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學的家國情懷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作家的責任與社會擔當。這主要體現為「詩言志」和「興寄」論。最早提出「詩言志」的是《尚書·堯典》。此後,諸多典籍如《左傳》《莊子》《毛詩序》多次申說「詩言志」。1945年,毛澤東在重慶時,詩人徐遲請他題字,並向他請教怎樣作詩。毛澤東題寫了「詩言志」三個字,這三個字後來成為毛澤東為新創辦的《人民文學》的題詞。「詩言志」中的「志」不是一般的志,而是家國之志。

「興」本為《詩經》的一種重要表現手法,後來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美學范疇。初唐詩人陳子昂將「興」與「寄」結合起來,創造一個新概念——「興寄」, 其核心為家國情懷。陳子昂高舉「興寄」大旗,橫掃「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的不良現象,他認為優秀的作品應該「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此後,一旦文藝界出現類似「齊梁間詩」的現象,就有人標舉「興寄」理論,橫掃文藝界的頹風,高倡「華夏正聲」,捍衛中華文藝「詩言志」的傳統。

二是國土與國權合一。中國美學的家國情懷還充分表現在對於祖國山河的熱愛上。關於中國的國土,中華美學提出一個重要的概念——「江山」,與此相類的概念還有「河山」。「江山」「河山」兩個概念的核心是國權,不僅體現出對祖國無限贊美的情感,而且體現出對祖國土地堅決捍衛的決心與意志。南宋詩詞中隨處可見的「江山」「河山」概念體現出南宋詩人對於北方國土的淪喪何等痛心頓首,何等渴望收復失地!毛澤東「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詩句將「多嬌」的江山與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聯系在一起,體現出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抱負,展現中國、中華民族無限美好的未來。

在中國古代的環境文化中,體現國權意義的概念還有「社稷」。按字面意義,「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這是中華民族遠古時期創立的兩種祭祀,體現出中華民族對於土地的崇拜。這個概念在實際使用中,更多地成為「國權」的代名詞。「社稷」與「江山」「河山」一樣,寄寓著中華民族濃濃的家國情懷,顯示出中國神聖領土絲毫不容侵犯的堅強意志。值得特別指出的是,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指向「天下情懷」。

在中國古籍中,「天下」是一個常用的概念,大多數情況下,它與「中國」相當。但有時,它的所指大於「中國」,而相當於世界。戰國時期陰陽家創立「大九州」觀念,此觀念認為,中國為「小九州」,又名「赤縣神州」,它只是「大九州」的一部分。這說明中國人很早就有了世界意識。

談到「天下」時,中國古代總是將它與「公」「太平」聯系在一起,表現出非常可貴的平等、友愛、和平理念。《老子》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禮記》引錄孔子的話,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二者都強調人與人之間、諸侯國與諸侯國之間、諸侯國與中央政權之間的相處,要友愛,要互利,重在公平。

宋代大儒張載將「天下」概念從空間擴展到時間,提出「為萬世開太平」命題,體現出廣闊的胸襟與深遠的眼光。「太平」有兩義,一是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其中含有生態平衡的意思,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生態與文明的共生;二是人與人之間和諧,它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來源之一。

中國美學精神雖然孕育、產生於中國古代社會,但它在當今社會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有責任感的中國文藝家理應弘揚中國美學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貢獻力量。



(作者簡介:陳望衡,湖南邵陽人,大阪大學文學博士,武漢大學哲學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美學史、環境美學;文章來源:《文學與藝術研究》2021年6月第6期;關鍵詞:美善相樂;天人合一;夷夏一家;中和之道;家國情懷)

Views: 1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