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Topophilia:戀“地”情結 — 評《地方:記憶、想象與認同》5

難民則恰恰是「無地方」之人。追述難民產生的歷史,便可知,外國人身份和跨界移動是難民的兩大特征。對於難民的接收國來說,有必要將他們識別出來,確定他們的身份,以有別於自己的國民,然後再對其進行管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難民失去了他們的地方,成為流離失所之人,為了尋求生存,他們不得不到別的國家,別人的地方去分得一杯羹,因此難民也就成了焦慮、危險、他者的代名詞,本書作者認為從地方的角度審視會發現地方在難民的建構上扮演了許多角色。在隱喻層次上,地方使我們對移動產生懷疑;在法律層面,地方使我們得以定義難民;在歷史層面,國族這種地方的建構,則使得身為外國人的難民有可能存在(p. 195) [8]

用「地方」視角來觀看世界的例子在書中比比皆是,諸如對菲傭、同性戀、城市遊民等的「地方」解讀,這些考察具體、深入,讓人印象深刻。克雷斯韋爾基於自己對地方的深入思考、研究和全面把握,將眾多「地方觀」和「觀地方」的案例按照或時間、或邏輯的順序加以梳理,排列出地方的系譜,分析理論的同時佐以恰當的案例,許多例證的分析在國內甚是少見,新穎、獨特,且頗具啟發性和借鑒意義。


4 結語

蒂姆•克雷斯韋爾是「地方」研究的專家,正如保羅•克拉克(Paul Cloke)在本書推薦語中所言,關於地方,沒有比克雷斯韋爾更權威的作者了。作者功力深厚,對「地方」研究的情況了如指掌,該書就像一篇綜述,內容闡述全面,引領讀者在眾多研究中自由徜徉,簡潔、深入卻不晦澀。另外,本書的另一大特色在於具有「教學法」的特點,完全可以作為一本優秀的教科書來使用,章節之間邏輯嚴密,環環相扣,讀者利用它便能夠進行系統、深入的學習,書本除了提供豐富的參考文獻之外,還將地方相關的各種資源都羅列出來,有專著、重要期刊、網絡資源等等,形式豐富,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還提供地方的其他研究取向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對學生研究計劃、作業的點評,於初學者來說,是非常好的學習範例。在國內缺乏地方研究專著的現實狀況之下,此書無疑有填補空白的作用,且譯者是臺灣學者,雖表達習慣和專業術語與大陸有一定的差異,但因文化與思維的同源和相似而使本書更容易為讀者接受和理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理論和運用畢竟是國外的,用別人的鞋來套自己的腳總不會那麽合適,國內學人在吸收和借鑒的同時,更應該思考,如何將這些地方觀本土化,使之適應中國人文地理學的發展,又如何運用地方觀念去審視我們的社會和群體,從而得出更有價值的結論以經世致用。

20 世紀70 年代地方概念被重新重視至今已逾40 年,地方的內涵在眾多人文地理學者的努力之下不斷發展和豐富。如今,地方概念不光在人文地理學學科範圍內被重視,也為其他學科所借鑒,如生態學、建築學、文學、人類學、傳播學等,這足以說明地方概念的重要性和持久生命力。於這本書來說,2004 年英文版出版,至今正好10 年,就在今年,該書英文版又發行了第二版。雖然早有臺灣學者將其翻譯成中文,但因為政治和空間等因素的阻隔,它並沒有在大陸獲得如「地方」概念那般被重視的地位,被閱讀和被引用的頻率都很低,即使在相對開放的互聯網上搜索,能夠獲得的信息也寥寥,故筆者冒昧推薦之。大膽借用對「地方」理論的發展有重要貢獻的華裔地理學大師段義孚先生著作標題中的「Topophilia」——「戀地情結」一詞為題,盼能讓此書獲得學界多一點的「戀」,相信此書亦能回報以更多的「情」。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周尚意, 唐順英, 戴俊騁(2011) 「地方」概念對人文地理學各分支意義的辨識. 人文地理, 6, 9-13.

[2] 黃向, 保繼剛, Geoffrey, W. (2006) 場所依賴(place attachment)一種遊憩行為現象的研究框架. 旅遊學刊, 9, 19-24.

[3] 唐

[5] 陳桂秋 (2014) 地方感視角下南寧市生態環境管理研究. 廣西社會科學, 6, 42-45.

[6] 古麗扎伯克力, 辛自強(2012) 基於地方依戀原理的烏魯木齊國際大巴紮人群研究——以維吾爾族大學生為例.人文地理, 2, 73-77.

[7] 劉博, 朱竑(2014) 新創民俗節慶與地方認同建構——以廣府廟會為例. 地理科學進展, 4, 574-583.

[8] Cresswell, T., 著(2006) 徐苔玲, 王志弘, 譯. 地方: 記憶、想像與認同. 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臺北.

(李 燕·Topophilia:戀「地」情結——評《地方:記憶、想象與認同》,地理科學研究, 2015, 4, 9-15,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5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gser,作者單位:雲南師範大學旅遊與地理科學學院,雲南昆明,Email: liyancj920@163.com)

延續閱讀

》韵文化:鄉韻

陳惠齡《從景觀符號、民俗儀典到資訊媒介》

Views: 3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