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營銷 0.6:家居旅行·符號消費IP

傳播澳門形象的口號:澳門歡迎你。

Rating:
  • Currently 4.5/5 stars.

Views: 17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OVEPI yesterday

Cultural & Creative Intellectual Property
文創5大維度·11次指標

核心世界觀/價值觀維度:

象征性(Symbol)指標

鮮明的形象性維度:

品牌(Brand)指標

唯一性(Unique)指標

識別性(Image)指標

感人的故事性維度

故事元素(Story)

認同性(Identity)指標

知識性(Knowledge)指標

多元演繹維度

適用方法(Manual)指標

媒體平臺(Media)指標

商業變現維度:

狂熱的愛好者(Mania)指標

特定市場(Market)指標

Comment by OVEPI on Thursday

IP授權

IP授權是藝術介入鄉村文創的營造核心和關鍵行動。藝術介入視野下的IP特指文創IP,是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立體開發和授權運營。文創IP不同於文化IP(Intangible Property),也不同於法律IP(或IPR,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但又與後兩個概念息息相關。文化IP特指一個國家和民族有影響力、知名度的無形資產,具有明確的價值觀、鮮明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等特征,文創IP也具有這樣的特征。

法律IP是一種現代法律術語,包括專利、商標和版權(著作權),是一種智力財產得到法律保護的私人權力。文創IP必須以法律IP為基礎,以確權的內容和明確的主體為開發前提。因此,文創IP是以法律IP為權利基礎,以文化IP為權利內涵,包括了價值觀(世界觀)、故事性、形象化、多元演繹和商業授權等內涵。

結合韓國國立安東大學金時範教授在IP授權的理論與實踐,可以得出一套IP授權評估量表,包括五個一級維度、十一個二級指標:核心的世界觀/價值觀維度,包含象征性(Symbol)指標;鮮明的形象性維度,包含品牌(Brand)、唯一性(Unique)、識別性(Image)指標;感人的故事性維度,包括故事元素(Story)、認同性(Identity)、知識性(Knowledge)指標;多元演繹維度,包括適用方法(Manual)、媒體平臺(Media)指標;商業變現維度,包括狂熱的愛好者(Mania)、特定的市場(Market)指標。藝術介入鄉村文創的第二項行動策略就是對文創IP授權評估量表的靈活運用。

在四川白馬花田開展藝術鄉創的實踐中,北京大學鄉創團隊為白馬花田設計了「花田小白」的IP形象,形象呆萌有趣,結合了巴文化的巫術傳統和土家族的通靈信仰,賦予這個「二次元」形象以新村民的人格化特征,作為白馬花田的守護精靈,能守護人的夢境。(見:向勇·新發展階段鄉村文創的價值邏輯、行動框架和路徑選擇 (4)。(2022 年 01 期 藝術學理論)


金時範先生(Mr Kim Si-Bum)是韓國國立安東大學創意工業研究院教授,執教文化市場推廣、內容授權、卡通人物相關業務及創意工業等學科。他亦是Characterline Inc.的創立人,掌管知識產權及創意業務學院,創造VarimGaby品牌後,更將两個品牌授權予流動電話、網絡、報章、採購業及主題公園。他曾擔任一家專門在網上提供3D動畫製作軟件的互聯網公司主席,亦曾任一家資訊科技公司顧問,協助生產含有全球定位系統的高爾夫球場搜尋器。他現時擔任韓國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及韓國文化振興協會(KOCCA)的顧問,協助這两家韓國政府機構推動韓國文化業務,包括卡通、動畫、電視劇、音樂及遊戲等方面的發展。

他多次獲邀遠赴日本、台灣、丹麥、中國、孟加拉、烏茲別克、蒙古、柬埔寨、阿聯酋、馬来西亞及韓國擔任演講嘉賓,並建立及開展名為「領導學院」及「文化內容策劃及市場推廣專業商務課程」的培訓計劃,亦與其他作者合著《內容產業》(Contents Industry)、《文化內容的主要原則》(Principal of Cultural Contents)及《有勇有謀-二十出頭即當上行政總裁》(Becoming CEO with Idea and Guts at Twenties)等著作

Comment by OVEPI on Wednesday

張藝謀也拍《三體》,會否拍成科幻版的《四面埋伏》?

愛墾評註:瑪麗蘇情意結又發作?張藝謀的《三體》會是科幻版的《四面埋伏》嗎?特别令人戰栗的是,它已經被预告成“投資預算無上限”;“它首先是一部中國電影,所有的一切都會在這個框架內完成。”在 “尊重原著、尊重導演”之餘,才開始談各個方面的“敞開”,包括由好莱塢同行来“發行”。全球“調研”大概也會在這個“框架”裏来完成。


原文:近年來,在中國的影視制作領域,IP的開發越來越受到重視與追捧。其中,尤以劉慈欣所著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為代表,先後衍生出廣播劇、動畫劇集、電視劇、各種關聯產品等;甚至還走出國門,被全球最大的流媒體平台Netflix拿去翻拍成熱門劇集。就在昨天(2024-06-17),又傳出張藝謀將執導電影版的重磅消息。

在此背景下,6月18日舉辦的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電影論壇上,特辟「IP全球多元化開發的潛力與想象」這一主題,邀請來自IP運營公司、好萊塢電影公司、國內電影公司、創作團隊、影視協會的各方嘉賓,暢談制造與選擇IP的標准、IP開發過程中的挑戰與機遇、全球化與本土化的平衡等相關議題。

電影版《三體》最大的挑戰,是對原著內容的取捨

論壇上,首先發言的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開門見山地指出:「我做了那麼多年IP,抵不上一個《三體》的IP。昨天,我們公佈了將和張藝謀導演合作開發電影版《三體》的消息後,迅速引起社會各方很大的反應,讓我體會到這個IP的影響力之強大,也感受到肩負的壓力。」

「IP本身是一個中性詞,它是知識產權的總稱。一個好的IP,它具有跨代際和跨地區的傳播力。但它不是你想開發就能開發出來的,必然凝結了很多勞動與智慧、對社會及人性的各方面,有非常深刻的理解。非常遺憾的是,目前在國際上真正有影響力的來自中國的IP,數量還很少。」

「老實說,我們最初對於《三體》的開發也並不成功,現在我們才算找到新的突破口。這次在張藝謀導演的帶領下,我們的信心要比之前足很多。」王長田透露,「其實,我們在幾年前就向張導提出,希望能由他來執導電影《三體》,但他當時並沒有接受。經過長時間的溝通和雙方結成的信任,最後他還是同意了。」

問及電影版《三體》的籌備工作目前進展到哪一步,王長田表示,「電影版《三體》還處在打磨劇本的階段,同時也在全世界范圍內,篩選除導演及編劇之外的其他主創人員。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對原著內容的取捨。我們肯定會尊重原著,但也不可能把原著的內容全部放到一部電影裡。其實,我覺得不論怎麼取捨,一定會有人不滿意,所以我們也准備好了將來要承受一定的非議。」

談到中國市場與海外市場的考量,王長田坦言:「它首先是一部中國電影,所有的一切都會在這個框架內完成。」他還補充說:「除了尊重原著、尊重導演之外,其他方面都是敞開的,包括它的投資金額也沒有上限,需要多少投資,就會有多少投資。」

至於是打造成系列作品還是單部作品,王長田明確表示先只拍一部,之後會根據影片的反響,再做打算。

王長田

除了電影版《三體》之外,據王長田透露,目前光線傳媒正在著手進行一項「中國神話宇宙」的IP開發。「我們整理了中國幾千年以來的神話傳說,將它們重新組合成一個新的世界觀,希望以動畫電影的形式呈現出來。初步規劃大約需要二三十年才能完成第一階段的構建。」

王長田口中內容取捨的棘手問題,到了電視劇版《三體》的創作團隊這裡,就是如何回應原著粉的期待。導演陸貝珂表示,「包括我和楊磊導演,其實我們本身都是科幻迷,應該說也是大劉(劉慈欣)的粉絲。我們還是想把原著粉閱讀這部作品最初的感受呈現出來,沒有想過要去做太大的改編。這個最初的感受就是它始終是一個在非常中國化的背景下發生的現實主義的科幻故事,畢竟第一部裡還沒有類似第三部裡涉及的外太空的元素。」

陸貝珂透露,劇集版《三體》的第二部《黑暗森林》的劇本已完成80%,概念設計、美術等也都在跟進中。

(原題:張藝謀版《三體》投資預算無上限,暫定只拍一部;2024-06-18 搜狐)

Comment by OVEPI on Wednesday

電影版《三體》出海,任重道遠

那麼,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究竟什麼樣的IP具有開發的潛力?華納兄弟探索院線(亞太區)發行高級副總裁庫爾特·瑞德(Kurt Rieder)給出了自己的觀察。「總體來說,我覺得不論是華納,還是迪士尼開發出的最好的IP,並不是基於歷史、宗教、文學的作品。事實上,帶有鮮明地域色彩的作品要出海是很困難的。反倒是一些從零出發的奇幻或科幻作品,拿來做跨文化的開發要容易得多,因為它能夠超越政治、歷史之類的因素。所以,你看《哈利·波特》就在全球范圍內獲得了成功。雖然它的原著是英文的,但它其實並不是那麼深植於當地的文化,本質是帶有玄幻色彩的作品。」

問及對電影版《三體》未來的發行有何建議,瑞德表示,「剛才王總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三體》首先是一部中國電影。在此基礎上,我想可以探索混合的發行方式,包括院線和流媒體。我們可以發現,現在有些美國電影過於重視國際市場,卻忘了自己的核心觀眾在哪裡,最後也沒能獲得商業上的成功。我們當初在發行《沙丘》的時候,就很注意聆聽核心粉絲的意見,積極去了解他們想在電影裡看到什麼。又比如在發行《貓和老鼠》的時候,我們就很重視中國市場的反饋。總的來說,還是要想清楚制作這部電影的初衷是什麼。」

庫爾特·瑞德

美國電影協會亞太區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馮偉,則以中美聯合打造的《巨齒鯊》系列為例,揭示中國影視公司將IP開發的觸角伸向海外地區時少走彎路的關鍵所在,就是要和已在全球建構起成熟發行體系的好萊塢公司合作。「《巨齒鯊》是華納兄弟和華人文化共同開發的一個IP,它的成功為我們中國IP走出去樹立了信心。」

馮偉

然而,說到電影版《三體》未來的海外發行,馮偉坦言:「感覺還是挺難的。因為它和《巨齒鯊》不一樣,後者本身就是一個國際化的故事,但《三體》的故事非常本土化。事實上,中國電影,包括像《流浪地球2》這樣的大片,近幾年在海外的發行並不是很好,就是因為它們原本就是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影片。不過,《三體》這個IP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國際知名度。我想對於王總來說,如何去平衡在本土市場的投資回收、在全球市場上擴大影響力,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如果有可能的話,我還是希望類似華納兄弟之類的好萊塢公司,能參與它的全球發行裡來,畢竟我們中國的公司,還沒在全球形成一套發行體系。」

而在三體宇宙的CEO趙驥龍看來,本土IP想要在海外獲得成功,市場分析和調研不容忽視。「去年,從我們架設內容出海開始,就在美國、日本、歐洲等全球的一些重點國家和地區開展調研,我們還去了利亞德,了解各地的人們對《三體》的理解程度。這樣在全球各地鋪開的調研,是我們開展工作的核心和基礎。」

談到《三體》IP未來的發展計劃,趙驥龍表示,「我們的公司名叫『三體宇宙』,顧名思義,就是將這個IP的整體開發和運營,作為主要的使命和願景。這件事我們已經幹了將近十年,未來還有至少十幾二十年的路要走。無論是真人電影、動畫、電影、真人劇集等,我們都會有長達二十年的開發計劃,最終呈現的節奏和效果,應該是每年推出一到兩部頭部作品。同時,我們也希望在原著基礎上,通過人物、時代、組織進一步將三體宇宙打開,持續地擴張。未來,我們也會繼續尋找像《三體》這樣值得做全產業鏈開發的全新IP。」

影版《超新星紀元》=《飢餓游戲》+《頭號玩家》+《星際穿越》?

不能否認,一個IP是否能獲得成功,本身帶有一定的玄學。然而,業內人士的敏感性與真知灼見,也起到關鍵作用。曾在好萊塢傳奇影業任職多年的來者娛樂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創意官許智豪,就以自己參與開發電影《沙丘》的經驗,證明了這一點。

「我的前任老板早在2012年就買下了《沙丘》的影視改編版權,到了2016年我們進入傳奇影業之後,開始尋找適合的導演。當時跟許多好萊塢大牌導演都接洽過,但大家都不想踩當初大衛·林奇翻拍的坑,都拒絕了。直到我們看到丹尼斯·維倫紐瓦在拍完《銀翼殺手2049》後接受媒體採訪,被問到接下來有什麼想拍的時候,他說他一直想拍《沙丘》。其實,這個信息我們之前並不知道,於是我們就去和他聯系,結果聊得非常契合。由此可見,好的IP還是要等一個合適的創作者,才能把這個宇宙正確地打開。」

然而,遇到合適的創作者似乎只是開了一個好頭,想要獲得成功,還要歷經重重打磨。還是以《沙丘》為例,許智豪繼續說:「第一稿劇本的內容其實只到張震飾演的岳醫生背叛了厄崔迪家族為止。大家就覺得這樣不行,基本沒什麼可看的,因為像這樣的國際大制作應該要有足夠多的動作戲,但因為預算,我們不得不砍了不少動作戲。之後經過幾輪劇本的修改,我們在2019年開機。」

「拍完後,我跟導演一起,在看片室看了還沒有加上漢斯·季默配樂的三小時初剪版。我記得自己當時快睡著了,因為整個節奏非常慢,就看到主人公保羅一直在那裡邊走邊聊,一會兒跟爸爸聊,一會兒跟媽媽聊,一會兒跟醫生聊。我們就想到底該怎麼辦才好,最後還是決定補拍——第一部《沙丘》開頭前30分鐘的戲都是後來補拍的。還有我們的視效總監保羅·蘭伯特非常厲害,他曾經憑借《銀翼殺手2049》《登月第一人》拿過兩次奧斯卡獎,當然後來《沙丘》得到了奧斯卡。但我們當初並沒有想到要去拿獎,大家都是抱著真誠的態度,覺得這部作品可以創造出一種全新的美學風格。至於後來的票房和奧斯卡,我覺得都是老天爺賞飯吃。」

許智豪

許智豪還透露了正在開發中的劉慈欣的早期作品《超新星紀元》的進展情況。「這部小說講的是未來世界裡,一顆超新星爆炸導致地球被輻射,所有成年人都過世了,地球被一群13歲的小朋友接管。我最初看到這部小說的時候,就感到它特別像《蠅王》,但是影視改編很難實現,因為它是關於一群小朋友在那裡打打殺殺。很多年以後,我回國創業,趙總又找到我提起影視改編的事。

後來,我們就找到了一個非常契合的點。我覺得現在中國科幻電影基本都是重在視效,比如《流浪地球2》,包括未來電影版《三體》肯定也會很重視特效。而《超新星紀元》會是一部偏青少年向的科幻電影,類似《飢餓游戲》加《頭號玩家》再加一點點《星際穿越》。因為大劉在這部作品裡創造了類似元宇宙的世界,他比美國那部《雪崩》更早寫出這個概念。(原題:張藝謀版《三體》投資預算無上限,暫定只拍一部;2024-06-18 搜狐)

(原題:張藝謀版《三體》投資預算無上限,暫定只拍一部;2024-06-18 搜狐)

Comment by OVEPI on June 16, 2024 at 9:43am

陳明發·詩性符號故事

1·理解差異

三歲兒說:阿姨,妳的臉好像荔枝!

阿姨:小小年紀嘴就那麽甜!

小外甥:我是說,好像還沒剝皮的荔枝啊!
2·歇後語中的比喻

在各個方言中,有許多很傳神的歇後語。

小時候,住在廣東人隔壁,多多少少學了一些廣東人充滿想像力、非常有趣的歇後語。

就像中文的成語、諺語,順手摘來,簡簡單單幾個字,就能很形象的說明一個情況,勝過千言萬語。

“火燒旗桿”,什麼意思?旗桿不是很長嗎?而且,旗桿是重要的標誌,用的一定是很好的木料,所以燃燒完了,就成了“長炭”了。

家中有長炭,爐火不缺,可無憂無慮長期開鍋燒飯,溫飽有著落,不就是一種寫意、一種享受嗎?

換句話說,那是一個“炭世界”,在沒有社媒的年代,人們已經會玩故意的諧音別字了,變成“嘆世界”;也就是享受世界。

有時候,長輩會借這詞罵年輕的一代說:

“凈係識得嘆世界"。

意思是罵年輕一代(或任何男女)不思長進,只貪圖享受。


3·婉轉:觸感的跳躍

讓男友緊緊摟着腰,整個身驅小鳥依人似地挨過去,那是多浪漫的一刻。

可是蘇珊最近老覺得男友摟得怪怪的。


今天,只見男友若有所思,接着陷入良久的陳思。

忽然,似有所悟的側過臉過来對她說道:

“親愛的,只怪我的手生得短

已經無法全盤把握妳的邊界。”

Comment by OVEPI on May 21, 2024 at 4:08pm

吳啟焰  王兆傑:布爾迪厄的文化資本理論在旅遊規劃中的應用

提要:伴隨著後現代主義的到來,以符號和影像為主的消費文化成為了社會消費的主導。因此,旅遊業的發展與規劃既需要滿足消費需求,又要尊重消費文化。本文中我們試圖從布迪厄的文化資本理論的三個方面:文化能力、文化產品、文化制度的角度分析旅遊文化資本,希望以此推動旅遊文化資本在旅遊規劃中的運用。


1前言


“文化資本”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國社會學大師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的,他把資本劃分為三種類型,即經濟資本(economic capital)、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和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1,2]

文化資本是他對馬克思的資本理論,進行非經濟學解讀之後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布迪厄指出,任何一個社會場所都有著隸屬於自己的正統文化,它是區分場所內各行動者,處於有利或不利地位的基本原則,是一種分類標準。通常文化資本,泛指任何與文化及文化活動有關的有形及無形資產。盡管我們無法像經濟資本那樣對其實行定量化操作,但它也發揮著和金錢與物質財富等經濟資本類似的作用。

誠然,作為一種非實體性概念,“文化資本”表述文化及文化產物的功能與效應,是一種間接價值。


本文中,我們將旅遊資本劃分為旅遊經濟資本、旅遊社會資本和旅遊文化資本三部分。其中,旅遊經濟資本屬於旅遊業中基礎性的資本類型,可直接轉換為金錢,這種轉換是以私有制產權的形式制度化的,包括旅遊資源、旅遊金融資本、旅遊自然資本等;旅遊社會資本由社會義務體系所構成,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轉換成經濟資本,這種轉換是以價值觀的形式制度化的,包括旅遊企業內部及旅遊企業與政府或其它行業之間的,有助於企業獲取重要信息和各種資源的社會關係網絡。在本文中我們將重點考察旅遊文化資本

特納將布迪厄的文化資本總結為:那些非正式的人際交往技巧、習慣、態度、語言風格、教育素質、品位與生活方式[3]。其具有文化能力(the ability of culture)、文化產品(the product of culture)和文化制度(the system of culture)三種存在形式[4]


文化能力是指具體的狀態,以精神和身體的持久“性情”的形式;文化產品是指客觀的狀態,以文化商品的形式(書籍、圖片、工具、機器、詞典等),這些商品是理論留下的痕跡或理論的具體顯現,或是對這些理論問題的批判;而文化制度是指體制的狀態,以一種客觀化的形式,這一形式必須被區別對待(就像我們在教育資格中觀察到的那樣),因為這種形式賦予文化資本一種完全原始性的財產,而文化資本正是受到了這筆財產的庇護。


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咨詢媒體的普遍化,使得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開放化城市生活普遍進入消費時代的文化。後現代主義所帶來的消費文化的轉變中,消費、玩樂、娛樂成為生活方式的中心,從而使記號與影像充斥整個社會。

正如詹明信所言,文化正是“消費社會本身的要素;沒有任何其它社會像這個社會這樣,為記號和影像所充斥”[5]。平凡與日常的消費品,與奢侈、奇異、美、浪漫日益聯系在一起,而它們原來的用途或功能則越來越難以解碼。這就意味著我們生活的每個地方,都處在對現實的“審美”光環之下。

這就是後現代的消費文化,在這樣的文化中,一切價值都被重新評估,藝術已贏得了超越現實的勝利。“旅遊者所凝視”的對象,來自於旅遊文化資本的表現,旅遊文化資本作為更加鮮活的記號和影像,塑造出一種具有美的價值的消費品,這樣的消費品滿足了後現代主義的消費追求。

為此,筆者將在後文中從布迪厄的文化資本所劃分的文化能力、文化產品、文化制度這三種存在形式,來契合地分析旅遊文化資本,希望從中可以考察到相同點,並研究旅遊文化資本在旅遊規劃中的應用,通過旅遊文化資本各種形式在旅遊規劃過程的應用可以深化、凝化旅遊規劃制定和實施這一應用過程中的哲學透視,並將這一理念貫穿始終成為把握旅遊規劃的方向。在研究旅遊文化資本在旅遊規劃應用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旅遊規劃與發展的重點和方向,完善旅遊規劃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強旅遊規劃的文化宗旨性。這樣才能夠將有限的旅遊文化資本可持續地轉換成旅遊經濟資本和旅遊社會資本。(全文)(吳啟焰和王兆傑,2011,布爾迪厄的文化資本理論在旅遊規劃中的應用,《人文地理》2011年第1 期,總第117 期))

Comment by OVEPI on May 9, 2024 at 9:58am

Urry·觀光客的凝視

『Tourist Gaze』和『Staged Authenticity』一樣,是旅游社會學最著名的概念。同名書籍出版於1990年,2002年再版,2011年出版叫做Tourist Gaze 3.0。這個書名,就充分反映了John Urry的個性:學術和業界,誰也不落下,傳統與時尚,我志在兼得。想想Dean Mac Cannell的the tourist副標題叫做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一看就仍是在經典社會學框架內。真有意思。

我只看了3.0,對於『tourist gaze』之前的理解在各種文獻中接觸到,無非是借福柯的gaze來寫旅游者,觀光客的凝視是社會建構而成,觀光經驗的建構來自符號的消費與收集,觀光客的凝視是符號化的凝視,有浪漫的/個人的,也有集體的。Urry 特別強調了旅游中的視覺經驗(vision),更強調gazer- gazee之間社會權力關係的操作(operate)與展演(display/performance)。所以我在看3.0之前的預估是,這會是本很理論的書。但結果,我更願意用「接地氣」來形容。對於Giddens和Urry的閱讀,對「好的英國學者是什麼樣的氣質」有些直觀感受,非常經驗主義,非常實用,但是不至於沒有反思,庸俗或者沒有關懷,但是你要想在裡面找到「激情,想像力,創造力」是會失望的,大概這樣。

3.0的前言裡有兩個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一是他提了1990,2002以來,到第三版2011年,「旅游」在世界范圍內有幾個新趨勢,1)旅游一則是現代人反思的方式(通過旅游反思),一則本身變成了反思的對象;2)亞洲(特別是中國)的中產游客數量劇增,對整個全球旅游業的圖景有影響,(p25中國90年代出現的西方世界主題公園和21世紀越來越多的在全世界的中國游客);3)圍繞旅游的象征signs制造仍然更加關注;4)販賣「生活方式」的跨國公司(brand producers, Nike,Gap, easyJet, Body Shop, Hilton, Starbucks, p28)以更深刻的方式繼續影響著旅游業。之所以出現這幾個趨勢,我自己的理解是,一則是旅游與日常生活關係更緊密,界限更模糊(increasing similarities between behaviours that are 『home』 and 『away』),「儀式化」程度降低;二則是互聯網的出現和全球化進程的深入,以下還會涉及。作者:讓我想個名字,Tourist Gaze 3.0 讀後,2014-11-20 豆瓣)

延續閱讀

《旅人的凝視》

家居旅行·符號消費IP

札哈哈蒂:房子能浮起來嗎?12

陳明發的詩《夜雨》

文創庫

Comment by OVEPI on September 19, 2021 at 8:40pm


敦煌文保技術研創虛擬現實引眾互動體驗—
讓相距千里之外的觀眾身臨其境感知敦煌大漠;讓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在虛擬現實中與觀眾互動體驗……敦煌研究院近年加速推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使參觀者體驗感更為豐富。

記者26日從敦煌研究院獲悉,連日來,敦煌石窟經典壁畫多媒體解讀展示、高保真復製壁畫結合互動遊戲、基於“數字敦煌”資源成果開發的文化創意衍生品展示等“科技+文保”成果亮相古都南京,每日吸引數萬人觀賞體驗古絲路千年文化。


期間,根據莫高窟第196窟大型壁畫《勞度叉鬥聖變》設計製作的互動體驗遊戲節目備受關注。該壁畫描繪了佛弟子舍利弗和外道勞度叉鬥法情景,遊戲節目對應壁畫內容,觀眾通過高保真復製壁畫和展板了解壁畫內容後,觸屏操作,尋找線索,按回合通關,即可在互動體驗中走近敦煌文化。


敦煌研究院與華為“AR地圖”合作項目成果“敦煌石窟數字遊覽展示”也在此次展覽中亮相。


據介紹,多年來,敦煌研究院取得了大量創新型成果,多項文保技術推廣應用於甘肅、西藏、新疆等10餘省(區)100餘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工程,也正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廣。記者南如卓瑪《敦煌文保技術研創“虛擬現實”引眾“互動體驗”》2020年10月26日中國新聞網)

Comment by OVEPI on July 29, 2021 at 3:19pm


陳明發《敘事:文化旅遊產品》

文化要成為旅遊產品,最關鍵的因素是“敘事”,怎樣將相關的地方與遊客建立起“聯繫”與“交會”,使到客人不只是從表面上看來平常無奇得到物質、觀感上的體驗,拍了照還有深度素質的感受,還有依依不捨的心靈親近感,覺得物有所值,附加價值高,不虛此行,超越期望,甚至打算再來一趟,需要讓故事成為一個媒介,拉近心靈。 ( 2017年8月11日 陳明發博士《文化旅行》 研究筆記)

                                                                  (Source:Tristan Elwell)

Comment by OVEPI on July 28, 2021 at 9:58pm


後現代旅遊消費:形象和象征的增殖與擴大

後現代的這種消費主義時尚,在“遺產旅遊”中“發現”了更多符合現代遊客口味新的遺產地和遺產景觀; 而這樣的消費趨勢,又會在“新遺產”中,附麗更多“人工”的元素和元件。

需要指出的是: 後現代主義在“遺產旅遊”的社會現象中,呈現給我們一個悖論: 它以與日俱增的“多樣性、分裂與異質性”為特征, 取代了曾經是現代主義和大眾社會的標誌的同質化與標準化,邏輯性地, 後現代主義的遊客在有些情況下,被稱為“後旅遊者”(post-tourists) —— 具有後現代主義的特征 [11]


有學者認為,“後現代主義”的旅遊中的一個突出標誌,是“形象和象征的增殖與擴大”, 也有學者認為,“我們不僅無法否認視覺形象和視覺經驗,在旅遊活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甚至在旅遊工業範圍內有的時候,還可能出現“超視覺化”(over-visualisation) 的旅遊話語。” [14]

尤里認為, 應該從具體的社會形態,來理解後現代主義, 或者說, 從社會的總體形勢的某一個特定情境中去看待它; 把它看成是一個由“符號”(signs) 和“象征” (symbols) 構造的系統。它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中具有特定的含義 [15]。正如拉斯所描述的那樣,這一系統可以在特定的領域,表現出其特殊的品質。

這一系統生產出來的文化產品,在一個特殊的範圍被接受和傳播。當然,這些文化產品也包含著,相關的“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的功能性意義。

如果說,兩個人對“後現代主義”有什麼認識上的差異的話,那就是,拉斯認為,後現代主義對特定範圍內的基礎性結構的意義特征,是所謂的“解異”  (dedifferen-tiation)


以這樣的理念去看待“遺產旅遊”, 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

“遺產熱”在當代出現的一個重要的動力,來自於大規模的群眾旅遊活動,遺產的形象在後現代主義的“放大鏡”中被擴大, 並成為“他者化”的一個品牌符號,其指示功能和結構呈現出“解構-
再建構”的變遷現象。


[11] GRABURN N. H. L earning to Consume: What is Heritage and When is it Tradition In N. AL Sayyad (eds) Consuming tradition Manufacturing Heritage. New York: Routledge.1995. Tourism Modernity and Nostalgia. In Akbar S. Ahmed and Cris N. Shore (eds) he Future of Anthropology[M]. London & Atlantic Highlands NJ: Athlone 2001.

[14] TUCKER H. The Ideal Village: Interactions through Tourism in Central Anatolia. In Abram. S. & WALDREN J. (ed. ) Tourists and Tourism: Identifying with People and Places[M]. Oxford New York: Berg 1997.

[15] URRY J. The Tourist Gaze. London: SA GA Publications2002: 75.

(彭兆榮,2017,“遺產旅遊”與“家園遺產”: 一種後現代的討論,2007年9月,《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第27 卷第5期 / 作者單位:(廈門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