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湘西雜記》 沅陵的人

由常德到沅陵,一個旅行者在車上的感觸,可以想象得到,第一是公路上並無苗人,第二是公路上很少聽說發現土匪。

公路在山上與山谷中盤旋轉折雖多,路面卻修理得異常良好,不問晴雨都無妨車行。公路上的行車安全的設計,可看出負責者的最大努力。旅行的很容易忘了車行的危險,樂於贊嘆自然風物的美秀。

在自然景致中見出宋院畫的神采奕奕處,是太平鋪過河時入目的光景。溪流縈回,水清而淺,在大石細沙間漱流。群峰競秀,積翠凝藍,在細雨中或陽光下看來,顏色真無可形容。

山腳下一帶樹林,一些儼如有意為之布局恰到好處的小小房子,繞河洲樹林邊一灣溪水,一道長橋,一片煙。香草山花,隨手可以掇拾。

(Feature Photo: Fisherman's Rest by Danik Charsky,www.facebook.com/danik5105

《楚辭》中的山鬼,雲中君,仿佛如在眼前。上官莊的長山頭時,一個山接一個山,轉折頻繁處,神經質的婦女與懦弱無能的男子,會不免覺得頭目暈眩。

一個常態的男子,便必然對於自然的雄偉表示贊嘆,對於數年前裹糧負水來在這高山峻嶺修路的壯丁表示敬仰和感謝。這是一群沒沒無聞沈默不語真正的戰士!每一寸路都是他們流汗築成的。

他們有的從百裏以外小鄉村趕來,沈沈默默的在派定地方擔土,打石頭,三五十人躬著腰肩共同拉著個大石滾子碾壓路面,淋雨,挨餓,忍受各式各樣虐待,完成了分派到頭上的工作。

把路修好了,眼看許多的各色各樣稀奇古怪的物件吼著叫著走過了,這些可愛的鄉下人,知道事情業已辦完,笑笑的,各自又回轉到那個想象不到的小鄉村裏過日子去了。

中國幾年來一點點建設基礎,就是這種無名英雄作成的。他們什麽都不知道,可是所完成的工作卻十分偉大。


單從這條公路的堅實和危險工程看來,就可知道湘西的民眾,是可以為國家完成任何偉大理想的。只要領導有人,交付他們更困難的工做,也可望辦得很好。

看看沿路山坡桐茶樹木那麽多,桐茶山整理得那麽完美,我們且會明白這個地方的人民,即或無人領導,關於求生技術,各憑經驗在不斷努力中,也可望把地面征服,使生產增加。

只要在上的不過分苛索他們,魚肉他們,這種勤儉耐勞的人民,就不至於鋌而走險發生問題。可是若到任何一個停車處,試同附近鄉民談談,我們就知道那個“過去”是種什麽情形了。任何捐稅,鄉下人都有一份,保甲在槽塌鄉下人這方面的努力,“成績”真極可觀!

然而促成他們努力的動機,卻是照習慣把所得繳一半,留一半。然而負責的註意到這個問題時,就說“這是保甲的罪過,”從不認為是“當政的恥辱”。負責者既不知如何負責,因此使地方進步永遠成為一種空洞的理想。


然而這一切都不妨說已經成為過去了。

車到了官莊交車處,一列等候過山的車輛,靜靜的停在那路旁空闊處,說明這公路行車秩序上的不茍。雖在軍事狀態中,軍用車依然受公路規程轄制,不能占先通過,此來彼往,秩序井然。這條公路的修造與管理統由一個姓周的工程師負責。

車到了沅陵,引起我們注意處,是車站邊挑的,擡的,負荷的,推挽的,全是女子。凡其他地方男子所能做的勞役,在這地方統由女子來做。公民勞動服務也還是這種女人。公路車站的修成,就有不少女子參加。工作既敏捷,又能幹。女權運動者在中國二十年來的運動,到如今在社會上露面時,還是得用“夫人”名義來號召,並不以為可羞。

而且大家都集中在大都市,過著一種腐敗生活。比較起這種女勞動者把流汗和吃飯打成一片的情形,不由得我們不對這種人充滿尊敬與同情。


這種人並不因為終日勞作就忘記自己是個婦女,女子愛美的天性依然還好好保存。胸口前的扣花裝飾,褲腳邊的扣花裝飾,是勞動得閑在茶油燈光下做成的。(圍裙扣花工作之精和設計之巧,外路人一見無有不交口稱贊。)

這種婦女日常工作雖不輕松,衣衫卻整齊清潔。有的年紀已過了四十歲,還與同伴競爭兜攬生意。兩角錢就為客人把行李背到河邊渡船上,跟隨過渡,到達彼岸,再為背到落腳處。外來人到河碼頭渡船邊時,不免十分驚訝,好一片水!好一座小小山城!尤其是那一排渡船,船上的水手,一眼看去,幾乎又全是女子。


過了河,進得城門,向長街走走,就可見到賣菜的,賣米的,開鋪子的,做銀匠的,無一不是女子。再沒有另一個地方女子對於參加各種事業各種生活,做得那麽普遍那麽自然了。看到這種情形時,真不免令人發生疑問:一切事幾幾乎都由女子來辦,如《鏡花緣》一書上的女兒國現象了。本地的男子,是出去打仗,還是在家納福看孩子?

不過一個旅行者自覺已經來到辰州時,興味或不在這些平常問題上。辰州地方是以辰州符聞名的,辰州符的傳說奇跡中又以趕屍著聞。公路在沅水南岸,過北岸城裏去,自然盼望有機會弄明白一下這種老玩意兒。

可是旅行者這點好奇心會受打擊。多數當地人對於辰州符都莫名其妙,且毫無興趣,也不怎麽相信。

或許無意中會碰著一個“大”人物,體魄大,聲音大,氣派也好象很大。他不是姓張,就是姓李(他應當姓李!一個典型市儈,在商會任職,以善於吹拍混入行署任名譽參議),會告你,辰州符的靈跡,就是用刀把一只雞頸脖割斷,把它重新接上,吐一口符水,向地下拋去,這只雞即刻就會跑去,撒一把米到地上,這只雞還居然趕回來吃米!

你問他:“這事曾親眼見過嗎?”他一定說:“當真是眼見的事。”或許慢慢的想一想,你便也會覺得同樣是在什麽地方親眼見過這件事了。原來五十年前的什麽書上,就這麽說過的。

這個大人物是當地著名會說大話的。世界上事什麽都好象知道得清清楚楚,只不大知道自己說話是假的還是真的,是書上有的還是自己造作的。多數本地人對於“辰州符”是個什麽東西,照例都不大明白的。


對於趕屍傳說呢,說來實在動人。凡受了點新教育,血裏骨裏還浸透原人迷信的外來新紳士,想滿足自己的荒唐幻想,到這個地方來時,總有機會溫習一下這種傳說。紳士、學生、旅館中人,儼然因為生在當地,便負了一種不可避免的義務,又如為一種天賦的幽默同情心所激發,總要把它的神奇處重述一番。

或說朋友親戚曾親眼見過這種事情,或說曾有誰被趕回來。其實他依然和客人一樣,並不明白,也不相信,客人不提起,他是從不注意這個問題的。客人想“研究”它(我們想象得出,有許多人最樂於研究它的),最好還是看《奇門遁甲》,這部書或者對他有一點幫助,本地人可不會給他多少幫助。

本地人雖樂於答復這一類傻不可言的問題,卻不能說明這事情的真實性。就中有個“有道之士”,姓闕,當地人統稱之為闕五老,年紀將近六十歲,談天時精神猶如一個小孩子。據說十五歲時就遠走雲貴,跟名師學習過這門法術。

作法時口訣並不希奇,不過是念文天祥的《正氣歌》罷了。死人能走動便受這種歌詞的影響。辰州符主要的工具是一碗水;這個有道之士家中神主前便陳列了那麽一碗水,據說已經有了三十五年,碗裏水減少時就加添一點。一切病痛統由這一碗水解決。一個死屍的行動,也得用水迎面的一吐。


這水且能由昏濁與沸騰表示預兆,有人需要幫忙或蔔家事吉兇的預兆,登門造訪者若是一個讀書人,一個假洋人教授,他把這一碗水的妙用形容得將更驚心動魄。使他舌底翻蓮的原因,或者是他自己十分寂寞,或者是對於客人具有天賦同情,所以常常把書上沒有的也說到了。客人要老老實實發問:“五老,那你看過這種事了?”他必裝作很認真神氣說:“當然的。

我還親自趕過!那是我一個親戚,在雲南做官,死在任上,趕回湖南,每天為死者換新草鞋一雙,到得湖南時,死人腳趾頭全走脫了。只是功夫不練就不靈,早丟下了。”至於為什麽把它丟下,可不說明。客人目的在“表演”,主人用意在“故神其說”,末後自然不免使客人失望。不過知道了這玩意兒是讀《正氣歌》作口訣,同儒家居然大有關系時,也不無所得。

關於趕屍的傳說,這位有道之士可謂集其大成,所以值得找方便去拜訪一次。他的住處在上西關,一問即可知道。可是一個讀書人也許從那有道之士服爾泰風格的微笑,服爾泰風格的言談,會看出另外一種無聲音的調笑,“你外來的書呆子,世界上事你知道許多,可是書本不說,另外還有許多就不知道了。

用《正氣歌》趕走了死屍,你充滿好奇的關心,你這個活人,是被什麽邪氣歌趕到我這裏來?”那時他也許正坐在他的雜貨鋪裏面(他是隱於醫與商的),忽然用手指著街上一個長頭發的男子說:“看,瘋子!”那真是個瘋子,沅陵地方唯一的瘋子,可是他的語氣也許指得是你拜訪者。

你自己試想想看,為了一種流行多年的荒唐傳說,充滿了好奇心來拜訪一個透熟人生的人,問他死了的人用什麽方法趕上路,你用意說不定還想拜老師,學來好去外國賺錢出名,至少也弄得個哲學博士回國,再來用它騙中國學生,在他飽經世故的眼中,你和瘋子的行徑有多少不同!


這個人的言談,倒真是一種傑作,三十年來當地的歷史,在他記憶中保存得完完全全,說來時莊諧雜陳,實在值得一聽。尤其是對於當地人事所下批評,尖銳透入,令人不由得不想起法國那個服爾泰。

至於辰砂的出處,出產於離辰州地還遠得很,遠在三百裏外鳳凰縣的苗鄉猴子坪。

凡到過沅陵的人,在好奇心失望後,依然可從自然風物的秀美上得到補償。由沅陵南岸看北岸山城,房屋接瓦連椽,較高處露出雉堞,沿山圍繞,叢樹點綴其間,風光入眼,實不俗氣。

由北岸向南望,則河邊小山間,竹園、樹木、廟宇、高塔、民居,仿佛各個都位置在最適當處。山後較遠處群峰羅列,如屏如障,煙雲變幻,顏色積翠堆藍。

早晚相對,令人想象其中必有帝子天神,駕螭乘蜺,馳驟其間。繞城長河,每年三四月春水發後,洪江油船顏色鮮明,在搖櫓歌呼中連翩下駛。長方形大木筏,數十精壯漢子,各據筏上一角,舉橈激水,乘流而下。

就中最令人感動處,是小船半渡,遊目四矚,儼然四圍是山,山外重山,一切如畫。水深流速,弄船女子,腰腿勁健,膽大心平,危立船頭,視若無事。同一渡船,大多數都是婦人,劃船的是婦女,過渡的也是婦女較多。有些賣柴賣炭的,來回跑五六十裏路,上城賣一擔柴,換兩斤鹽,或帶回一點紅綠紙張同竹篾作成的簡陋船只,小小香燭。

問她時,就會笑笑的回答:“拿回家去做土地會。”你或許不明白土地會的意義,事實上就是酬謝《楚辭》中提到的那種雲中君——山鬼。

這些女子一看都那麽和善,那麽樸素,年紀四十以下的,無一不在胸前土藍布或蔥綠布圍裙上繡上一片花,且差不多每個人都是別出心裁,把它處置得十分美觀,不拘寫實或抽象的花朵,總那麽妥貼而雅相。在輕煙細雨裏,一個外來人眼見到這種情形,必不免在贊美中輕輕嘆息。

天時常常是那麽把山和水和人都籠罩在一種似雨似霧使人微感淒涼的情調裏,然而卻無處不可以見出“生命”在這個地方有光輝的那一面。


外來客自然會有個疑問發生:這地方一切事業女人都有價,而且象只有“兩截穿衣”的女子有份,男子到哪裏去了呢?

在長街上,我們固然時常可以見到一對少年夫妻,女的眉毛俊秀,鼻準完美,穿淺藍布衣,用手指粗銀鏈系扣花圍裙,背小竹籠。男的身長而瘦,英武爽朗,肩上扛了各種野獸皮向商人兜賣,令人一見十分驚詫。可是這種男子是特殊的。是出了錢,得到免役的瑤族。

男子大部分都當兵去了。因兵役法的缺陷,和執行兵役法的中間層保甲制度人選不完善,逃避兵役的也多,這些壯丁拋下他的耕牛,向山中走,就去當匪。匪多的原因,外來官吏苛索實為主因。

鄉下人照例都願意好好活下去,官吏的老式方法居多是不讓他們那麽好好活下去。鄉下人照例一入兵營就成為一個好戰士,可是辦兵役的,卻覺得如果人人都樂於應兵役,就毫無利益可圖。土匪多時,當局另外派大部隊伍來“維持治安”,守在幾個城區,別的不再過問。分布鄉下土匪得了相當武器後,在報復情緒下就是對公務員特別不客氣,凡搜刮過多的外來人,一落到他們手裏時,必然是先將所有的得到,再來取那個“命”。許多人對於湘西民或匪都留下一個特別蠻悍嗜殺的印象,就由這種教訓而來。許多人說湘西有匪,許多人在湘西雖遇匪,卻從不曾遭遇過一次搶劫,就是這個原因。


一個旅行者若想起公路就是這種蠻悍不馴的山民或土匪,在烈日和風雪中努力作成的,乘了新式公共汽車由這條公路經過,既感覺公路工程的偉大結實,到得沅陵時,更隨處可見婦人如何認真稱職,用勞力討生活,而對於自然所給的印象,又如此秀美,不免感慨系之。

這地方神秘處原來在此而不在彼。人民如此可用,景物如此美好,三十年來牧民者來來去去,新陳代謝,不知多少,除認為“蠻悍”外,竟別無發現。

外來為官作宦的,回籍時至多也只有把當地久已消滅無余的各種畫符捉鬼荒唐不經的傳說,在茶余酒後向陌生者一談。地方真正好處不會欣賞,壞處不能明白,這豈不是湘西的另一種神秘?


沅陵算是個湘西受外來影響較久較大的地方,城區教會的勢力,造成一批吃教飯的人物,蠻悍性情因之消失無余,代替而來的或許是一點青年會辦事人的習氣。沅陵又是沅水幾個支流貨物轉口處,商人勢力較大,以利為歸的習慣,也自然很影響到一些人的打算行為。沅陵位置在沅水流域中部,就地形言,自為內戰時代必爭之地。

因此麻陽縣的水手,一部分登陸以後,便成為當地有勢力的小販。鳳凰縣屯墾子弟兵官佐,留下住家的,便成為當地有產業的客居者。慷慨好義,負氣任俠,楚人中這類古典的熱誠,若從當地人尋覓無著時,還可從這兩個地方的男子中發現。

一個外來人,在那山城中石板作成的一道長街上,會為一個矮孝瘦弱,眼睛又不明,聽覺又不聰,走路時匆匆忙忙,說話時結結巴巴,那麽一個平常人引起好奇心。說不定他那時正在大街頭為人排難解紛,說不定他的行為正需要旁人排難解紛!

他那樣子就古怪,神氣也古怪。一切象個鄉下人,象個官能為嗜好與毒物所毀壞,心靈又十分平凡的人。可是應當找機會去同他熟一點,談談天。應當想辦法更熟一點,跟他向家裏走(他的家在一個山上。那房子是沅陵住戶地位最好,花木最多的)。

如此一來,結果你會接觸一點很新奇的東西,一種混合古典熱誠與近代理性在一個特殊環境特殊生活裏培養成的心靈。你自然會“同情”他,可是最好倒是“信托”他。他需要的不是同情,因為他成天在同情他人,為他人設想幫忙盡義務,來不及接受他人的同情。

他需要人信托,因為他那種古典的作人的態度,值得信托。同時他的性情充滿了一種天真的愛好,他需要信托,為的是他值得信托。他的視覺同聽覺都毀壞了,心和腦可極健全。

鳳凰屯墾兵子弟中出壯士,體力膽氣兩方面都不弱於人。這個矮小瘦弱的人物,雖出身世代武人的家庭中,因無力量征服他人,失去了作軍人的資格。可是那點有遺傳性的軍人氣概,卻征服了他自己,統制自己,改造自己,成為沅陵縣一個頂可愛的人。他的名字叫做“大先生”,或“大大”,一個古怪到家的稱呼。商人、妓女、屠戶、教會中的牧師和醫生,都這樣稱呼他。到沅陵去的人,應當認識認識這位大先生。


沅陵縣沿河下遊四裏路遠近,河中心有個洲島,周圍高山四合,名“合掌洲”,名目與情景相稱。洲上有座廟宇,名“和尚洲”,也還說得去。但本地的傳說卻以為是“和漲洲”,因為水漲河面寬,淹不著,為的是洲隨河水起落!合掌洲有個白塔,由頂到根雷劈了一小片,本地人以為奇,並不足奇。

河南岸村名黃草尾,人家多在橘柚林裏,橘子樹白華朱實,宜有小腰白齒出於其間。一個種菜園的周家,生了四個女兒,最小的一個四妹,人都呼為夭妹,年紀十七歲,許了個成衣店學徒,尚未圓親。成衣店學徒積蓄了整年工錢,打了一副金耳環給夭妹,女孩子就戴了這副金耳環,每天挑菜進東門城賣菜。因為性格好繁華,人長得風流俊俏,一個東門大街的人都知道賣菜的周家夭妹。

因此縣裏的機關中辦事員,保安司令部的小軍佐,和商店中小開,下黃草尾玩耍的就多起來了。但不成,肥水不落外人田,有了主子。可是“人怕出名豬怕壯”,夭夭的名聲傳出去了,水上劃船人全都知道周家夭夭。

去年(一九三七年)冬天一個夜裏,忽然來了四百武裝嘍羅,在城邊響了一夜槍,到天明以前,無從進城,這一夥人依然退走了。這些人本來目的也許就只是在城外打一夜槍。

其中一個帶隊的稱團長,卻帶了兄弟夥到夭妹家裏去拍門。進屋後別的不要,只把這女孩子帶走。


女孩子雖又驚又怕,還是從容的說,“你搶我,把我箱子也搶去,我才有衣服換!”

帶到山裏去時那團長問,“夭夭,你要死,要活?”

女孩子想了想,輕聲的說,“要死。你不會讓我死。”

團長笑了,“那你意思是要活了!要活就嫁我,跟我走。我把你當官太太,為你殺豬殺羊請客,我不負你。”

女孩子看看團長,人物實在英俊標致,比成衣店學徒強多了,就說:“人到什麽地方都是吃飯,我跟你走。”

於是當天就殺了兩個豬,十二只羊,一百對雞鴨,大吃大喝大熱鬧,團長和夭妹結婚。女孩子問她的衣箱在什麽地方,待把衣箱取來打開一看,原來全是預備陪嫁的!英雄美人,可謂美滿姻緣。

過三天後,那團長就派人送信給黃草尾種菜的周老夫婦,稱嶽父嶽母,報告夭妹安好,不用掛念。信還是用紅帖子寫的,詞句華而典,師爺的手筆。還同時送來一批禮物!老夫婦無話可說,只苦了成衣店那個學徒,坐在東門大街一家鋪子裏,一面裁布條子做紐絆,一面垂淚。
這也可說是沅陵縣人物之一型。

至於住城中的幾個年高有德的老紳士,那倒正象湘西許多縣城裏的正經紳士一樣,在當地是很聞名的,廟宇裏照例有這種名人寫的屏條,名勝地方照例有他們題的詩詞。兒女多受過良好教育,在外做事。

家中種植花木,蓄養金魚和雀鳥,門庭規矩也很好。與地方關系,卻多如顯克微支在他《炭畫》那本書裏所說的貴族,凡事勸不幹涉主義”。因為名氣大,許多不相幹的捐款,不相幹的公事,不相幹的麻煩不會上門。樂得在家納福,不求聞達,所以也不用有什麽表現。

對於生活勞苦認真,既不如車站邊負重婦女生命活躍,也不如賣菜的周家夭妹,然而日子還是過得很好,這就夠了。

由沅水下行百十裏到沅陵屬邊境地名柳林岔,——就是湘西出產金子,風景又極美麗的柳林岔。那地方過去一時也有個人,很有意思。這個人據說母親貌美而守寡,住在柳林岔鎮上。對河高山上有個廟,廟中住下一個青年和尚,誠心苦修。

寡婦因愛慕和尚,每天必借燒香為名去看看和尚,二十年如一日。和尚誠心修苦,不作理會,也同樣二十年如一日。

兒子長大後,慢慢的知道了這件事。兒子知道後,不敢規勸母親,也不能責怪和尚,唯恐母親年老眼花,一不小心,就會墮入深水中淹死。又見廟宇在一個圓形峰頂,攀援實在不容易。

因此特意雇定一百石工,在臨河懸巖上開辟一條小路,僅可容足,更找一百鐵工,制就一條粗而長的鐵鏈索,固定在上面,作為援手工具。又在兩山間造一拱石頭橋,上山頂廟裏時就可省一大半路。這些工作進行時自己還參加,直到完成。各事完成以後,這男子就出遠門走了,一去再也不回來了。

這座廟,這個橋,瀕河的黛色懸崖上這條人工鑿就的古怪道路,路旁的粗大鐵鏈,都好好的保存在那裏,可以為過路人見到。凡上行船的纖手,還必需從這條路把船拉上灘。船上人都知道這個故事。故事雖還有另一種說法,以為一切是寡婦所修的,為的是這寡婦……總之,這是一個平常人為滿足他的某種願心而完成的偉大工程。這個人早已死了,卻活在所有水上人的記憶裏。傳說和當地景色極和諧,美麗而微帶憂郁。

沅水由沅陵下行三十裏後即灘水連接,白溶、九溪、橫石、青浪,……就中以青浪灘最長,石頭最多,水流最猛。順流而下時,四十裏水路不過二十分鐘可完事,上行船有時得一整天。

青浪灘灘腳有個大廟,名伏波宮,敬奉的是漢老將馬援。

行船人到此必在廟裏燒紙獻牲。廟宇無特點,不出奇。廟中屋角樹梢棲息的紅嘴紅腳小小烏鴉,成千累萬,遇下行船必飛往接船送船,船上人把飯食糕餅向空中拋去,這些小黑鳥就在空中接著,把它吃了。上行船可照例不光顧。雖上下船只極多,這小東西知道向什麽船可發利市,什麽船不打抽豐。

船夫說這是馬援的神兵,為迎接船只的神兵,照老規矩,凡傷害的必賠一大小相等銀烏鴉,因此從不會有人敢傷害它。

幾件事都是人的事情。與人生活不可分,卻又雜糅神性和魔性。湘西的傳說與神話,無不古艷動人。同這樣差不多的還很多。湘西的神秘,和民族性的特殊大有關系。歷史上“楚”人的幻想情緒,必然孕育在這種環境中,方能滋長成為動人的詩歌。想保存它,同樣需要這種環境。

Views: 8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