供了傳統中醫學與詩學的全新解讀,
還能為現代情感研究、多感官設計、文化倫理實踐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持;

詩言志,而志本情,情動交互,意象共鳴——這一整體觀念構成了中國詩學與五行學說、情動研究交匯的深刻意義。

陳明發《五音:五臟:五行》I

Comment by Rajang 左岸 on December 1, 2021 at 9:44pm

中醫說的五音

宮、商、角、徵、羽五音,為五行學說組成部分,在臟腑、經絡等方面運用廣泛。

概念

出《靈樞·邪客》。指宮、商、角、徵、羽五音。古人把五音與五臟相配:脾應宮,其聲漫而緩;肺應商,其聲促以清;肝應角,其聲呼以長;心應徵,其聲雄以明;腎應羽,其聲沈以細,此為五臟正音。

解讀 語音

在中醫基礎理論中,「五音」一詞時常出現,角、徵、宮、商、羽五字亦為眾人熟知,但是在一些經典中涉及五音時,其意義又不僅僅是角、徵、宮、商、羽這簡單的五個音。五音通常是指五音調式,即宮調式、商調式、角調式、徵調式、羽調式。


五音調式是以某一音為主音而創作出的某一調式的旋律,例如08年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就屬於宮調式,是以「宮」為主音的樂曲。也可以說符合五聲音階的樂曲都可以歸類成宮調式、商調式、角調式、徵調式、羽調式五類。

而在中醫理論中,五類調式也和五行、五臟相對應,即角調式樂曲對應於肝木,徵調式的樂曲對應於心火,宮調式樂曲對應於脾土,商調式樂曲對應於肺金,羽調式樂曲對應於腎水。王冰對《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註解中提到:「角謂木音,調而直也。徵謂火音,和而美也。宮謂土音,大而和也。商謂金音,輕而勁也。羽謂水音,沈而深也。」角調式樂曲具有「木」之特性,其旋律朝氣蓬勃、興發舒展,在五臟則入肝;徵調式樂曲具有「火」之特性,其旋律明快愉悅、活力四射,在五臟入心;宮調式樂曲具有「土」之特性,其旋律清靜幽雅、淳厚莊重,在五臟入脾;商調式樂曲具有「金」之特性,其旋律鏗鏘宏偉、高亢有力,在五臟入肺;羽調式樂曲具有「水」之特性,其旋律蒼涼哀傷、深遠透徹,在五臟入腎。正是由於五音的直曲輕沈和等音學特性與五行之曲直、潤下等相通,由此形成五音與五行的「同氣相求」,體現了五音調式的樂曲與五行五臟的共性,這也正是五音、五行與五臟相應,即「五臟相音」的理論基礎。這同樣也是現代一些音樂療法常用的指導理論。


中醫應用 


1、五音與五臟

第一,五臟的生理特性與五音相應,《四診抉徵·聞診》記載:「脾應宮,其聲漫以緩;肺應商,其聲促以清;肝應角,其聲呼以長;心應徵,其聲雄以明;腎應羽,其聲沈以細」,正因為五音的特性與五臟的生理功能「同聲相應」,故才有五臟-五音的對應關係;第二,五臟和則五音調,如《四診抉徵·聞診》:「五臟安暢,則氣藏於心肺,聲音能彰」,《靈樞·脈度》:「腎氣和則聞五音矣 」,五臟之氣血通暢、陰平陽秘,則五音易辨、「五臟之音正」 。第三,聞五音之變而見五臟之病,即通過辨別五音的異常變化可以診斷五臟之病變。「藏於內而形於外」,五音為五臟之外象,故五臟有疾可以通過五音反映出來,例如《素問》雲:「視喘息,聽聲音而知所苦。」《普濟方》記載「五臟有余不足,候之五聲五音者」,《樂記》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蓋人病蘊於內,聲音顯於外。樂聲亂則五音不和,人聲亂則五臟不和,所以聽聲音驗人之疾病也」。《難經·六十一難》云:「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知其病。」由「聞其五音」而知五臟之疾,是將五音聞診應用於臨床診斷疾病的理論基礎。(下續)

Comment by Rajang 左岸 on November 29, 2021 at 4:34pm

2五音與經脈——《內經》中還有一些五音與經脈相關聯的段落,這也是五音的一個重要內容。《靈樞·陰陽二十五人》記載:「木形之人,比於上角,似於蒼帝……感而病生,足厥陰佗佗然。大角之人,比於左足少陽,少陽之上遺遺然。左角之人,比於右足少陽,少陽之下隨隨然。釱(音弟)角之人,比於右足少陽,少陽之上推推然。判角之人,比於左足少陽,少陽之下栝栝然……」其中「上角、大角、左角、釱角、判角」可以理解為「角」音的五個分段。五音的每個音又都分出了五個音,而且和十二經脈部分對應,音「感而病生」則經脈亦出現相對應的癥狀,或「佗佗然」或「遺遺然」等。另外,五音之變,也可以通過針刺經脈來調節,《素問遺篇·刺法論》提到「失守上正,天地不合,即律呂音異…當先補心俞,次五日,可刺腎之所入……」,「上下相錯……姑洗林鐘,商音不應也,當先補肝俞,次三日,可刺肺之所行……」,「律呂二角,失而不和,同音有日……當刺脾之俞,次三日,可刺肝之所出也」等等。「商音不應」即為「律呂音異」,治法「先補肝俞」,再「刺肺之所行」。《靈樞·五音五味》亦有記載「右徵與少徵,調右手太陽上;左商與左徵,調左手陽明上…判角與少角,調右足少陽下」,五音分出的二十五音可以調節相對應的經脈的左右、上下段,這也應當是五音療法的一個重要部分。這些表明,五音與經絡之間存在對應的聯系,在臨床應用中,根據聽音的病變,取相對應的經絡、腦穴來調節,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但是,有關五音與經絡相關的具體對應關係和應用操作鮮有記載,古代文獻也模糊其辭,且有以訛傳訛之說,故有必要整理和探討五音與經絡相關性的文獻。

3、聞五音診斷疾病

五音在理論上與五行五臟關係密切,在臨床上可以用來對疾病診斷。

用五音來輔助診斷,這是傳統望聞問切四診中聞診的重要內容。聞者,一聞氣味,二聞五音。《內經》中記載大量關於五音聞診的內容,《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素問·五臟生成》中「五臟相音,可以意識」,《素問·玉機真臟論》提到「上氣見血,下聞病音」等等,均表明聞五音以診斷疾病。《難經本義》中亦有五音聞診的註解:「肝聲呼,音應角,調而直,音聲相應則無病,角亂則並在肝。心聲笑,音應徵,和而長,音聲相應則無病,徵亂則病在心…腎聲呻,音應羽,深而沈,音聲相應則無病,羽亂則病在腎,」「聞五臟無聲,以應五音之清濁,或互相勝負,或起音嘶嘎之類,別其病也。」聞其音聲以別其病在何臟,角亂則病在肝,徵亂則病在心等等,這些有利於臨床上辨別疾病的病位。清代的沈源在醫案《奇癥匯》中記載:「脾土之音,擊之聲發,猶琴聲之相應也。蓋琴無體,則弦不鳴,撥其弦,則遂應」,「明乎器之如是,便知是病所擊之聲矣。」又說:「器之為質,分五音之聲,非以氣恁也。即如木為器,其音角,角音調而直,故聲如是。」意思是五音的性質是由於物體的材質決定的,「木為器」則發角音,肝在五行為木,因此,人若肝郁氣滯、肝氣太旺則發角音;反之,若發角音則說明其為木性,為肝之有余,可見知肝病。

4、聽五音以治療疾病

傳統醫學將五音應用於治療疾病,即五音療法。

五音療法是五音臨床應用的又一重要內容。中醫五音療法,是根據「五臟相音」的中醫基礎理論,五音配屬五臟,結合五行生克,從整體上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如上文提到五種調式應於五臟,配合十二律應用,角調式樂曲旋律朝氣蓬勃、興發舒展,在五臟則入肝,可以條達情志、消憂解郁;徵調式樂曲旋律明快愉悅、活力四射,在五臟則入心,可以通調血脈,振奮精神;宮調式樂曲旋律清靜幽雅、淳厚莊重,在五臟則入脾,可以助脾健運、消食化痰;商調式樂曲旋律鏗鏘宏偉、高亢有力,在五臟則入肺,可以除燥息怒,安寧人心;羽調式樂曲具旋律深遠透徹、蒼涼哀傷,在五臟則入腎,可以啟迪心靈。所以應用不同調式的樂曲可以治療相應五臟的疾患。(下續)

Comment by Rajang 左岸 on November 12, 2021 at 10:37pm

5五音可調節情志

在中醫基礎理論中,五音與五臟一一對應,五臟有五志,在五音臨床應用治療疾病時,常常涉及到情志的內容,因此五音與五志的對應關係也需要研究。

《樂記》對於音樂的描述:「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單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樂之本在「人心感於物」,意思是,「人心」對物的看法決定了音的勝質,也就是說本著不同的心情或角度,則聽到的聲音也截然不同。同樣一個樂曲,不同的人聽出不同的韻味。「人心感於物」,指的就是人的情志因素。

中醫基礎理論中,人的情志歸納五類,即怒、喜、思、憂、恐,分別與肝、心、脾、肺、腎對應。情志是五臟臟氣活動的表現,《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記載:「肝在志為怒,心在志為喜,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同時,情志太過或不及均可導致人體氣血運行紊亂,「怒則氣下,思則氣結,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又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也提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所以情志的變化也能反映出人體五臟臟氣的盛衰,反之,調節人的情志也可以到達調節五臟的功效。這也正是五音療法的一個重要方面。


6
、五音、二十五音可調節經絡

二十五音是五音的五個音級,是五個八度的五音。二十五音調節經脈過程中,都是以音一五行一五臟為基本依據。因此,五音調節經脈的實質,是以五音一五行一五臟為主線,根據音的升降將五音擴展為二十五音,結合標本、根結理論,把二十五音與經脈的上下、左右一一對應。

二十五音調節經脈,包括了二十五音對經脈的根、本部和標、結部的調節。二者存在明顯差異。二十五音調節經脈的根、本部,是通過經脈對應的音,結合經脈的上下與二十五音的升降,虛證補其根本,實證瀉其標結。二十五音調節經脈的標、結部,是根據經脈反映臟腑虛實的狀況,結合五臟之間生克製化的關係,來應用二十五音。虛證時,調節應補本臟之虛,瀉其所勝之臟;實證時,調節應瀉其本臟之邪實,補其所侮之臟。

7、傳統五音療法與現代五音療法的差異

第一,二者的基礎理論不同。傳統的音樂療法是以五音的理論為基礎,是五音在中醫學領域的應用,強調五音配屬五臟,符合五行學說的綱領,是中醫學整體觀的表現。而現代音樂療法是以近年來傳入的西方音樂療法為基礎,發展而形成的邊緣學科,它是以音樂一心理一生理模式為基礎,是把音樂作為一種中介手段來治療疾病。

第二,二者的應用方法不同。基礎理論的差別決定了二者在具體應用時必然迥異。傳統五音療法將樂曲按五音的理論,可以分成五類調式的樂曲:宮調式樂曲、商調式樂曲、角調式樂曲、徵調式樂曲、羽調式樂曲。根據五音配屬五臟、五行生克製化的理論,針對五臟的疾病施以相應調式的樂曲,以此來治療疾病。而現代音樂療法是將音樂作為調節心理的一種手段,因此對音樂內容上的要求很單一,主要強調樂曲的節奏和旋律,使樂曲和人體達到物理上的共鳴,或者通過聽覺刺激人的大腦皮質,以此來調節人的心理狀態,促進人體自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第三,傳統五音療法不僅僅對疾病起到治療作用,還能對人體潛在的狀態起到預警、診斷作用。在傾聽樂曲時,對樂曲的不同反應,也正體現相應臟腑的氣血盛衰狀況。

第四,在治療疾病方面二者也大不相同。根據傳統五音療法的理論,五臟任一臟氣不和均可以用其對應調式的樂曲來調節治療,臨床應用廣泛,如脾不運化可用宮調式樂曲助脾健運,肝郁則可用角調式樂曲疏肝解郁。現代音樂療法的臨床應用,是以治療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為主,如抑郁癥,範圍較局限。

總之,傳統五音療法和現代音樂療法的差異,歸其根源,是基礎理論的不同。(中醫術語:五音續上(中醫術語:五音,百度百科,本詞條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名詞術語成果轉化與規範推廣項目 提供內容 。)

Comment by Rajang 左岸 on October 10, 2021 at 1:23pm

聶丹·提升審美能力—中華詩詞韻律獨特,言簡義豐,意境空靈,形成極具古雅韻味的特殊美感,詩詞的情感激發、道德教化作用都是通過其美感作用實現的。古詩詞格外重視意境的創設,強調“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例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雄壯奔放的意境,“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是悲壯蒼涼的意境,“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恬淡空靈的意境。一旦進入深邃高遠的意境中,就會獲得美妙的審美體驗,進而產生情感和思想的共鳴。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注重利用詩詞意境營造談話氛圍。在201411月亞太經合組織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講話中,他多次引用詩文來“話家常”:用“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描繪亞太合作、展翅齊飛的新願景;用“一花不是春,孤雁難成行”表達對會議的美好祝願。優美的審美意境烘托出詩意盎然的談話語境,產生了巨大感染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幹部應該“通過提高文學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培養高尚的生活情趣。許多老一輩革命家都有很深厚的文學素養,在詩詞歌賦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他多次強調要“追求高尚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作為黨的幹部,要從政治高度看待生活情趣,培養健康高尚的情趣。詩詞的浸染可以娛情怡神、滋養身心,提高審美能力,燃燒生命激情,塑造健康人格,從而成為一個具有美好情感和高雅情趣的人,一個遠離低級趣味的人。


提升表達能力

古今凡優秀的詩詞作品,在語言上無不具有形象生動、凝練含蓄、音韻和諧、感染力強等特點,因此在語言的錘煉上須下大力氣。尤其古詩詞篇幅短小,更要追求語言精煉含蓄,所謂“辭約而旨豐,事近而喻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為此,學習古詩詞可以提高語言運用的功力。“不學詩,無以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都強調要從古詩詞中學習語言表達。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領導幹部要“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力的東西”,文風要“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倡導“短、實、新”。他率先垂範,詩詞古語在他的重要報告和講話中俯拾皆是,不僅精煉了語言,也大大增強了感染力。比如,他用孟郊的《遊子吟》表達孝道理念,用“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表明故土難忘,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抒發對澳門這塊“蓮花寶地”美好前景的信心,用“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教育廣大幹部在知行合一中擔當作為。總之,他引用的詩詞內容廣泛,體現了深厚的詩詞功底,恰到好處地傳情達意,充滿了語言活力。不僅如此,習近平總書記還自己創作詩詞,在視察蘭考時吟詠了自創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其中“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等詩句鏗鏘有聲,既抒發了對焦裕祿的贊頌和追思,又表達了自己愛國為民的責任擔當,寄意高遠、感人至深。領導幹部應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榜樣,學習詩詞語言的精妙雋永,善於化用詩中佳句甚至自創詩詞,從而提升語言表現力,讓表達真正入耳入心。

詩是心靈的吟唱,學詩的過程,就是提振精神、涵養品格、提升素養的過程。在全國上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鬥的新時代,包含古詩詞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重要力量。領導幹部是時代的“領頭雁”,其素養高低直接影響執政能力,應率先學習傳統文化、學習古詩詞。領導幹部身體力行學詩,不僅能讓自己“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增強人格魅力,而且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給人們以思想上的正確引導和行為上的良好示範”,讓延續幾千年的詩詞文化與新時代相融,帶動全社會形成弘揚民族精神、涵養道德品格、提升文化素養的良好氛圍,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人靈秀”:提升文化素養》見2021-02-18 學習時報,本文作者:聶丹,1974年生,女,文學博士學位,教授,博士生導師,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Comment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5, 2021 at 4:23pm


詩性智慧: 對當代中國學前教育的啟示
                                                   (Photo Credit:The Museum of Applied Arts and Sciences,Australia)

運用維柯詞源學之視角深度,挖掘幼兒遊戲中蘊含的詩性智慧,可為當下中國幼兒遊戲的發展提供如下啟示:


1. 詞源追溯見證教育本真。挖掘維柯教育方面的部分詞源可以證明:在各種語言中,許多名稱所表示的事物,雖然不被感性所知覺,可是一旦追溯它們的起源,就會發現,人們對事物的命名,於無意中自然地彰顯出知識的起源和原則,也即“名稱”和“事物”統一

歷史由於歲月的遷移以及語言、習俗的變化,流傳至今,原來事實真相已被虛偽傳說遮掩起來了,而語言是最重大的見證,它可以讓我們通過詞源的追溯見證教育的本真。幼兒在遊戲中的種種表現,再次印證了教育中核心詞匯的原初本義,比如:

“自然即出生、本能之含義”;“真理即是創造”;“人道與文明的關係”;“教育中身體訓練和精神陶冶的融合”;“觀察與邏輯的一脈相承”;“啞口無言與教導血脈相傳”;“能力、誠信、友愛、責任之間的緊密相連”。

諸如此類的詞源追溯,真切地告知我們:沒有任何抽象能力的原初人,在創造詞匯的時候,就好比我們的幼兒一樣,完全憑借著自身的感性認識,命名各種事物,事物的名稱一定表達了該事物的確切含義。所以,在幼兒教育過程中,需要有追根溯源的意識,拋卻陳腐之念,摒棄功利之心,尋根求真,回到原點,順應兒童本性,遵循兒童規律。



2. 珍視幼兒的詩性智慧。詩性智慧是幼兒本有的一種最原初的、創造性的智慧,這種智慧根植於兒童的本能和本性之中,是人生中最寶貴的智慧。這種智慧的出現是原初人無知之性的必然反映,他們的身上本能地帶有這種詩性智慧:對遼遠事物的不確定性、對未知事情的恐懼性、先天具有的強烈的想像力、廣泛的社交性、旺盛的好奇心、豐富的情感性。這些本能的智慧如何體現出來並發揚光大進而變成玄奧智慧?

維柯以詞源和歷史進行了充分證明:在實踐中,這種詩性智慧說白了就是一種實踐智慧,是一種做中學的智慧。幼兒的成長離不開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的種種表現,可以將他們的詩性智慧酣暢淋漓地發揮出來。因此,整個中國幼教領域,無論社會、國家、社區還是園長、幼師和家長,一定要站在幼兒的立場上,創設合宜的自然、自由、自在的環境,大到學前教育立法、學前定位、管理制度、政策文件,小到幼兒園環境創設、幼師角色、課程設置等,均應遵從幼兒的詩性智慧,讓幼兒成為幼兒,讓幼兒原本五彩繽紛的世界更加絢麗多姿,讓中國的幼教充滿人道。


綜上所述,維柯通過追溯詞源,揭示了原初人類認知世界的獨特方式——詩性智慧,這無疑是深刻的。正是這種詩性智慧指導著原初人類對周圍環境的反應,從而產生了後世邏輯思維中的隱喻、象征、語言、神話等“形而上”的形式。而人類的詩性智慧在幼兒遊戲中得到充分印證。將遊戲的權利歸還給孩子,允許幼兒對遊戲進行充分探索既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無疑亦是掌握教育真諦的可贊之舉。'(宮盛花 戰加香,2019 《幼兒遊戲詩性智慧的回歸》2019年01月11日《教育學術月刊》)

思潮庫

Margaret Hsing


韵文化:和谐的声音


意大利都靈聖卡羅廣場


IN SEARCH OF MY SENSES 追隨感官

Comment by Rajang 左岸 on May 24, 2021 at 4:04pm


塔莎·杜朵
(Tasha Tudor,1915-2008,美國插畫家和兒童文學作家)箴言


我想這一生我過得很出色,但我沒有要留給其他人的經驗。如果說我真的有生活哲學的話,那亨利·戴維·梭羅表達得最為恰當:

“如果一個人自信地朝著他的夢想前進,努力創設他想像中的生活,那麽他便會在平凡的時日與成功不期而遇。”

這是我的信條。這絕對是真的。這是對我一生的總結。
(塔莎·杜朵 《塔莎的世界》)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