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碗熱騰騰的砂鍋餛飩,帶來一上午的溫暖饜足;一盒油汪汪的炒粉絲,卻是挑燈夜戰一整晚的能量來源……

又到一年畢業季,即將離校的各地大學學子們熱情原創“舌尖上的母校”。

上海復旦大學研究生三年級學生小傅,在復旦讀書7年,日前興之所至,撰寫一組有關校園飲食的圖文帖子《舌尖上的復旦》,不到12小時即被微博轉發3000多次。

與難舍的味覺記憶糅合一起的,是對一段青春歲月的深深眷念。帖子上說,“每個復旦人都有一段事關旦苑魚香茄子、阿康燒烤的記憶,迎新會、同鄉會,有多美味倒難說,關鍵是熱絡、交心、勾肩、搭背”。小傅用細膩筆觸勾勒出一幅校園飲饌圖。

時下,中國各地各校將畢業的學子和已畢業的校友,紛紛炮製各自母校的“紀錄片”文案,盡是味覺記憶浸潤的“舌尖上的母校”。儘管大學生們平時常“吐槽”各自食堂,臨近畢業,娓娓道來的是“才下舌尖,又上心尖”的獨特情結。這正是受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影響的模仿之作。

這幾天,中國人都在談論中央電視台播出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很少看電視的也深夜守在家流著口水欣賞。

5月14日起,微博最熱話題之一就是“舌尖中國”,相關圍脖數超過400萬條,全民為一部講述美食的紀錄片而興奮,在當下中國十分罕見。

《舌尖上的中國》7集剛剛播完,每集50分鐘,平均收視率達0.5%,超過所有同時段電視劇收視率,海外市場佳音頻傳,港台、韓日已下訂單,東南亞、歐洲電視台正搶購版權,海外銷售市場有望歷史性突破。

紀錄片播出期間,淘寶網特產類美食,吸引890萬人次上網尋找零食特產,成交商品800萬件,是前期同類產品搜索量的數倍,尤其是安徽毛豆腐、雲南諾鄧火腿、台灣烏魚子等原本地域性強的“冷門貨”,一時間都因《舌尖上的中國》而聲名鵲起。

“舌尖上的滋味”讓80後、90後難得下廚的年輕人,躍躍欲試而重回廚房。一週間,淘寶網烹飪套裝的搜索次數環比,增長144%,其中用於傳統烹飪的蒸鍋、砂鍋、石鍋等成交量漲幅最大。

人們更是直奔現場,西安、揚州、武漢等地借紀錄片引發的話題,掀起美食旅遊熱。

《舌尖上的中國》原本是部商業紀錄片,盯著的是國際市場。它介紹的都是淺顯的吃的東西,中國美食博大精深並未充份展現,然而,吃大概最能把中國人緊密聯繫在一起。

《舌尖上的中國》關注人,關注自然,以節制而溫情的語調,講述與食物有關的人和故事,講述為尋找食材而付出的艱辛,為製作美食而付出的勞動,講述那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人,向自然索取時的智慧,因此也更敬畏自然。

在被刺激得像要起泡的“東方味蕾”後面,在當今中國食品工業亂象氛圍中,《舌尖上的中國》引發人們對傳統美食的懷舊風。

大味必簡,最想吃的竟是小時候母親做出來的味道。那是親情的盛宴、記憶的盛宴、文化歷史的盛宴,期待的是媽媽的味道、家鄉的味道。

人要學會敬畏美食,尊重美食創造者,保住生活之根。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http://www.mediachinese.com/node/56766?tid=18

 

Views: 16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