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織文創:傳統很美麗~藍染工藝(上)

Mita聽完後,恍然大悟,沒想到植物那麼神奇,竟然能夠變出那麼漂亮的顏色。但隨即她又突然擔心藍染會不會很困難。好在老師說:「藍染的過程好玩又簡單,跟著老師一起了解藍染、製作藍染吧!」

▲ Mita做了一條美麗的藍染絲巾。


一、製靛

將藍草變成藍靛的技術稱為「生葉浸水沉澱法」,簡稱「沉澱法」。首先,把藍草過水清洗、浸泡,為了避免藍草浮出,會壓上重物。之後就是等待出色,受到天氣、溫度影響,需等一天至三天時間,視枝葉腐爛程度和液體顏色而定。

發色完成後,把葉子撈出,在液體裡倒入石灰攪拌,這可是很關鍵的技術,稱為「打藍」,此時會發現液體上會出現泡沫,要隨時注意液體和泡沫的變化。靜置一天後,撈起藍色泡沫,注入清水,排出上層液體,直到藍泥出現。去除水分的藍泥,就會變成膏狀,也就是「藍靛」了!

▲ 看起來黏稠的深藍色液體,就是藍靛。Photo/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二、建藍

由於藍靛不能直接染色,需要還原成暗綠色的染液才能使用,因此需要一些步驟。首先傳統建藍方法是加入木灰水、營養劑、米酒等,讓染液發酵還原,等三、五天,液面會浮起黑藍色薄膜和藍紫色泡沫,就算發色完成。浮出的藍色泡沫,還有個好聽的說法,稱為靛花、青花。

一定很好奇,為什麼染液是綠色的呢?其實原本就是綠色,只是當染物從染缸出來後,和空氣接觸就開始進行「氧化作用」,染物才變成藍色。


▲ 攪拌可促進染料與氧結合發色。Photo/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三、藍染技法

有了染液,就可以開始進行藍染,一般常見的藍染技法有兩種。一是「縫紮染」,縫是利用針線在布上縫出圖形,之後抽緊打結,布就會有皺褶。紮則是用線綑綁,或是用各種夾具綑綁布料。當布放入染料中,這些或縫或紮的地方,可以防止染料滲透,以此呈現出美麗的花紋。

另一個則是「型染」,運用鏤空造型紙為模版,並以黃豆粉、石灰調成防染糊。製作時,就將模板覆蓋在布料上,刮上防染糊,待防染糊凝固後,將布放入染液中浸泡,之後將糊料除去,就可呈現圖樣。一般而言,型染作品,藍和白顏色非常分明。

    ▲ 左邊為縫紮染、右邊為型染。/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藍染是相當古老的技藝,曾經一度在臺灣消失,原因是晚清時期,化學藍染興起,於是從日治時期逐漸走下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在臺灣幾乎已看不到。後來在許多人的努力下,復興藍染,使得我們才能體驗這麼美麗的傳統技藝喔!


資料來源:三角湧文化協進會、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Views: 6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