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奔赴,習近平訪柬提及這個關鍵詞顯深意

4月17日至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這也是東南亞之行的最後一站。習近平抵達當天,適逢柬埔寨傳統新年後的第一天。

從在柬埔寨媒體發表署名文章到會見柬埔寨領導人,習近平都提及「雙向奔赴」一詞。新年之後會老友,「雙向奔赴」在中柬這對鐵桿朋友之間更顯深意。

當地時間4月17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金邊,應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邀請,對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西哈莫尼在機場為習近平舉行隆重歡迎儀式。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雙向奔赴,是鐵桿友誼再賡續。

習近平抵達柬埔寨時,在停機坪現場,禮兵分列紅毯兩側,軍樂團奏起中柬兩國國歌,數百名當地民眾揮舞中柬國旗,歡迎鐵桿朋友再次到訪。

這是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登基以來,首次在機場為來訪的外國元首舉行隆重歡迎儀式,特別的安排展現出柬方對此訪的高規格禮遇。

中柬友誼從歷史中走來,由兩國老一輩領導人共同締造、精心培育。友誼之河,一頭連著歷史,一頭牽起未來。對於新時代的中柬友誼,兩國領導人經常提到一個字——家。

西哈莫尼曾用「親如一家」來比喻兩國關係。此訪期間,習近平會見柬埔寨太後莫尼列時的一番話更令人動容:「中國就是你的第二個家,歡迎隨時到中國來。」

17日,西哈莫尼在金邊王宮向習近平頒授「柬埔寨王國民族獨立大項鏈級勳章」。習近平表示,這枚勳章充分體現了柬埔寨對發展中柬關係的高度重視,承載著柬埔寨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

4年多前,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向莫尼列頒授中國國家對外最高榮譽勳章「友誼勳章」。兩枚沉甸甸的勳章跨越時間與山海,共同見證雙向奔赴的中柬友誼。

雙向奔赴,也是雙邊關係再升級。

在訪柬之前,中方透露雙方將探討提升兩國關係新定位。17日晚,答案正式揭曉——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攜手構建新時代全天候中柬命運共同體。

中柬始終走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前列。2019年,柬埔寨成為首個同中國簽署構建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的國家。如今,新的定位讓兩國關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在同柬埔寨首相洪瑪奈舉行會談時,習近平表示,雙方要以構建新時代全天候中柬命運共同體為新起點,乘勢而上,繼續落實好新版中柬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加強團結合作。

這一定位,為中柬關係發展標注新高度,也傳遞出雙方對友好合作的新期待。合作,始終是習近平在柬埔寨密集國事活動中的高頻詞。在會見中,西哈莫尼也用「月月有進步,年年有成果」形容柬中合作。

當地時間4月17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金邊,應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邀請,對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數百名當地民眾揮舞兩國國旗,手持「柬中友誼、團結、合作萬歲!」等紅色橫幅,熱烈歡迎習近平到訪。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近年來,香蕉、芒果等柬埔寨優質農產品走進中國千家萬戶,柬埔寨第一條高速公路、第一座跨山脊高架橋等中方支持建設的項目,為當地民眾帶來實實在在好處。

會談後,在習近平和洪瑪奈共同見證下,中柬雙方交換30多份雙邊合作文本,涵蓋產供鏈合作等諸多領域。中國人常說「要想富,先修路」,柬埔寨諺語說「有路就有希望」,未來中柬「合作之路」的故事將越來越多。

雙向奔赴,還是文化交流再加深。

中柬友好交往可以追溯到近2000年前,跨越漫漫歷史長河,中華文明和高棉文明彼此相映生輝。

如今,中柬人文交流是「鑽石六邊」合作架構的重要支柱,也是兩國人民友誼的源頭活水。17日,習近平與洪瑪奈宣布2025年為「中柬旅游年」,為兩國人文交往作出新的註腳。

這些年來,中柬在人文交流上持續雙向奔赴。越來越多中國游客前往柬埔寨,領略厚重的歷史文化。越來越多柬埔寨朋友學習中文,感受古老中華文明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魅力。

在與洪瑪奈會談中,習近平提出「五個更高」,其中之一就是開展更高頻率人文交流。他指出,兩國人民要增進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促進中柬文明交流互鑑。對此,洪瑪奈也表示,願同中方加強教育、文化等人文領域交流,辦好「柬中旅游年」。

就在領導人會談當天,中柬人文交流活動在金邊舉行。柬埔寨王室成員珍娜公主在活動上,用中文深情獻唱中國民歌《沂蒙山小調》。這一視頻迅速刷屏社交媒體,成為中柬文化交流雙向奔赴的又一生動縮影。

新年之後再會老友,雙向奔赴的情誼為中柬這對鐵桿朋友續寫「親如一家」的溫暖篇章,這也正如習近平所言,「古交如真金,百煉色不回」。(2025年04月19日來源:中國新聞網 I 中新社記者 黃鈺欽 郭金超 )

Views: 303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陳老頭 on January 11, 2023 at 4:36pm


雪州·鄉頻道

《鄉頻道》帶我們到馬來西亞各地去走走,了解各地的特色。谷歌地圖(Google Maps)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先讓大家看一看《愛墾納達故事城》座落地的雪蘭莪地圖。國外的朋友可能不熟悉雪蘭莪這名字,只要他們乘搭飛機到吉隆坡,飛機一降陸的地方--不管是吉隆坡國際機場(KLIA)或廉價機場(LCCT)--那就是雪蘭莪所在地。進入下圖,透過谷歌地圖看看雪蘭莪:

Comment by 陳老頭 on November 9, 2022 at 4:22pm


原財長對壘前衛長的重戰區

瓜雪對第15屆大選的期待

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第15屆選舉,已在11月5日完成提名,將於2022年11月19日舉行的。

這回,首善之州雪蘭莪因爲希盟政府不願跟步,而不舉行州議席選舉。但在各陣線/政黨一席也不可少的生死戦中,即使只有國席戰役也格外令人關注。

何况,還看見了好些有来頭的大咖。

最令全國關注的是,這個國家在2018年以前一直是政治主幹的執政黨巫統,這回逆流而上,把三位重量級候選人,也是新一代的接班人,都安排在2008年以來一直控制在替代陣線民聯/希盟手裡的雪蘭莪。

他們是在任財政部長扎夫魯(瓜拉雪蘭莪區);衛生部長凱里(雙溪毛糯);還有雪州國陣前宣傳主任Isham Jalil(莎亞蘭)。

原任財政部長東姑扎夫魯(見上圖)在瓜雪面對來自其他三個政黨的候選人,包括希盟時期的衛生部長祖基菲里阿末博士,他來自誠信黨。其他兩個政黨是伊斯蘭黨和新成立首次上陣國會選舉的鬥士黨。

選舉很快便過去,重點當然在於大選後,有關地方因爲選了某某議員而有所改變。

據聞當地商團正努力組織各路候選人同台交鋒,談談他們對提昇瓜雪的實際建議。對,人們已經厭倦了泛政治,還是實實在在享受得到的建設才算數。

究竟,瓜雪是一個怎樣的地方?看看本頁各欄,大家會有個腹稿,請祝福這雪州第一個州首府老鎮再次發出光芒。

Comment by 陳老頭 on October 29, 2018 at 11:38pm
Comment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January 25, 2018 at 10:46am

詞句之用《手掌心》


丁噹 主唱《
手掌心》
蘭陵王片尾曲
作詞:陳沒
作曲:V.K克


一乾而盡 愛恨嗔癡的幻影

我敬你 一杯一乾二淨的黎明
我在南極 憧憬你的北極星
我等你 不信心心不相印

你是天意 你是達達的馬蹄
滾滾了我的紅塵 苦苦追尋冰天雪地

一寸光陰一寸心 一朵曇花一朵雲
一朵雪花一朵夢境 一一捧在手掌心
一顆塵埃一菩提 一顆流星一個你
一心一意捧在手掌心

七世夫妻 只是神話的魔鏡
第七夕 只能再等一世紀

你是天地 你是風雨你是晴
你是溫柔的叛逆 逆轉我的一年四季

一寸光陰一寸心 一朵曇花一朵雲
一朵雪花一朵夢境 一一捧在手掌心
一顆塵埃一菩提 一顆流星一個你
一心一意捧在手掌心

偏偏我越抱越緊 偏偏我越愛越貪心
偏偏要愛到萬箭穿了心 才死心

左手掌握著空心 右手掌握著癡心
十指緊扣一本心經 刻骨銘心著苦心
可不可以不甘心 可不可以不認命
如果可以 拿我換給你

Comment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January 25, 2018 at 10:42am


詞句之用《涼涼》

楊宗緯 & 張碧晨 主唱

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片尾曲
作詞:劉暢
作曲:譚旋
編曲:韋國贇

女:
入夜漸微涼 繁花落地成霜
你在遠方眺望 耗盡所有暮光
不思量 自難相忘

男:
夭夭桃花涼 前世你怎捨下
這一海心茫茫 還故作不痛不癢不牽強
都是假象

女:
涼涼夜色 爲你思念成河
化作春泥 呵護著我

男:
淺淺歲月 拂滿愛人袖
片片芳菲 入水流

女:
涼涼天意 瀲灩一身花色
落入凡塵 傷情著我

男:
生劫易渡 情劫難了
折舊的心 還有幾分前生的恨
還有幾分

合:
前生的恨

女:
也曾鬓微霜 也曾因你回光
悠悠歲月漫長 怎能浪費時光
去流浪

男:
去流浪
女:
去換成長

男:
更多更詳盡歌詞 
灼灼桃花涼 今生愈漸滾燙
一朵已放心上 足夠三生三世背影成雙

女:
背影成雙
男:
在水一方

女:
涼涼夜色 爲你思念成河
化作春泥 呵護著我

男:
淺淺歲月 拂滿愛人袖
片片芳菲 入水流

女:
涼涼天意 潋滟一身花色
落入凡塵 傷情著我

男:
生劫易渡 情劫難了
折舊的心 還有幾分前生的恨

女:
涼涼三生三世 恍然如夢
須臾的年 風乾淚痕

男:
若是回憶 不能再相認
就讓情分 落九塵

女:
涼涼十里 何時還會春盛
又見樹下 一盞風存

男:
落花有意 流水無情
別讓恩怨愛恨 涼透那花的純

合:
吾生願 牽塵

Comment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January 22, 2018 at 9:38am


沒有文學,何來文創?

不能表達,怎樣表現?


流行曲如周傑倫的《菊花臺》、《青花瓷》是否可能啟發年輕人對讀詩的興趣?


Ong Jing Heng 我個人認為周傑倫唱古風的歌,別人也唱古風的歌,但周傑倫可以唱紅的原因在於方文山對於遣詞的巧妙安排。很多他的歌,主歌部分的歌詞較為深,副歌的部分則比較淺顯,導致了許多年輕人即使似懂非懂,還是可以哼上幾句,在KTV展現自己的古典情懷。

《青花瓷》、《菊花臺》本身或許是很好的文本,但我身邊90%的人都會望而卻步,只記得旋律和比較淺顯的副歌,對於歌詞的內涵完全沒有研究或品味的意思,通常一句“好深奧”就舉白旗了。所以,我覺得以這些歌來作為詩詞的入門是可行的,因為年輕人比較有興趣,也比較熟悉,若相較於那些古典詩詞。

還有一個小建議,若能在歌詞和古詩之間交叉閱讀,效果更佳。如把歌詞:“徒留我孤單在湖面成雙”和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作古人對孤獨主題的探討。



你對朋友群的閱讀風氣(包括非文學類,或《哈利波特》、《達文西密碼》之類的泛文學)評價如何?



Ong Jing Heng 我本身從不讀泛文學,所以也不敢對這些讀物作太多評論,或許前輩您有沒有任何文章可以讓我明白泛文學和純文學之間的關系?畢竟曾聽過北島在講座說過:“嚴肅文學是不可以對大眾文學妥協的”.....然而這幾年逛書局,可以看到越來越多標榜散文的書籍,封面精美,以分段的方式書寫,所承載內容一致為情情愛愛,我覺得是不健康的現象,或許會對新生代在散文的認識上構成影響。


覃勓溫 一針見血,堪稱精辟!另外補充,我覺得更多因素在於“華樂的渲染”。由於近來數多外來文化、音樂融合,各地樂壇迅速以搖滾、嘻哈或激蕩類型音樂為主流。在這因素下,“華樂”反倒成為“亂世中的一股清流”,對年輕人來說有著“清新雅正”之感。故按我以為,也許以“華樂”搭配現代詩或古詩,或也能吸引年輕人注意。


陳明發 很開心看見你們認真看待這個現象。現像是一種交通工具,能把我們帶到我們想去或不想去的地方。認真對待一個現象,能在我們的注意力裡立個點、開個檔、起個項目,然後更深刻地認識它對我們身為一個人的召喚:嘿,現象,你到底想要我幹什麼,好讓我的生命更有意義、更豐饒起來?

社媒時代令人憂慮的地方,就是有太多的東西沖捲而來,注意太多東西的結果,是什麼也沒注意到,也沒有什麼好留下來敞開生命的意義。對海德格爾來說,思與詩是同一件事,結果就是“敞開”、“照亮”存在,讓我們詩意地居住在這個世界上。我喜歡這樣的生存狀態。

我從這樣的思路出發,覺得寫作人(或演講者、傳播者、帶動者、行動者、溝通者等)就像一位武林高手,身邊任何東西,哪怕是一片葉子或一根筷子,都是克敵避險取勝的好工具。同樣的道理,從輸入的那個方向來說,任何能讓我們親近文字/文本的載體,都可能提高我們對文字處理/表達的認識,豐富詞彙、句法的儲藏;從出手那個方向來說,我們所經歷、讀過看過感受過的事事物物,都可能是創作素材的泉源。

所以,你們問我如何對待純文學與泛文學的區別,我沒有絕對的答案;我的相對答案是,有機會就多讀書。可以是正本《紅樓夢》,也可以是某某作者對《紅樓夢》的改寫、解讀、重寫、續寫、嬉鬧化、穿越化.........。人們今天所面對的現像是,根本不讀書,不是讀什麼書的問題。人們肯讀書,才有走向深一層思考所必要的注意力、思考所需的詞彙句法與方向。將來,才可能閱讀更高層次的書籍。

地方實力的建設包括文化產業的核心之一:文學,一個沒有文學/文獻的地方,如何帶出這個地方的故事?

今天很多中學生、少年捧著《達文西的密碼》、《哈利波特》之類的書籍,使我想起以前讀武俠小說,偶爾看看徐速的《星星之火》、《星星月亮太陽》之類小說的情景。總覺得能親近文字、閱讀,就可能激發他們的想像力。我家孩子長大了,有時候討論事情也引述某某武俠小說的情節做例子,我覺得也挺好。雖然他們都沒投進文學寫作,但在廣義的層面上,他們也是在做創作,老二用電影,老三用動漫。

而身為嚴肅的創作者,當然來到了另一個閱讀的層面,自我要求的,已經不是讀不讀書的問題,而是接下來要讀什麼書的期許。

Comment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January 20, 2018 at 7:42pm


文學生活營の地方詩學體驗設計


某大學學院計劃與一詩社聯辦文學生活營,承蒙籌委們對我有信心,邀請我參與其盛。說是擔任學術主任,倒讓我有點誠惶誠恐,說什麼我和文學專業粘不上邊。會寫點詩是一回子事,搞文學學術卻不是我的專業。我向籌委會表示,我倒希望能做得比較有趣味些,生活營嘛,一提“學術”會嚇跑很多人。若能激發部分同學對文字/文本創作的興趣,也算功德無量。


我的初步建議如下:


1 這是一個有歌聽/唱的營, 這樣周傑倫的“菊花臺”、“青花瓷”等曲目的詞句能幫得上忙。

2 有微電影/長片片段欣賞的營, 發現敘事藝術表達的技巧與寓含/隱喻。

3 有"中文市場價值"分析的營, 從JK 羅琳, 郭敬明, 韓寒諸人+知識電商與內容營銷等廣義創意寫作看創作人的出路(文學有價)。

4 有思考、聯想等方法培訓的營, 了解寫作是自我發現與表達的好途徑。

5 互動 互動 互動 ; 體驗 體驗 體驗。主講人不"講課", "教書"; 而是帶動大家去發現: 文學天地廣; 創作是生命。


(2014年,本地樂隊Supper Moment 在第一屆《草民音樂營》與樂迷合照。)


我很在乎同學們本身的意願。網絡時代, 學習的生態變了。“新一代”想學什麽才重要, "老一代"能分享什麽已經次要。如果他們想學一樣東西, 線上無窮的多媒體(音像圖像等)多元文本是他們現成的材料。"老師"似乎已無法"循循善誘"了, 只能做學習體驗的設計師, 嚮導與鼓舞者。這些年和年輕人一道工作的經驗也告訴我, "帶領"的含義在轉變中, 我們更多時候其實是在做翻譯員, 把我們所懂得的事物, 轉譯成網絡世代所使用的語言與參考框架。需要學習的其實也包括我們自己。生活營中, 我們大家是探險旅途的夥伴。我們一起去軟冒險soft adventure 一回吧。

儘管已有籌委認為這不會有效果。我還沒做,效果如何我還真的不敢事先判斷,但我會嘗試藉此觀察年輕一代如何接近創作的泉源。一般的訓練營會在開始前做個前期功課,在報名時請參與者填個調查表,問問他們一些有關閱讀習慣、文學經驗之類的問題,這樣比較容易在兩天的時間內把“營效”經營起來。

我還不了解我們的營員/對象 / 學習夥伴的程度,就只假設他們至少有中學的中文程度,也有某種程度的(至少線上)閱讀經驗,包括非文學類。他們可能還沒有寫作,但他們或許懂得什麼叫著表達、呈獻、創意,象徵,聯想、美感之類的,而這些事物也許與廣義的文學/文本有關。雖有籌委認為參與者文字能力不高,需要“基本功”的“輸入”;我個人倒覺得文字能力不高與體驗能力好壞可能是兩回子事,在接受“基本功”培訓前,興趣的建立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帶培訓一輩子,還是會憂慮任何生活營搞砸了,糟蹋了學生來體驗一堂課的機會。他們來和大家生活了兩天,結果發現這對他們“其實也只是另一個生活營”,我就太對不起大家了。



First thing first. The very first step to design a learning experience process, is to recognize the fact that under any circumstance we have to take care of the following factors:


1 The Know-what: what are the subject matters we want to share? For e.g. What is modern or post-modern poem ; what is interpretive methodology etc

2 The Know-how: what are the "basic skills" the participant must master? like, how to imagine; how to construct a rhythmic sentence; how to cultivate a creative sensitivity towards narration etc

3 The Know-why: Why literary creativity/appreciation is a must for the modern "cultured" man. The competence/faculty will make him/her more expressive for social/emotional/health/ aesthetic purpose, and more effective as a thinking/creating person too.


Once we have decided what to offer for each factor, then we can go through the 2nd step of learning experience design:


1 the relevant content. For instance, "Poem and Being According to Martin Heidegger : 5 points to explore"

2 the effective ways of presenting the content, like using songs, short movie, game etc which is helpful to exemplify the points. I still can remember vividly some 40 years ago when my English teacher illustrated the aesthetics of "empathy" by sharing the song "sound of silence" by Paul Simon & Art Garfunkel. It‘s a lifelong memory of good learning experience.

I learn how to count when I was young, but I was never a mathematician nor accountant. Nevertheless, I understand what dose figure tell me.

People learn how to appreciate and create, he/she may not be a writer anyway in the future, but he/she understands how beautiful and meaningful it is the literary works can offer. When life is down, as it is always may, a good piece of poem can save a life too


想做個小調查,一位籌委提醒我這個生活營只有16個鐘頭(老天,我們有足足16個鐘頭呢,多好),我們希望分享的是些什麼題目呢?


1 Know-what:什麼題目?(例子,“怎樣欣賞現代詩”之類的;之前有提到的“基礎建設”包括什麼呢?請說明。)

2 Know-how: 什麼(創作)技巧?例如,怎樣從造一個句子開始寫詩;字詞條子組織與聯想法、誇張法等等(大家新手老將都有自己的一套看家本領,透露一點秘訣好嗎?)

3 Know-why:我們期待營員們帶回家的學習禮物(Present to take home,很可能是一輩子難忘的一份體驗)是什麼?(例如,寫作關係到個人的思想組織、情感表達、創意呈獻,等等,很多生活營都希望激發營員的對一些事物“興趣”,環保,有機飲食,關註弱勢團體等等,他們只要記得/執行一個對他/她有感、有意義的信息,就很令人開心了。)

我知道大家對辦這樣的盛事都很有經驗;我個人所知也有限(我早上才知道原來90後對周傑倫可能也沒有感覺了),期待大家多給建議,讓拉曼大學學院師生看見,設計課程的人除了會吟詩作對,其實也夠專業。


有誰可以給我一點回饋,我大概會採用類似以下這樣的輔助“教材”,以說明關於寫作與生命體驗的意義,從而鼓勵他們從接觸、欣賞各式文本(書籍/網帖/電影/歌曲/藝術等)開始親近文學。我其實並不擅長文學知識、寫作基礎、詩歌入門等“硬功夫”,只可能在這些soft adventure的歷程中陪陪年輕人體驗一陣子。一個小時或90分鐘的學習體驗過程,大概要好一段時間來反復設計(否則企業組織為何要耗那麼多資源來辦這等事),我希望能及早做好準備。誰來協助我。


Simon & Garfunkel 1964年的呈獻可能老了一點,換一個新版本的《沈默之聲》不懂會不會好一點? 


Doris Day 1956的 Que Sera, Sera也老了
但當鄧紫棋與韓寒聯手,我們幸好有了2014年的版本
感謝很多人曾留給我們很美好的文本
也有很多人用他們的創意表達
重新演繹那一份美的體驗



如果營員們以後每次聽到這一首歌
他/她想起文學/詩一直圍繞在他們身旁
他們會不會覺得用更美好的表達方式
在FM發帖子更酷?而這正是他們接觸
寫作的開始?

Comment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November 8, 2017 at 7:25pm

雪蘭莪州水果谷

陪中國友人瀋陽五愛批發市場集團的李文鵬
和大龍網的王昆,
到鄰近八丁燕帶的雪蘭莪州水果谷參觀,
很榮幸得到經理親自帶領。
開車到寵物區時,
巧遇附近雪蘭莪州大學的一群女學生
到來做鄉野調查。
大家一面喝新鮮摘下的椰水,
一面和年輕人合照。
其中一位馬來姑娘還向中國友人
炫了幾句標準的普通話。
果園經理透露,
這地方其實很適合做露營地。
如果有提供腳車則更理想。


Comment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November 7, 2017 at 7:21pm

濱雪鄉鎮原生態

在前去彭亨州之前,中國友人也遊走了“濱雪鄉鎮”,在巴生、巴生港口與瓜雪走了一趟,落腳瓜雪巴西不南邦漁村的民宿住了一宿。

最難忘的,是在雪蘭莪河與馬六甲海峽交界的水面,近距離觀賞海鷹。
我上一回到來這景點是在今年八月,短短三個月,這裡除了更多的海鷹外,還多了許多海鷗,讓中國友人興奮翻了。

加上夜裡晚餐後到甘榜關丹看螢火蟲。

他們覺得瓜雪的原生態旅游資源,是什麼也沒法子替代的。我想起八月間到來時,是和中國北京與遼寧撫順友人一道來的,他們那種忘我的開心真是無價的。

那個景點也是觀賞落日、晚霞的好去處。連海天一色連接處的亮光,都讓他們感到新奇而歡喜。

那一刻,大自然與人的無縫融合,快樂真是很簡單。馬來西亞的原生態,是我們最後、最珍貴的旅遊夥伴。

Comment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November 7, 2017 at 6:42pm

生態旅遊·特色體驗設計

馬來西亞在2016年迎來2千6百80萬名外國遊客,比2015年的2千5百70萬增長了4%。旅遊業是馬來西亞第二大外匯來源,它同時帶動了其他如交通、餐飲、住宿與服務等行業。

政府計劃在2020年吸引到3600萬遊客到訪,並創造最少1680億馬幣的收入。2016年馬來西亞從外國遊客收入了RM821億令吉,比前一年增長了18.8% 。

目前最令我們感到興奮的遊客來源無疑是中國,今年到訪的中國遊客預期是300萬,政府期望最終能達到800萬。

擺在眼前的挑戰是,馬來西亞目前的旅遊產品足以吸引更多的外國遊客嗎?崛起後的中國出現更多的中產階級,對出國旅遊有更多元化的期望與要求,我們是否抓準了脈搏;或還是賣原產品式在營銷?

特色小鎮
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探索方向。

                                                                                                (文冬文化街大象棋體驗活動)


彭亨特色小鎮文冬文化街
這回到來文化街,發現多了一些互動體驗,這是正確的方向,讓大家有參與感。如果本地人都沒共鳴感,很難引起別人的支持。


彭亨自由行
這回陪同中國瀋陽五愛批發市場集團的李總,還有大龍網的王總走訪彭亨州三天兩夜,探討馬來西亞-瀋陽文化旅遊合作計劃,他們對我們的生態旅遊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走訪了下列景點:


1 加叻品嚐貓山王榴槤

2 馬來西亞-中國關丹工業園
3 Teluk Cempedak
4 入住Cherating 海濱渡假村
5 關丹市區
6 Kuala Gandah Elephant Sanctuary
7 入住文冬塞外驛棧 Caravan Serai Exclusive Private Villas
8 塞外驛棧越野入河體驗活動
9 文冬文化街
10 勞勿拿督練有福榴槤生態度假村
11 富隆港
12 雲頂高雲

他們總結此次逍遙遊,印象最深刻的是塞外驛棧的越野入河體驗活動,還有勞勿拿督練有福榴槤生態度假村。

拿督練有福度假村的木材用料美到有錢也買不到。他更善於順應自然環境而建,許多木材都是再生材料或廢物利用,很了不起,讓中國友人大開眼界。

五愛集團是我在十餘年前擔任雪蘭州政府投資委員會諮詢委員時所結下的善緣,沒想到隨中國“一帶一路”願景的深入發展,中國許多省級國企、私人組織也開始走出來尋求合作夥伴。馬來西亞成了他們前進東盟 的的大門。遼寧是中國旅遊大省 ,極期待與馬來西亞文化旅遊業者合作,共同開拓雙邊市場。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