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你,一直居住在這座都市裡,深深感受到幸福的滋味,畢竟徜徉在國家級古蹟的懷抱,怎麼連呼吸也格外文化起來。
你說,這座城市眾所皆知的古蹟中,除了孔廟文化園區、安平文化園區外,尚有一個鮮少為人所知的文化園區----五條港文化園區,說到這裡,你的嘴角上揚,臉上洋溢出驕傲的神采,讓人不禁想問:
“五條港文化園區,在現今的文化發展上,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你推推厚重的黑框眼鏡,一副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的老學究模樣,連說話的口吻都很嚴肅地說︰
"怎麼你自己生活在這座城市,都快半百的人了,還不曉得五條港文化園區之美嗎?"
我只能嚅囁地回答說,小時候家住在南區的桶盤淺地帶,亦即大南門外的地勢凸起,形狀類似一個倒覆的淺盤,根據文獻記載,幾百年前的整個城外,放眼皆是荒陬與墓場之地,而我住的地方是在水交社(空軍軍眷區) 之外…外的“警察新村”,整個村子的建地,其實就是墓地,自然沒有葉佬(石濤)筆下那種古都人具有貴族般的氣息;再加上後來搬到蓬勃發展東區的重劃區居住,雖然她的建設機能完善、交通便利,但是我仍然對台江內海的“五條港文化區”相當陌生,也格外好奇,所幸遇到你這位老府城人,對於田野調查與老街巡禮學有專長,跟著你的脚步踏查準沒錯的。
咱們來到神農街,你指著接官亭、風神廟的位置說,其設立的目的為感念清朝當官的人,他們從唐山坐船渡過黑水溝,這一趟路程可說是相當艱辛、危險,直到能靠岸走馬上任,得感謝神明的保佑,總會在風神廟前,焚香祭拜風神爺---雷公,以示感激;然而,迎接的場面不可太冷清,於是官方蓋了一座磚塊製的接官亭,以示尊崇,若是在地的官員比他低階的話,得在此列隊歡迎;至於官員要調回唐山前,也在此坐船,依然要焚香祭拜風神爺一番,當然免不了有送往迎新的排場。
你說,這地方的台江內海,竟是府城與大陸廈門貿易的必經之地,而郊商貿易的基本運輸是海陸交通,因此在海運方面,往來大陸廈門與府城的安平大港、四草湖間的 交通工具,是大型的橫洋船與販艚船,這些船隻渡過黑水溝來到台灣,在台江內海將貨物搬到吃水量較淺的杉板船上,經由杉板船的運輸進入市區。但是,在西元一 八二三年(道光三年)一場的大風暴雨,迫使台南縣的曾文溪改道,大量的洪水由南流入台江,使得台江內海形成沙州,導致小船難行,於是有錢的商人(三郊,國 際貿易商)為了疏通航道,請了工人挖掘了五條的人工運河,依序由北而南為新港墘港、佛頭港、南勢港、南河港、安海港。
你帶著我來到協進國小的後門說,當年的杉板船來到了五條港的分樞點就在這裡,然後再轉成竹筏或者舢舨等這些交通工具,划到了港道,再將貨物卸下來送入街屋。通常的街屋都很長,一樓擺不完的東西,二樓也可當成倉庫儲存貨品;而街屋另一端的開口為街道,街道便形成商家店舖。至於進入內陸的貨物運送,就得倚靠人力或牛車來運送到各地的集散地,中、小型的批發商帶著貨物到其他城市的販售點,將貨物批發出去;亦即其經營方式為郊商(屬於武市)或者大賣的大批發商囤貨,再將貨物賣給割店(屬於中批發商),中批發商再轉賣給文市(稱為小賣的)零售商,小賣挑著批發來的貨品 在家或在外擺起路邊攤,開始賣起東西來,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小型的商業集散中心。
後來日本人來了,發現此種商業模式很難發展,於是在五條港南邊孔廟的附近,蓋上台灣第一座百貨公司---林 百貨公司。她位於忠義路與中正路(末廣町)上,台南運河其中一條支流的末端,剛好就在中正路上,從台南車站起,連接到運河末端,在此便形成了一個商圈,例如有市政府、法院、警察局等公共建設,繁榮了該地區。而眼前的這棟曾有電梯的建築物,因年代久遠機能性已不在,只能遙想當年風光的歲月了。
光復後,整個城市的商業中心逐漸往東區遷移,重新開發新的處女地,市政府原本也想提振五條港區,但是由於海安路的開闢施工不良,延宕好幾年的工程進度,使得中西區五條港的商業地位趨於劣勢,似乎有一蹶不振的感覺。
你是如此憂心忡忡地說著。
翻開歷史的記憶,五條港興起的背後意義其實是“船運”的行為,碼頭工人大抵上是從大陸移民過來,他們以同姓氏的宗親為主,形成自己宗親的勢力範圍,所支持的力量是以“宗嗣”或者“祭祀的廟”為信仰中心。
新港墘港大抵上是黃氏後裔的大本營,他們以集福宮為宗嗣中心。
佛頭港是蔡氏後裔的大本營,以崇福宮為宗嗣中心。
南勢港是許氏後裔的大本營,以金華府為宗嗣中心。
南河港是郭氏後裔的大本營,以西羅殿為宗嗣中心。
安海港是施氏後裔的大本營,以六姓府為宗嗣中心。
因此許多的府城人,在這一塊土地上自有其地域性打拚、奮鬥的家族史存在。
你說,以前的府城出入是由八個城門包圍起來,分別為東、西、南、北大小城門,控制對外的進出。而五條港出口處在大西門,內海的漁船可駛進來,不過由於泥沙淤積嚴重,大船換小船進入「大井頭」,而「大井頭」就在今天的民權路上武廟的前方,民權派出所的對面街道上。
當年荷蘭人建築赤嵌樓的海岸線地點,亦即開發最早的「府城大街」很長,由民權路、東門路到勝利路,皆是最繁華的街道,後來,鄭成功的後代就在忠義路、民族路交叉的十字街附近居住下來,發展成今日商業買賣的核心位置。
我走在五條港區漸漸地發現,她原來是台灣與中國政治與經濟的歷史區位,且這五條“港道"的地理紋理與當地社群社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整條神農街,卻是府城保存最完的"街屋"所在地區。
神農街,又稱北勢街,她的街屋非常有特色,據成大吳秉聲的研究發現,其屋宇架構多作"硬山擱檁式",以磚石承重牆作為主要結構,不另設柱,以橫樑、檁直接插入牆中以承接屋面重量。屋身出檐多採雙挑之"軟挑"處理,屋瓦覆蓋紅瓦。樓版以福杉為橫樑,鋪設一層木板,再鋪一層蚵灰、砂土混合層以黏合方形的尺磗。此種構造具有相當的彈性,遇到地震屋宇隨之搖擺不易傾倒。
"咱們一直希望政府能推廣老屋活化與再利用的觀念,發揚新舊文化並容的精神。"你娓娓地說著。
沒 錯,一條街上可接受許多不同的宗教信仰,大家彼此尊重、互容融合生活在一起,例如:道教、基督教比鄰林立相互包容。老街尚能維持傳統產業的生產,例如:神 農街上仍有做神轎、"西佛國"佛像雕刻的師傅在傳承古老的文化、賣五穀雜糧的"泉元糖行"、賣藥草的"水仙宮青草店"、"漢藥店"、"寶來香餅舖"、"錦興農具店"、賣嫁妝物品的"全豐行",都是民間傳統活力的根源。
我踩著輕快的脚步,做了一趟歷史散步,散步的路程是先沿著台南市﹙YMCA﹚協進館、安海港出發,然後海安宮、接官亭、風神廟、西羅殿、南河港,接著到藥王廟、崇福宮、佛頭港、景福祠,再繞到杉行街、水仙宮、水仙宮市場,最後到看西街教會、南河港、南勢港、北勢街做場結束。
走在這幾條時空錯置的街道,我發現原來歲數近百的蒼桑老街,仍維繫著五條港風華的年代。讓人感覺到生活的環境中,並不是擁有了古蹟,而彰顯她的偉大,而是更要去關心她的存在。
後來,我才發現自己住的地方,位於安南區公所附近溪心里的十字路段,以及目前服務的中學,也是屬於台江內海或是五條港區的某一段啊!就連孩子讀的國小、國中的所在地也是,這….. 我竟張目結舌慚愧地說不出話來,真正汗顏極了。
照片(上)海安宮後殿的古老龍柱 / 照片(下)台南五條港接官亭、風神廟、西羅殿,收藏自《冬烘居部落格》 http://living.donghong.info/blog/?p=469)
我站在國姓橋上,遙想當年的先民們如何渡過黑水溝呢?台灣海峽的海水如沉伏的士兵,在黑水溝潛伏掠奪行船者的生靈;而潮間帶的沙,一次又一次抵抗海浪衝擊與日頭的曝曬,來回巡弋著海洋。
天空始終霾了一張陰側的臉,起伏著氣壓的情緒,總在每位渡海人的皺眉裡變化。沉船的記憶,在先民們的心裡反覆衝擊,直到上了岸,那些獵人頭的眼睛卻在暗中,窺探一顆顆項頸上最美的頭顱。
開墾時,祖先們面對烏煙瘴癘的沼氣,如揮之不去的夢魘,緊緊捏住他們的咽喉,但不畏天險、地惡的人們,持起一身「霹靂」的鋤頭與柴刀的筋骨,狠狠向莽草叢林的面目砍去,也不斷向「蕁麻科」植物哺乳的汁液,輸誠紅腫、發癢、潰爛的皮膚,才有今天富饒的土地。
我曾挽著妻子的手,站在國姓橋上,放眼眺望青翠茂密的防風林,看著鹿耳門古港道的夕陽,有竹筏橫臥其間,偶爾也有帆影兩三艘點綴溪面,一股發思古之幽情,從我倆的心中蕩漾。
我想人生至真、至善、至美的畫面,就在此刻吧!
其實,我 始終與古都的歲月同步成長,與民俗活動持續地進行,例如每到端午節到運河看划龍舟比賽,母親也在我十六歲那年帶我到開隆宮鑽轎,做十六歲轉大人的習俗,母親說開隆宮"做十六歲"的習俗,是從五條港開始的,因為碼頭工人的生活很困苦,未滿十六歲前領的是半薪,唯有十六歲生日當天開始就可以領到全薪,因此做家長的會很高興帶自己的孩子到開隆宮拜拜,感謝鳥母、註生娘娘的保佑才得以成人,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傳統習俗。
我一直認為,母親才是我第一位民俗 文化的老師。
元宵節的鹿耳門聖母廟,總是熱鬧無比,我帶著孩子們,坐在廣場上,抬頭看著施放五彩繽紛的煙火,每當射出不同造型的變化,孩子們發出讚美的驚嘆聲,久久不絕於耳。而在另一間天后宮的廣場一隅,有人在放天燈,人們將祝福的話語寫在天燈上,點上火苗,天燈的尾巴霹靂啪啦地響著,然後緩緩升空,整個鹿耳門的夜空, 燃起了希望的色彩。
然而最刺激的莫過於天后宮內攻炮城活動,只見百發齊放的沖天炮點燃後,火舌在半空中亂竄,爆出一片片碎裂的紙花,灑下銀屑。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音,由前方逼進過來。煙硝味濃的迷濛煙海,支支像猛虎出柙般神勇直衝的沖天炮,可媲美鹽水蜂炮的陣頭。
行程的結束,你下了一個結論,今天我們除了對神農街、老街要有"復原式的保存"方式外,更需重視注入"新生活智慧的再生",讓更多的人學習到歷史性的區域是可以很休閒的,也可以很教育的,更盼望政府單位能建立文化護照的機制,讓文化生根的意義被眾人接受,特別是廟會的民俗活動也可以講究優質化,譬如要求藝陣表演人員的服裝穿著整齊、不吃檳榔等的要求下功夫,並且開辦社區大學以營造出社區的共同意識來,讓更多的年輕族群加入社區總體營造的工作。
我想,這一股新生的活力,將會在五條港的老街上綻放光茫的。
(收藏自﹕《風啓宇勇》作品精選篇,http://blog.udn.com/pc010876 / 請到費老師教學部落格給個讚: 《宇過天情》文學、教學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pc010877/)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