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織文創:傳統很美麗~藍染工藝(下)

Mita在看電視時,發現電視裡的技藝師父,將素色布料浸在藍色的染缸中,當他拿出來曬乾後,本來平凡無奇的白布,一下子就變成大海的顏色,上面的花紋像海浪、像雲朵,讓Mita好驚奇,拉著媽媽問那是什麼?

▲ 每塊方巾的藍色都不一樣!


Mi媽說:「那是藍染,是傳統工藝喔。」這樣的回答當然滿足不了Mita大大的好奇心,她繼續問,藍染用什麼染?要怎麼做?臺灣哪裡才能體驗呢?一個個問題衍生其他小問題。Mi媽實在回答不上來,於是和Mi爸商量,帶Mita實際體驗藍染工藝。

他們選擇百年前北臺灣染布業重要集散地——三峽,讓Mita體驗藍染外,也了解臺灣藍染歷史。當Mita走進工作坊,桌上、牆壁擺滿各式各樣的藍染作品,有手帕、絲巾、衣服、包包等,每個顏色、花紋都不一樣。

▲ 三峽古稱三角湧,是藍染產業的重鎮之一。

Mita說:「哇、好漂亮,每個都是獨一無二。」

這時老師從後面教室走出來,說:「沒有錯,藍染作品會因為手法、顏料的不同而變,就算是同樣的染缸和手法,每個人做就是不一樣。」

老師問:「是第一次做藍染嗎?」

Mita大力地點點頭,臉上藏不住滿滿的興奮。他們先挑選要製作的物品,Mita選了長長輕薄的絲巾,在還未染色前,是一片純白的顏色。

老師說:「藍染是古老的染色技藝,可以追溯至千年前。古代人發現有些植物,能提取色素,這些色素又可以染色,便發展了染色技藝。而以藍色做染料,則可以統稱為藍染。」

「臺灣最早可追溯至荷西時期,但直到清代才蓬勃發展起來。那時臺北盆地、中部山區,甚至到屏東恆春都種植藍草。新北三峽更不用說,是當時藍草、藍靛的重要產地。」

Mita問:「老師,藍草、藍靛是什麼呢?」

「問得好! 藍草是指可製取藍靛的藍染植物的統稱,在全世界都可發現它的蹤跡。一般常見的有山藍、木藍、菘藍、蓼藍等。在北臺灣以山藍為主,南臺灣則是木藍。」

「而藍靛就是從藍草萃取出的泥狀物,看起來有點像暗藍色的泥土,等一下染色時的染料,就是用藍靛加工而成。」

   山藍 / 臺北植物園主題館

爵床科,多年草本植物。別稱為山菁、大菁或是馬藍。忌直射的陽光,適合生長在低海拔背山坡地,因此稱「山藍」。對環境適應性強,即使在崎嶇又貧瘠的山裡,也可以長得繁茂。

  木藍 / wiki-Pancra

豆科,向陽性植物,耐旱耐濕,極易繁殖,分布地廣闊,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都適合。過去印度以生產木藍染料最多,因此又被稱為「印度藍」。(下續)

Views: 4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