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專業:非遺文創 詩性考証

成果更豐富、形式更鮮活、手段更先進、覆蓋更廣泛,殷墟穿越3000年歷史不斷書寫新的傳奇,正是中國眾多考古遺址和文物保護利用的真實寫照。 

行走河南安陽,總能與甲骨文不期而遇。

它,或體現為高鐵站里的標識,或隱藏在街頭的書屋,或散落在漢字公園里……更不用說大名鼎鼎的世界文化遺產殷墟、展示漢字發展歷史的中國文字博物館。

一片甲骨驚天下。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保存了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作為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甲骨文講述著歷史的風雲變幻,由其演化而來的以形達意的漢字,數千年綿延不絕,記載、傳承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習近平總書記在殷墟遺址考察時指出:「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系。」數千年來,漢字的結構沒有改變,形態、意蘊不斷豐富發展。一個個方塊字,構築起穿越古今的文化長城,讓我們至今仍能欣賞唐詩宋詞的優美、品味昆曲京劇的魅力。

這是多麽神奇的傳承!

龜甲上的刻畫,青銅器上的金文,紙張上行雲流水的書寫……在中國文字博物館序廳駐足,一面浮雕直觀展示了漢字的一脈相承。不同字形和載體,承載著我們共同的文化記憶。不曾中斷的文字體系,讓先人的思想、情感、智慧穿越時空、代代流傳,形成強大文化凝聚力。

「哪些人常來博物館?」「當然是學生。」看到眼中充滿好奇的孩子們,筆者也得出了同樣的答案。中國文字博物館推出公益課程,別出心裁:一類是「我畫甲骨文字畫」,把甲骨文畫進繪本里;一類是「舞動的漢字」,帶孩子們用肢體跳出甲骨文。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活動趣味性、互動性強,很受歡迎。」樸素的一筆一畫,經過新形式的演繹,讓孩子們得以品古賞今,體悟歷史與文化。

追尋文明的生命力,要到留存文明的遺址里。從1928年董作賓的第一鏟算起,殷墟遺址歷經近百年考古發掘,仍在持續解鎖新成果、帶來新驚喜。發掘歷史土層之下的秘密,讓遺跡說話,點滴進展都是在以生動的筆觸描繪錦繡的文明史。有專家說:「相對於殷墟已知3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目前的發掘工作只是極小一部分,還有許多未知等待探明。」賡續文明血脈,有賴於考古的發展、多學科的聯合攻關,離不開一代代考古人的耕耘付出。對中華文明的探源註定是複雜而漫長的過程。正是因為考古事業不斷發展,考古人接續奮鬥,歷史中的一些模糊之處才得以逐漸清晰。

如今,古老殷墟探索發掘與保護兼顧,展示與活化利用並行,以更青春的姿態走進公眾視野。考古擁抱前沿科技,數字守護員等數字力量助力文物保護,考古遺址公園、文旅小鎮等叠代升級,甲骨文相關的文創產品推陳出新,中國古文字巡展活動等走向世界……成果更豐富、形式更鮮活、手段更先進、覆蓋更廣泛,殷墟穿越3000年歷史不斷書寫新的傳奇,正是中國眾多考古遺址和文物保護利用的真實寫照。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這種連續性,書寫在豐富的歷史典籍里,建立在堅實的考古發現中,綿延在城市文脈里,日益體現在當下的生活中。代代傳承、接續努力,汲古潤今、與古為新,透過考古發掘與文物展陳,我們體悟過去與現在緊密聯結,激蕩悠久文明賦予我們的文化自信。(原題:以生動筆觸描繪錦繡文明;來源:人民日報管璇悅;發佈日期:2023-09-22)

Views: 2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