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這兩年,馬來西亞中文電影似乎在成形中。自2010春節上映的本地制作《大日子》,受到歡迎後,同班人馬今年如法炮制,再拍了一部同樣以電視廣播人為主要賣點的《天天好天》。
去年,由著名歌手阿牛自資導演,拉了友好紅歌星曹格、梁靜茹、品冠,加上金馬影后李心潔為主角拍成的《初戀紅豆冰》,也得到本地觀眾的熱烈擁護。
一時間,多部中文電影同時在拍攝中。
另一方面,馬來西亞女導演陳翠梅據聞已到中國尋求發展出路,讓本地電影工作者開始思考,逐漸成熟的中國電影市場,是否有馬來西亞中文制作的生存空間?
有些人則認為,馬來西亞電影人其實早在臺灣立足,蔡明亮、李心潔是最好的例子。就別說好萊塢國際紅星楊紫瓊。
來自馬來西亞的新導演,何蔚庭2010年也以一部《臺北星期天》,贏得臺灣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
前兩年,來自馬來西亞的田開良也以一部《父子》,贏得金馬獎最佳編劇。
(陳策鼎導演憑《Hawa》贏得寶馬汽車短片大獎後,拿奬金拍攝的電影《按摩師》)
馬來西亞電影想進入中國,競爭是很大很大的。可是,透過臺灣進入中國市場,機會將更好些。
一來,在大陸-臺灣落實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後,臺灣電影不受中國一年只入口60部外國電影的限制。
二來,臺灣電影這兩年剛復蘇,各方面投資的意愿在加強中,不過制作團隊的人才卻很有限,現有工作人員供不應求。這正是馬來西亞電影人才的一個機會。
2007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好萊塢製作公司調整策略因應危機,使得臺灣片有了喘息的機遇。
魏德聖執導的電影《海角七號》,以大規模國際化商業路線,包括延攬日本歌星中孝介演出,並在內容上揉合本土特色,在票房方面獲得數億台幣的空前成功,同時也獲得不少獎項,叫好又叫座的結果讓台灣觀眾開始重新關注台灣自製電影。
隨著《海角七號》熱賣,片商與觀眾均對台灣電影重拾信心,及好萊塢片廠籌措資金不易市場,低迷因素,減少大卡司的投入,多部電影亦趕上這波替補美國電影遺留下來的台灣市場,因而取得”算不錯“的票房。
如《囧男孩》、《九降風》、《花吃了那女孩》等等。
臺灣電影歷經廿年不景氣後,蓄積的能量終在2008年爆發開來,形成一股”本土電影熱潮“。
2008年台灣總產量(製作及完成)為36部,總票房約新臺幣(下同,100新臺幣兌约8令吉馬幣)6億1,085萬元,市占率12.09%,較2007年之7.38%成長約0.6倍。
2009年台灣電影片總產量為48部,較2008年之36部成長約 33%,總票房約1億2,499萬元,市占率2.3%,衰退八成以上。
2010年台灣電影片總產量為50部,總票房約4億5,117萬元,市占率 7.31%,較2009年成長約2倍,以產量而言台灣電影已逐漸復甦之趨勢。
《海角七號》同時也成為戰後以來最賣座的華語片,及台灣影史最賣座影片的第三名(不計算通膨),受到鼓勵。
之後《艋舺》、《雞排英雄》、《翻滾吧!阿信》、《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賽德克巴萊》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口碑或票房都頗受肯定。
對於此現象,前金馬執委會秘書長胡幼鳳指出,”電影還有置入性行銷觀光品牌形象等周邊效應,加上中國電影內需市場票房高達100億人民幣。”
但電影屬於藝術成功模式不易大量複製,投資者應有長遠想法與配套。
胡幼鳳認為,電影和企業遊戲規則不同,電影的投資報酬率不能單以票房。
Comment
陳楨·從大馬電影《富都青年》熱賣談起
這篇《臺灣電影光華再現,大馬電影可搭順風車?》是在2012年冩的。11年了。在“愛墾網”這裡還算是比較受關注的帖文。
這幾天,王禮霖導演的本地中文製作《富都青年》熱賣,我老毛病又發作,膽量放大一些,設想中華圈青年電影工作者,不妨多多跨界合作,打造中華電影的新契機。
報載《富都青年》在大馬4天的票房就破100萬,港台票房也不壞。對本土中文電影來説,能不能在本地戲院上映就是首先要頭痛的問題,能在馬港台同時出現在觀衆眼前,這成就不小矣。
何況,票房與口碑都讓人喜出望外,再加上影評人還願意來個深度評析,那可是一個文化現象了。
此片的製片人李心潔應該居功不小,她本身就是一個品牌保証。男主角吳慷仁在台灣有一定的名氣,不久前還憑此片贏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盛譽,也是重要因素。
但從目前所了解到的反應來看,此片説的是一個“好故事”。
抱歉,這個詞是有點泛濫了,往往讓人覺得好像是在歌唱“某某人好”、“某某地方妙”、“某某産品勃勃俏”。
完全不是這樣啦。“好故事”是有詩性的,能激發人不斷地聯想、追問,直入心坎骨髓。
日本有位了不起的女性陳天璽教授,專門在研究無國界、無証件的跨領域現象。她本身就曾經因爲種種司法體制問題,而吃過無國籍處境的不少苦。
全球化,曾帶給人類多少美好的憧憬?這麼一個"來,走出去"的事件,生成了多少意想不到的生命境遇?對文創者來説,這當中就有最核心的文化生產要素:故事。
中華圈影視文創業者跨境合作,除了可分享拍片、演技的珍貴經驗,更難能可貴的,是一種文化符號的共同開拓;文化資產的累積,争取更大的話語影响力。
對新境遇的生命詮釋,可能生產別有深意的文化符號;文化符號有意義的延續發展,人距離“詩意地棲居”的存在狀態就可能更靠近些。
整體來説,馬來西亞各源流電影的區域合作,早有前例。從資金、導演、演員到各相關領域(如後制等)的人才,對中國大陸、港台、新馬泰,甚至日本、好萊塢來說,毫不陌生。
找尋跨界好故事?現在無疑有了更大的空間。(20.12.2023)
陳翠梅.培育劇本創作人才好起步
星洲電子報主辦、海鷗集團呈獻《星劇本》創作比賽,讓大馬優秀電影人陳翠梅表示,“這對我們來說是好事,不只大馬電影界缺乏好劇本,這也是全世界面對的問題。”她表示這是很好的起步,希望讀者把好的故事寄過來。“我個人希望看到很多更貼近我們的故事,因為有些人的劇本創作,像是從中港臺劇抄過來的,反而很少看到貼近我們生活的故事。”
星洲電子報主辦、海鷗集團呈獻《星劇本》創作比賽,讓大馬優秀電影人陳翠梅表示,“這對我們來說是好事,不只大馬電影界缺乏好劇本,這也是全世界面對的問題。”她表示這是很好的起步,希望讀者把好的故事寄過來。“我個人希望看到很多更貼近我們的故事,因為有些人的劇本創作,像是從中港臺劇抄過來的,反而很少看到貼近我們生活的故事。”
陳翠梅曾以首部電影長片《愛情征服一切》(Love Conquers All)獲得釜山電影節新浪潮獎以及影評人大獎、鹿特丹電影節金虎獎等,被譽為馬來西亞電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她曾到北京參與賈樟柯監制的《語路》計劃,拍攝了調查記者王克勤的紀錄短片,在中國上映。
她表示自己拍攝短片的靈感,很多時候來自身邊的朋友還有她所關心的事情。“是對我狀況的自嘲、對朋友處境的反映,也拍過跟社會議題有關的,但我最滿意的還是帶自我省思的作品。”
《每一天每一天》是我創作狀況的自嘲
她表示自己10年前拍的短片《丹絨馬林有棵樹》,是她正處於生命焦慮的時期,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麽。“我26歲買了房子,我心想,我這輩子就這樣嗎?那其實是我跟自己的對話,我拍攝一位17歲小女生跟一個34歲男人在一個晚上的對話。一個充滿希望的女生,一個對很多東西失去希望的男人,如此的交流對談。另一部短片《每一天每一天》則是對我創作狀況的自嘲,當時的我寫不出東西,只想去很遠的地方。”
問她好的電影劇本需要具備什麽條件?她表示長片和短片是不同的形式,“對在寫作的人來說,長篇和短篇小說的架構和敘事不同,手法也是。”
她指自己喜歡拍短片,但平時習慣看的電影長片,在拍短片時未必可以沿用同樣的手法。“短片不是濃縮,而是有自己獨特的訴說。剛拍短片的人會忽略這點,所以節奏奇怪,故事像說不完。這是寫短片需要註意的。”
好文學作品是藍本
不是完整作品
而創作劇本的新人們應該註意什麽?“從事文學創作的朋友以為寫劇本也一樣,但其實對電影人來說,好的文學作品只是一個藍本,不是一個完整的作品。如果有些文字沒法轉化成電影語言,那會是劇本的致命傷。”她指自己喜歡的作家都抗拒自己的作品被改編,“像米蘭昆德拉的作品,就是沒法被拍的內在的哲學。”
已經從北京回來將近2年的她目前待產中,雖然處於半休息狀態,但仍不時辦電影工作坊,以推動及提升大馬的劇本創作,甚至怎樣做電影前期準備。“我們辦很多劇本班,談劇本創作文字。對我而言,劇本是怎樣的存在?大家想當導演,但很少人寫劇本,但我覺得大馬電影工業很缺編劇。”
找到盲點跳出框框
她目前在寫編大馬的武俠片,但自認可以參考的作品不多。“寫自己電影劇本的好處,就是知道自己要什麽,但如果遇到瓶頸,就會陷在裏面,沒辦法出來。我寫自己電影的劇本都花個兩三年,如果有合作的編劇會更快,那我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盲點,甚至跳出自己的框框。所以我很想在大馬培養年輕專業的編劇,要我鼓勵大家參與《星劇本》創作比賽,我特別樂意。”
她建議《星洲日報》辦劇本比賽之際,也可以考慮開班,讓有文學創作底蘊的人可以學習劇本創作。“我要提醒文字創作者,有時好的角色比好故事更重要,很多時候我們犯的錯,就是人物被故事牽著走,人物成了道具。在寫人的故事時,還是要對自己筆下的人物很了解。”她希望大家珍惜機會,把好故事交上來,而她本身會很期待。
《星劇本》最佳作品得主將獲得1萬令吉現金獎及獎杯獎狀。專業電影團隊會將得獎劇本拍攝成微電影,並於頒獎禮上首映。參賽者可從即日至10月9日期間交上作品。欲知更多詳情,請撥打03-79658747詢問,或電郵至sc.beststory@gmail.com查詢,並歡迎關註星洲電子報臉書http://www.facebook.com/sinchewepaper。文章來源:星洲日報.娛樂.報導:謝麗芬.2016.06.17
爵西.華麗轉身
不要害怕改變,不管你在什麽年紀,遇到怎樣的轉變,勇敢踏出第一步,你會發現“沒有什麽是不行的”,由歌手轉當演員,再搖身一變晉身編劇、導演行列的張爵西,是“華麗轉身”的最佳寫照,她說:“每一次的轉身,我都沒有跌倒,每一次都是華麗轉身。”
以歌手身份入行的爵西,25年前演唱《一個女人是不是可以美麗到五十歲》,似乎已在預言著一些什麽,去年50歲的爵西,遇到了生命中另一個轉捩點,她首當導演拍了第一部處女作電影《我來自紐約》,首炮作品便為她帶來多個榮耀,在《第7屆澳門影展》摘下4大獎,包括個人的最佳編劇獎。
事實上,爵西會執導《我來自紐約》,最大因素是她不希望自己辛苦寫下的第1部劇本,落入他人手中或拍不出她的原意,“畢竟是自己的baby(心血),我不放心交給別人。”
同樣毫無編寫劇本經驗的爵西,又是如何為自己開啟這一道門的呢?這說來有點話長了。數年前,爵西因為工作關系去了多個地方,4年內分別在8個地方生活,泰國、香港、中國、越南、杜拜、新加坡、德國及加拿大,每到一個城市,就體驗不同的轉變。
真情實感完成劇本
2010年,爵西回流大馬接演電視劇《詭霧山城》,認識了監制羅德明,更受對方之邀加入Double Vision成立的電影部門,爵西說:“時機就那麽剛剛好,過去幾年我以一個旅人的身份在不同地方看盡人生百態,忽然這個機會來了,要我回到成長的地方停下來。”
爵西第1部當上監制的電影是《紙月亮》,那段期間她感受到一些風氣,不太喜歡,有感而發寫下故事,也就是《我來自紐約》最初的雛形。“羅德明當時看了後就覺得很不錯,他拿給其他同行看,他們都覺得故事很好,可以寫成劇本拍成一部電影。”
他們遂找了《紙月亮》的編劇洪汐,希望由她來完成《我》的劇本,爵西說等了兩個月後,對方有天忽來電說手上還有許多劇本,恐未有時間撰寫《我》。
“剛巧那陣子我有時間,就想說不如自己嘗試寫一寫,邊學邊寫、邊寫邊問,就這樣一口氣寫到第23場時,才交給專業的編劇看,他們說‘你都把劇本寫得很好了,不如繼續寫下去’,就這樣完成了我的第1個劇本。”爵西回憶這段“糊裏糊塗”的經歷不免莞爾。
不要怕 一怕就先輸
問爵西初次寫劇本遇到最大的難題是什麽?自認有點龜毛的她,笑了笑說:“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像我用公司的電腦寫,和我回家後用手提電腦寫,兩者格式不一樣,也會讓我無法創作,我要看自己熟悉、整整齊齊的格式,才能很順暢地把故事寫出來。”
或許可以說爵西無心插柳,但老天終究眷顧有努力的人,《我來自紐約》的劇本為爵西帶來2013年紐約劇本大賽(2013 New York Screenplay Contest)及2014年好萊塢劇本大賽(2014 Hollywood Screenplay Contest)卓越劇本大獎的榮譽。
載譽而歸後,接下來就要把劇本拍成電影,當時監制羅德明跟爵西說了句:“由你自己拍吧!”爵西本不想,但她亦不放心自己的“baby”交給別人,最後只好膽粗粗接受挑戰。她不斷提醒自己:“不要怕,一怕就先輸!”成了她遇困難、遇挑戰、遇挫折的解藥良方。(文章來源:星洲日報.娛樂.專訪:遊嵐赧.2016.07.22)
別跟我說馬來西亞中文電影,虧得要當爸爸的鞋子
(吉隆坡6日訊)自從2014年本土中文電影《一路有你》以1700萬票房締造大馬電影票房記錄,讓中文電影在首季取得亮眼成績,不料之後便如誤服瀉藥一路狂瀉,低迷風氣延伸到2015
去年本土中文電影票房數字全線滑落,幾乎是沒有所謂的最低點,一整年上映的17部作品加起來的數字不超過800萬令吉,當中只有賀歲檔上映的《東主有喜》有過百萬令吉票房,其餘的16部作品不但跨不過“百萬”的基本門檻,當中5部甚至還不過10萬門檻,最低為8623令吉,道盡“大馬電影還有人看嗎?”的疑問。
按照大馬製作一部電影的製作成本約100萬到150萬令吉之間,倘若在票房上獲得100萬計算的話,扣除娛樂稅、電影院抽成、拷貝費等,最後僅能從中取回30萬左右或更少,如果沒有贊助商或金主支持只靠票房回收的話,這17部電影可說是讓投資商虧錢虧到沒朋友。
觀眾止步有因
雖說在Wajib Tayang政策下,本土電影首個星期保證可以獲得固定院線上映,不過往往因為票房不達標而匆匆下畫,或迅速減少反映戲院或場次。像《小電影》、《出走的時光》口碑不錯,但觀眾要購票進場才發現已經沒場次,後來《小電影》發起重映計劃,加碼籌獲15萬令吉,成為大馬史上首部重映的中文電影。
大馬中文電影近年表現讓人失望,電影質素和業者試圖混心摸魚的心態,是讓觀眾止步的其中一個原因,看來今年唯有提高電影品質和走對宣傳策略,才有望反彈,否則只能持續沈淪。
1.《東主有喜》---302萬5250令吉
《東主有喜》取得302萬令吉票房,並登上年度票房冠軍,總算有對電影公司老闆有了個交待。
2.《一路有殭屍》---83萬6666令吉
打著“未來世界明星”稱號而來的捷豹林自資自導自編自演《一路有殭屍》,出乎意料坐上年度本土中文票房的亞軍位置,證明被狂罵好過沒人鳥。
3.《甲洞2》---81萬2244令吉
扛下年度季軍的《甲洞2》,口碑也一般,但票房可是比上集掉了一半以上,接下來還會有第3集嗎?
4.《小電影》---53萬4857令吉
《小電影》口碑不錯,還成為史上首部重映的大馬中文電影,只是兩個回合加起來的票房也刺激不了低迷市道。
5.《華Xiao英雄》---53萬1351令吉
《華Xiao英雄》本來有個好開局,不過後勁卻不足,也浪費了香港導演李力持。
6.《百武禁忌》---37萬3404令吉
《百武禁忌》儘管有金像影后惠英紅加持,她打片時還拍胸口保證“不好看退錢”,可是依然刺激不了票房,還好後來也沒人向她喊“回水”。
7.《午夜陰聲》---30萬5037令吉
8.《愛存在》---29萬0323令吉
“智叔”廖啟智首次為大馬電影《愛存在》抬轎,但不到30萬的票房,真的對不住他的好演技。
9.《我的MR.RIGH》---16萬4879令吉
《我的Mr.Right》,儘管有台灣金鐘帝後庹宗華和林美秀擔正,不過依然喚不起觀眾的進場支持,最後電影無奈草草下檔。
10.《再見.我愛你》---16萬3739令吉
11.《平平安安》---15萬9422令吉
《平平安安》上映和下檔都是靜悄悄,成績無法如電影名般“平平安安”。
12.《出走的時光》---8萬2123令吉
金視視后林奕廷擔正的《出走的時光》,口碑不俗加上沒有好檔期,下檔時的票房也屬低下了。
13.《精無門》---6萬2039令吉
壓軸登場的《再見.我愛你》和《精無門》持續低迷到最後,想好好說再見也無門而入。
14.《讓夢啟飛》---4萬7813令吉
15.《靈毒》---3萬7050令吉
16.《跟著你》---1萬4133令吉
17.《爸爸的鞋》---8623令吉
《午夜陰聲》、《靈毒》、《爸爸的鞋》、《跟著你》、《讓夢啟飛》等無論票房或口碑也不達標,早知如此,“壓在箱底”會否是輸少當贏?(星洲日報獨家報道:馬愛麗)
獲國際比賽最佳導演‧張順源:感覺好過中頭獎!
(雪蘭莪‧八打靈再也3日訊)本地演員張順源憑短片作品《媽媽》,獲得亞美尼亞“SOSE國際電影節2015”最佳導演。第一次奪得最佳導演的獎項,張順源說感覺比中頭獎還要開心“一點點”。
張順源憑短片《媽媽》獲得亞美尼亞“SOSE國際電影節2015”最佳導演獎,他感恩之餘,未來亦會繼續朝導演的路前進。
張順源去年憑著《Same Same But Different》獲得了“我是誰國際公益短片比賽”銀獎以及最佳編劇,目前正在熱播的網絡劇《30不單身》也是由張順源執導。而《媽媽》除了入圍“2014馬來西亞BMW Shorties”10強作品,更摘下了最佳攝影獎。
近期《媽媽》參加了亞美尼亞“SOSE國際電影節2015”,本屆電影節以“女性”(Content Is A Women)為主題,一共有近76個國家及地區作品參賽,56部入圍作品,只有一個最佳導演獎,結果張順源捧得榮譽。
第一次奪得最佳導演獎的張順源衷心覺得《媽媽》是一部好片,因為他有兩個很棒的演員──資深演員葉亞蘭及陳沛江,還有一班很棒的攝制團隊。接下來,張順源也沒有停下當導演的腳步,明年他將會導演一部新的電視劇,之後計劃導演更多自己的短片或長片,希望可以拍出一部代表作。(收藏自 2015-11-03 星洲日報)
本地中文電影的春天幾時來(上篇)‧還需一路有你
2014年的一部《一路有你》,不僅以1千717萬令吉票房刷新本地中文電影紀錄,更高居本地電影票房榜首,無疑為本地電影業打了一劑強心針。
鄭建國直指拍本地電影“成本高、風險高”,投資製作一部本地中文電影至少要100萬令吉,僅僅放眼大馬市場,是很難收回成本。(圖:星洲日報)
好成績自然振奮人心,當我們以為本地電影已步上康莊大道,然而,《小電影》重映計劃、《出走的時光》加場點映等種種跡象卻顯示,本地電影的春天還未到來。
全馬目前共有138家電影院,989影廳,17萬2千995個座位;僅僅在雪隆一帶就有52家電影院,民眾對電影娛樂的需求可見一斑。
票房,是根據賣票所得的款項而來,比如電影票價為9令吉,10人買票,便有90令吉,以此類推。
由於電影票價會因觀影方式、類型、地區,甚至是影院優惠活動而各有不同,因此票房不等同於觀影人次。
英文電影獨佔鰲頭
根據國家電檢局的數據顯示,今年截至8月4日,2015年穩占鰲頭的依然是英語電影,坐收2億8千210萬令吉,佔了總票房3億9千387萬令吉的三分之二。
而上映的本地電影僅有40部,只收2千427萬令吉票房,但是其製作費用總數為5千零9萬令吉。究竟有多少部本地製造的影片名利雙收?多少部片子僅僅收回成本,甚至是血本無歸?
從數字上看來,後者是佔多數的。
鄭建國:票房有危機
投資高難回本
馬來西亞中文影視協會主席鄭建國,也是阿細亞熱帶電影有限公司總裁,曾籌拍《初戀紅豆冰》、《結婚那件事》及《盂蘭神功》等片。
此外,該公司早前還引進了由金宇彬、姜河那、李俊昊等人氣偶像主演的韓國電影《20》。
詢及為何選擇引進、發行這部片子時,他不諱言是與票房有關。
引進外國電影投資
“其實大家都知道本地電影的票房有危機,成本高、風險高,所以不如我做一些比較安全的投資,就是買一些國外的電影回來發行。”
他表示,以現在市場的普遍情況而言,製作一部本地中文電影至少需要100萬到120萬令吉。
“這屬於中低成本的水平,但儘管是這樣,你瞄準本地市場還是很難、很難收回成本的。”
鄭建國舉例,若一部電影收得500萬令吉的票房,扣除娛樂稅、電影院抽成、發行費等費用,到最後真正到手的可能只有150萬令吉左右。
“如果出品方只投資了120萬令吉,收得的票房是500萬,那肯定是有賺,可你放眼望去,現在有多少片子能拿到500萬票房?”
逾千萬票房僅3部
國家電檢局的官網列出30部票房最高的本地電影中,只有22部達到500萬令吉以上,超過1千萬令吉的僅有3部。
“今年最高票房的本地中文電影是我導演的《麻雀王》,但那是在賀歲檔,不能拿來做標準,如果把賀歲檔期拿掉之後?你知道今年票房最高的本地中文電影是哪一部嗎?”
答案是:《一路有殭屍》。
他不排除,觀眾也許是抱著一種獵奇的心態去觀影,加上奇招百出的宣傳,推高電影的票房。
在賀歲檔上映《麻雀王》的總票房超過400萬令吉,而《一路有殭屍》於3月12日上映,登上大銀幕28天,共收得83萬6千666令吉,截至10月8日的數據顯示,是賀歲檔之後,票房最高的本地中文電影。
“2015年截至7月29日為止,它是目前上映的7、8部本地電影中,票房最高的。據我所知,就算是《小電影》重映成功,票房還是無法超過它。”
預算低難有水準
由於投資高,回報率低,賀歲檔之後就沒有票房超過100萬令吉的電影,大環境是處於虧錢的狀態,因此開始有很多生意人取巧止損。
“他們就認為用20萬、30萬來拍電影,100萬就能收回成本,站在商業角度來說是完全正確的,因為市場就這麼大,他們要考量到風險,這麼大的市場就該拍預算20萬、30萬的電影,收到100萬票房起碼不會虧錢。”
“但是這樣的預算,能做出怎樣的作品和水準?我不能說他們不對,大家也在找尋不同的模式做電影,但你要有誠意。”
他認為,沒有預算拍大場面、沒請大明星沒關係,最基本要讓觀眾看到誠意。
須讓觀眾看到誠意
“觀眾是不需要買你的單,他們為甚麼要知道你製作上有甚麼問題?
幾十萬令吉的電影和花幾億令吉拍的外國片,同樣是15令吉票價,為甚麼要買你的單?”
“但作為電影人來說,看一部幾十萬預算的電影時,我知道你沒預算,只要讓我看完後覺得很有誠意,用心。但現在看完很多片子後,會覺得他們抱著不對的心態進來(電影圈)。”
鄭建國說,在早期本地電影的產量少,票房會相對來的多,因為觀眾會抱著支持本地電影的心態去支持,這是一個現象。
“當時在媒體上會提到甚麼電影有幾百萬票房,很多人並不知道這些幾百萬裡,有多少是要給出品方、發行方。在這樣的誤解下,有很多人投資拍電影,所以產量越來越多。”
他這一說法也得到官方數據佐證。
“支持本地電影”口號
產生負面影響
國家電檢局的官網提供的數據清楚列明本地電影近幾年來的收支情況,2010年與2011年的表現良好,票房比製作費來得高。
2010年有39部本地電影上映,製作費用共5千561萬令吉,售出924萬票,最終2010年的票房取得8千585萬令吉。
2011年更是大放異彩的一年,一共有49部上映,製作費合共7千零68萬令吉,售出的電影票高達1千313萬張,票房總數是1億2千649萬令吉,也是近幾年來本地電影票房最高的一年。
電影熱迅速退燒
遺憾的是好景不常,本地電影熱迅速退燒,從2012年開始,本地電影的投入往往大於收入。
2012年上映的本地電影大幅度增加至76部,製作費總和邁向1億2千349萬令吉,可是總票房不過9千729萬令吉。
在各項指數中,近幾年來下降最為顯著的是電影票售出的數量,亦就是觀影人次,尤其當本地電影上映的數字往上升的同時,入場觀影的人卻大幅度減少。
從巔峰期2011年的1千313萬張,到2012年76部電影的980萬張、2013年71部電影的808萬張,再到2014年,84部電影才共售出655萬張票。
產量大增卻粗糙
鄭建國指出,雖然電影的產量大增,可並非每一部中文電影都有素質,而且有一些甚至是粗製濫造的。
“在這種電影的長期供應下,本地觀眾開始不買單,加上現在還有消費稅,電影票高了,一張票要15令吉,那我為甚麼還要看沒有素質的本地電影?”
“那種支持本地電影的心態和口號,千萬不要再用了,因為開始對這個圈子有負面的影響。”
巧合的是,知名影評人楊劍亦說出了同一句話。
楊劍:沒所謂“票房慢熱”
“拍電影願賭服輸”
以觀眾身份觀影無數的楊劍表示,他們並非是特例。
“即便是在美國也有很多片子上不了大銀幕,這是你不知道而已,最終可能只是賣給電視台或出光碟。”
他認為,大馬媒體非常支持本地電影,甚少或幾乎沒有給予負面的評價和報道。其實媒體應該也要充當鞭策的角色,避免重蹈覆轍。
“有的電影拍得連電視劇也不如,觀眾為甚麼要花錢去看?就算對電影有熱誠,也不能低估觀眾的智慧。”
他說,大馬是一個開放市場,對於影片控制並不算嚴格,所以觀眾的選擇很多,沒有水準的電影顯然無法輕易地滿足觀眾。
對於“票房慢熱”說辭,楊劍並不認同。
“我覺得願賭服輸吧!若觀眾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沒有所謂`慢熱’的說法,在我而言,電影只分好、壞,不分本地還是海外,而且最重要是能引起共鳴。”
鄭建國:失敗必有因
觀眾不看不代表不好
而鄭建國則苦思良久後道:“電影市場是很現實的,不管你前面的籌備工作做了多少,多麼辛苦,觀眾不會知道,他們只看到你擺出來的作品,所以無論你覺得自己的電影有多好,宣傳多厲害,觀眾不看就是不看。”
“觀眾不看,並不代表你的電影不好,只是他們不想看。”
宣傳切入點重要
他表示,一部電影的宣傳切入點很重要,要打開一扇門讓觀眾認識這部電影,而片方的宣傳是最直接的,比如在電影院播放預告片、紙媒上登廣告等。
“光靠觀眾口耳相傳的速度是不夠快的,尤其是本地電影上映的時間是有限的,可能就錯過黃金4天的檔期。”
每部電影上映的首4天票房,是決定它往後命運的關鍵,若在4天內票房不達標,就預示著將淪為院線的“棄子”。
“一般是週四上映,加上週五、六和日的`首週末’,若這4天的票房不理想,電影院就會砍掉場次、播映次數,甚至是地點。”
部份電影成功重映,並增加10多萬票房進賬,亦完成了片方的心願,是算不錯的結果,但他認為,需要正視和反思的點是:“為甚麼當初一上映的時候,人家不要看你的戲?”
“大家可以共勉之,是不是哪兒做得不夠好?為何現在可以多收10多萬?這10多萬當初為何無法收到?是不是需要在宣傳上多加力度?如果當初一開始這10多萬令吉加進來,或許能走得更遠。”
須靠明星效應
鄭健國也指出,也許是因為演員陣容、電影題材對觀眾來說不夠吸引。
“一個國家的電影業是需要明星效應,才能帶動行業,`明星’不一定是藝人,可以是導演、製作人、編劇。例如一提到周青元,大家會想去看他的戲,這就是明星效應,現在有哪個本地藝人的名字是一說就想看的?” (收藏自 2015-10-24 《星洲日報》)
本地中文電影的春天幾時來(中篇)‧“強制上映”愛變成害
每一部向國家電檢局登記、排期的本地電影,都可以在電影院獲得最少2週的上映時段。
儘管院線會根據首4日票房成績決定往後的場次,除了《一路有你》與《初戀紅豆冰》能破除宿命,直到“壽終正寢”為止以外,絕大多數的本地電影都無法逃脫14天便下畫的命運。
這項政策是為了確保本地電影都有機會展示給觀眾,不至於壓在箱底永無見天日之時,可是,這面保護盾卻漸漸的變成了一把雙面刃。
鄭建國:政策出發點好
獎掖金上限不公平
大馬中文影協主席鄭建國受訪時指出,這個政策在很多年前是好的。如果沒有這政策,很多本地電影都沒機會到電影院上映,它給了片方與院線談判的機會,否則在好萊塢大片四面環伺的情況下,本地電影根本沒有生存的空間。
他透露,當年他和阿牛陳慶祥在拍《初戀紅豆冰》時,發現票價的10令吉中,有2令吉是政府抽的稅,只要你登記通過`強制上映’,政府會退還給20%娛樂稅,但那時只給馬來片,阿牛就帶頭去爭取。
“過了一年,政府終於放寬尺度,不局限於甚麼語言的電影,只要有國語字幕的本地電影就享有退稅優惠。”
後來,退還20%娛樂稅演變成獎掖金。
10%獎掖金上限50萬
“現在是根據票房的表現退還10%的獎掖金,比如票房是500萬,他就還你50萬,但50萬已經是上限,就算你的票房是1千萬,他還是抽你200萬,還你50萬。”
他認為,這對本地電影不公平,一棵幼苗還在萌芽,養分就被掠奪了。
“如果要保護本地電影,這20%娛樂稅就不該抽,或者之後再退回給我們。你應該抽海外電影,再抽多一點都無所謂。”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強制上映”和獎掖金被綁定在一起,於是保護盾慢慢變成一把雙面刃。
“若你想要獎掖金,就要一定要申請`強制上映’,每個電影人都想要,畢竟是一筆很可觀的數目,但申請`強制上映’也是有弊端的。”
根據政府規定,一週只能有2部申請“強制上映”的本地電影在影院上映,其中一部是馬來文,另一部是非馬來文。
這就表示,一年平均只有104部本地電影能登上大銀幕,排隊申請檔期需時,這對於同時進軍其他地區的片方而言就有點不妙。
“比如某部片子,我在香港、新加坡的院線排了7月20日的檔期,他們那邊沒有`強制上映’的問題,我在大馬這裡就有壓力。萬一我申請不到這天,就會變成大馬電影反而在海外先上映,本土反而滯後了。”
“再不然就是大馬的檔期排到7月14日,那香港、新加坡院線的日期換不了怎麼辦?”
有“強制上映”才能上映
因此,鄭建國也曾想放棄“強制上映”和獎掖金,自行與院線談發行。
“但院線的回覆是,本地片一定要有`強制上映’才能上映。”
原本“強制上映”政策是為了協助本地電影得以面向觀眾,硬性強制電影院必須為本地電影提供亮相平台,孰料演變成本地電影若無申請“強制上映”就無法走進影院。
本末倒置,便利變成了枷鎖,亦無法自行脫綁,成為灰色地帶。
黃金檔期爭破頭
對於電影來說,最佳的檔期莫過於週末、佳節前後的時段,只要搶得黃金檔,意味著票房就有最起碼的保障,是“兵家”必爭之期。
“以農曆新年為例,有兩星期的黃金檔,還是一共只有4部本地片,其中只有2個名額是給中文片,大家就爭個頭破血流。
然而,在這黃金時段,國家電檢局並沒有限制任何海外片的進入。”
鄭建國無奈說,“在這個最好的時候,你(國家電檢局)不但沒有保護我們,還限定我們必須申請`強制上映’,還源源不斷引進外國片,把最好的賺錢機會奉送給海外的製作方。”
他透露,其中一部片子《麻雀王》雖然是在大馬拍攝、製作完畢,可是資金是來自新加坡,最終是以海外片的名義發行,搶到了賀歲檔。
“這個政策並沒有與時並進,以前產量不多,是夠用的。現在產量越來越多,而且有的片子素質和水平是不錯的,這是讓會跑的人還要拿拐杖。”
“它應該是可以讓電影人自由選擇的,而不是強逼性的,著名導演的戲是肯定有影院要上的,為甚麼要強迫他們要申請`強制上映’?這些還是本地電影,為甚麼要拿回獎掖金必須以`強制上映’作為憑證?”
刻意強調本土特色
賣座只因身份認同?
曾有影評人認為,《一路有你》及《辣死你媽》等賣座的本地中文電影,題材多半是與身份認同及愛國情結有關,因此國人能從中取得共鳴。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對此言論,鄭建國與周青元均不認同,鄭建國更直指這樣的說法是“文人說文話”。
“這是說其他不成功的電影是沒有你熟悉的本地元素嗎?何謂`身份認同’?對我來說只是文人說文話而已。”
“《一路有你》宣傳很厲害,電影也不負眾望;《Nasi Lemak》很成功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黃明志很紅,也成功製造話題讓人關注他。難道是你把自己投射到黃明志身上嗎?”
對於是否刻意用多種語言強調本土特色,鄭建國則表示,他並沒有刻意在自己作品中加入多種語言,但大馬人平時在甚麼時候、甚麼場合、說甚麼語言,會真實反映在電影裡,因為這就是大馬人的日常生活狀態。
“票房保證”周青元則笑說:“一部電影的成功或失敗,總會找出一百個原因去分析,今天你去電影院買票看電影,你會先看是不是愛國或身份認同的電影才去看嗎?”
明星效應拓海外市場
壓力風險倍增
鑑於本地市場的局限性,鄭建國在籌拍電影時,亦會將目標市場擴張到新加坡、台灣和香港。
“我監製或導演的電影,一般製作費都會在200萬以上,想要吸引其他地區的人看電影,唯一的方式就是請他們的演員,就像《麻雀王》,我請了葉璇及杜汶澤。”
“雖然他們有一定的價錢,但他們有市場,可以在很多地方上映,而且票房以外,電視台、DVD版權、網絡版權等都比較好賣,這是你把一個名字帶進來之後,能給你帶來相對的效益。”
在投資的角度來說,風險和回報是成正比的,但世上沒有百分百賺錢的生意,儘管有明星坐鎮,他也承認壓力和風險倍增。
“有他們的加入,電影會比較好賣,可是風險也很高,壓力也會很大,擔心收不回成本,怎樣都是投資。”
他透露,採用明星效應方式,讓他所拍攝的影片,有80%至少成功在新加坡和港台上映。
不是每一部片都賺錢
他也坦承不是每一部都賺錢,還是有虧損的影片。“幸運的是,據我所知,《初戀紅豆冰》和《結婚那件事》是大馬少數能進入中國市場的兩部電影,分別在300多間和1千多間影院上映。”
不過,這兩部影片的好運氣,並沒有給他帶來一分錢的收益。
“我覺得當作試金石,有機會讓中國觀眾能看到這兩部電影就已經很好了,畢竟要開拓一個市場需要時間,沒有收到錢,但也沒有虧錢。” (收藏自 2015-10-25 《星洲日報》)
本地中文電影的春天幾時來(下篇)‧本地電影人還需磨練
國際知名導演李安執導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勇奪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特效獎,而參與負責製作視覺特效的大馬團隊,就是幕後功臣之一。
陳海量透露,國外大片拍攝時,攝影師一般不掌鏡,另有攝影執行拍攝。(圖:星洲日報)
儘管本地電影水平參差不齊,但卻不乏優秀的電影技術班底,因此國外片方在大馬取景時,會聘用本地的攝製團隊,甚至邀請他們出國拍攝。
雖然本地電影的幕後人員在各方面已經有不錯的表現,但在成熟度、技術和工作態度上,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參與國外電影的拍攝和製作,在與來自電影產業成熟的地區團隊合作後,又從中看見甚麼?
楊毅恆:日本電影人超專業
幕後人員熟讀劇本
日本早稻田大學重點栽培的新銳導演楊毅恆在多次與日本團隊合作後,對他們工作態度給予很高的評價。
“他們超專業,整個劇組,即使只是燈光師、化妝師,都能將劇本倒背如流,每句台詞、劇情都能記得比我還熟,他們會好奇導演想怎麼做。”
楊毅恆自嘲,碰上他,他們就很倒霉,“我在現場是很靠感覺的人,比如我覺得男女主角應該要站起來,他們就會說`劇本里是坐下來的啊’。”日本人本性嚴謹的優點,就變成一板一眼,不夠靈活。
“大馬的團隊就不會每個人都熟讀劇本,可能就專注在自己的工作,可是彈性化相對地高了。”
陳海量:熟讀劇本加強效率
與他合作的知名攝影師陳海量認為,如果熟讀劇本,無疑能加強工作效率。
“這是我們的缺點,雖然每人都有劇本,可是不是所有人都會看,比如燈光師只會讀一次,但我是攝影師,我是要看幾次的。”
“燈光師如果有熟讀,他就會知道到了這個劇情,應該是甚麼情調,就能和攝影師溝通,做事就比較方便。”
美攝影師分工很仔細
他透露,他亦與來自美國的攝影師合作,發現他們分工很仔細,基本不掌鏡頭。
“美國攝影師不掌機,若他們親自動手就等於搶了別人的飯碗,不能逾越這個制度。”
攝影師不掌機,那究竟他們的工作是甚麼呢?
他說,在拍攝大片時,攝影師和導演溝通後,再向負責掌機的攝影師(Operator Camera)下達指令,把注意力放在燈光上,大馬的電影拍攝則沒有這個預算。
孫咏釗談電影美術
《一路有你》熱氣球創奇蹟
孫咏釗是周青元御用美術班底,也參與多部本地中文電影的佈景、道具製作,影片中所能看到的大至房子,小至80年代的電話,皆是他一手包辦。
最為人知的作品,莫過於《一路有你》中,由成千上萬個塑料袋粘貼而成“熱氣球”。
別人眼裡垃圾是寶物
“我們做了好幾個不同尺寸的熱氣球,最後做了一個尺寸跟正式拍攝的一樣,嘗試放飛時真的成功升空,當時就覺得是奇蹟!”
在這行已從事十數年,除了親手製作道具以外,亦經常到廢墟或廢棄的房子,搜刮一些別人眼裡是垃圾,對他來說是寶物的廢品。
他一邊向記者展示一件件舊物,一邊道:“這50年代的駕駛執照是在一所舊屋找到的,我們跟屋主的親人花錢買了裡面所有的廢棄物,以後製作年代劇或電影是有用的。”
被詢及與新加坡、日本等國外團隊合作後,感到最大的差別是甚麼,他嘆息:“還是資金問題,國外片方比較捨得花錢。”
政策諸多阻礙
本地電影一本苦經
《初戀紅豆冰》及《結婚那件事》成功登上中國的大銀幕,雖然沒為鄭建國賺來一分錢,卻給他一個瞭解中國市場運作的窗口。
“他們的售票方式就很不同,電影票價格很高,若直接到售票處購票,一張票大約要90人民幣,3D的可能要120人民幣。可是如果是在網上買,才30人民幣。”
“每家電影院有自己的績效指標(KPI),所以就會有各種千奇百怪的售票方式。”
再來,由於中國市場很大,在電影的宣傳、發行方面,片方都會不惜成本地展開鋪天蓋地的宣傳。
“他們的市場很大,只要作品好,是足夠有機會收回所有宣發費,無論是地推還是網上推都很厲害。但在大馬的市場就只有這麼大,當你的電影要上,怎麼可能會花錢去推?”
“比如我,沒有媒體撐腰,沒有優勢,做不到那麼深遠的宣傳。”
封街拍攝官方難配合
雖然政策對本地電影的發展諸多阻礙,所幸本地人對“拍電影”這回事抱著“能幫就幫”的心態,給了成本不多的電影製作人許多便利。
對曾參與過香港劇組拍攝工作的周青元來說,大馬的電影業是處於剛起步的狀態,但是跟香港比較,大馬多了`人情’的部份。”
“大家來拍戲不只是工作,不只是專業的付出,還有熱忱,很想為本地影業做甚麼。甚至我們對外接洽,跟別人借場地時,他們一看是拍本地電影,甚至沒有太多考量,馬上就借出來,這點讓我很感動,跟真正的工業很不一樣。”
不過,周青元透露,電影拍攝最常面對的問題是,當劇組需要進行封街等較為大動作時,很難獲得官方的配合,甚至是要向政府部門提交申請時,往往不知該何去何從。
缺電影輔助部門
“比如我們要求封獨立廣場,要做比較大的舉動,在配合上可能就很難做到。在申請的程序上,常常會很疑惑要往哪邊走,因為有很多東西是介於很多部門之間的灰色地帶,有的是市議會負責,有的叫你去其他部門。”
“有的國家會設立電影的輔助部門,你只要把劇本、所需地點、申請警局,需要軍隊、消防隊交給它,它就是一個中心點,由它來負責跟各部門接洽,我覺得我們未來可以考慮給予本地製作的一個方便,因為我們經常在穿梭各個部門上耗費很多時間。”
不僅如此,一名製作人曾跟記者表示,他們向政府要求借出軍營做拍攝用途,最終政府卻只借出國民服務營,“貨不對版”令他倍感無語。
資料檔案不完善
珍貴畫面遺失
歷史資料對電影工作者來說,是十分重要和寶貴的。可是我國當局在保存資料檔案時,因管理不認真,而往往遺失許多重要的資料。
這是本地電影工作者感到頭痛的問題。
楊毅恆談到,近來剛完成了關於1949年,奪得第一屆湯杯的大馬選手紀錄片時,也面對資料不完善的問題。
由於年代久遠,當年捧杯的珍貴畫面卻因收藏不當遺失了,加上大部份大馬球員離世了,只能找到一名尚在世的球員以及他們的後人。
“新加坡這點做得比較好,當年馬新尚未分家,球隊中還有兩名新加坡人,1997年時,新加坡相關單位在其中一人還在世的時候,拍下長達6小時的口述記錄,在網上也能找到。”
“其實這是管理的問題。”他無奈笑道。
官員形象負面
修改劇本
他亦提到在拍攝一些戲份因受到官方的限制,必須改變創作方向和內容,比如必須修改劇本以維護政府機構、官員甚至是警方的形象。
“想拍警匪片、有警察的話,你的劇本可能要先讓內政部過目,或有市政局等政府部門工作人員,他們的形象不能是負面的。”
“以前拍電視劇,劇情是說男女主角是非法食檔的老闆,一看見市政局的人出現就想跑,到最後發現他們是來買吃的,本來是很搞笑的劇情,可是後來要把劇本改成市政局的工作人員對他們說教,告訴他們應該要申請執照。”
因此,他情願繞開“政府官員”的劇情,也不願修改自己的創作。
電影人使命拍好電影
鄭建國強調,不管預算多少,將電影拍好,是每個電影人的責任和使命。
“只要把作品做好,不能期望一朝一夕重新把觀眾拉回影院,需要用長時間來證明。”
真正的好電影,是可以超越語言隔閡和資金限制,引起觀眾共鳴。
預算,並非決定一部電影好壞的主因,也許花大價錢堆砌的特效能為電影加分,但若故事以及表述能力不佳,再豪華的佈景、再華麗的服裝、再強大的陣容,讓電影最終淪為只能煙火,燦爛片刻後稍縱即逝,甚麼都沒留下。(收藏自 2015-10-26 《星洲日報》)
金馬創投會議·大馬3作品角逐
(臺北21日訊)臺北金馬創投會議正式公佈2015入選企劃案,本年度作品呈現質與量的爆炸性成長,最終決定增額選出30部企劃。除了臺、 港、中三地之外,還包括來自法國、日本、大馬、紐西蘭、新加坡等地的企畫入選。地主臺灣今年表現亮眼,有多達13件入選,尤其新銳導演精銳盡出。
大馬去年首度奪下創投百萬首獎,激勵之下,今年來勢洶洶,追上香港,擠身3強,紐西蘭則是首度入選。本屆創投評審亦堪稱夢幻,金獎名導許鞍華、賈樟柯和億萬製片葉如芬將代表金馬選出百萬首獎,今年的總獎額也創下歷史新高,也意味入選者能得到更大的實質鼓勵。
其中大馬有3部企劃入選《金馬創投》,包括剛在第27屆《大馬影展(Festival Filem Malaysia)》中拿下《最佳原創故事》、《最佳導演》、《最佳電影》的大贏家劉城達的《沒有頭的女孩》。劉城達曾表示,這是是一部中文喜劇電影。另 外還有田開良的《金河囡》以及沈紹麒的《稍縱即逝》。
許鞍華導演曾以《千言萬語》、《桃姐》、《黃金時代》三度奪下金馬獎最佳導演,影壇地位無庸置疑。享譽國的賈樟柯導演,則以《三峽好人》榮獲威尼斯 影展金獅獎,《天註定》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及原著劇本,製片葉如芬是臺灣電影穩健有力的後盾,曾獲得金馬獎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殊榮。(2015年9月21日)
中文片大馬影展創最佳紀錄‧劉城達膺最佳導演
(吉隆坡6日訊)現年75歲的“Uncle Frankie”李世平憑《一路有你》成為大馬影展(Filem Festival Malaysia)史上首位華人影帝,也寫下這頒獎禮史上最高齡影帝紀錄,此前紀錄保持者為第4屆大馬影展以《Dendam DariPusara》封帝的55歲演員阿莫馬末(Ahmad Mahmud)。劉城達導演的馬來電影《救世男子漢》(Lelaki Harapan Dunia)橫掃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5獎成為最大贏家。影片上映時曾惹爭議的劉城達因為獲大會肯定而激動表示,“我可以斷翼,但其他的不能斷(指自己對電影的熱愛),我會繼續努力。”
劉城達表示下部電影要拍向香港電影致敬的中文片,但這次不走黑色喜劇路線,反而希望打動人心。(圖:星洲日報)
並呼籲大家一起拍更多好電影。
第27屆大馬影展讓中文電影寫下空前最佳得獎紀錄,大馬史上最高票房電影《一路有你》除了讓李世平封帝,也另外拿下“最高票房電影”、“最佳非馬來語電影”及“最佳攝影獎”,共得4獎成為最風光的中文電影。《大舞獅‧關聖宮》因為宣揚舞獅傳統文化拿下“評審團特別獎”,在這之前,《盂蘭神功》已拿下最佳造型設計和最佳音效2獎,《守夜》則拿下最佳電影特效獎。另外,劉城達導演的馬來電影成今屆最大贏家,得獎名單也不乏在馬來和英語電影圈中效力的華裔幕後工作者。
劉城達最開心摘最佳電影
劉城達導演的《救世男子漢》共摘5獎成為最大贏家,他個人更獨獲最佳導演和最佳原創故事2獎,他表示,“我最開心是拿到最佳電影獎,因為這代表了一切,包括肯定了大家的演技和幕後團隊工作。”他表示今年的電影素質很高,競爭也很激烈,“我從一開始獲得13項提名,到現在拿下5獎,都不敢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至於他會如何慶祝?他表示自己前一晚因為太緊張而沒睡好,“今晚回去先睡個好覺,再來思考這問題吧。”
他表示自己沒準備任何講稿,所以上臺時因為太緊張而漏掉致謝名單。他事後受訪時特別感謝於今年3月猝逝的此片演員哈倫沙林巴仄(Harun Salim Bachik),也緬懷對他有知遇之恩的雅絲敏阿末(YasminAhmad)。“我剛開始拍短片時,雅絲敏很支持我,給了我一部攝錄機讓我拍攝其電影《Gubra》的幕後花絮。那攝錄機對我是很實質的肯定,我後來也用它拍了很多短片,所以我現在如果認識一些年輕導演,他們若想跟我討教,我一定不會拒絕,反而希望像當年的雅絲敏一樣提拔新人。”
劉城達2007年以首部中文電影長片《口袋裡的花》一鳴驚人、拿下釜山影展新浪潮獎與觀眾票選獎,歷經7年再推馬來荒謬喜劇《救世男子漢》,目前影片仍在各地巡迴參展中。他希望明年就能開案拍攝新作,“這次會是一部中文電影,我從小看香港電影長大,這部新作就希望向港片致敬,但又融入我們大馬的特色。”至於這可會延續他的黑色喜劇風格?他卻表示並不,這次反而想拍比較感動的故事。
落敗最佳原創故事
周青元不失意
導演周青元的《一路有你》在《第27屆大馬影展》拿下4獎,他卻因為求好心切,到外坡補拍《OlaBola》的航拍鏡頭,回到吉隆坡時間已晚而缺席頒獎禮。他不為自己失意於最佳原創故事獎而難過,反而為UncleFrankie封帝而深感開心。有指他讓Uncle Frankie從素人變影帝,教戲功力特別好,他卻不敢居功,“也要他表現好啊,他的‘全叔’演得很自然,所以功勞全歸他自己。”《一路有你》叫好又叫座,那他下部電影《OlaBola》豈不是壓力更大?“壓力一直都有,就努力把它做好,我如今也在追著時間。”他表示,影片初剪版本下星期會送到臺灣進行後制,希望爭取明年賀歲檔。
《第27屆大馬影展》得獎名單
最佳電影:《救世男子漢》
最佳導演:劉城達《救世男子漢》
最佳非馬來語電影:《一路有你》
最佳男主角:李世平《一路有你》
最佳女主角:法祖拉(Fazura)《Manisnya Cinta Di Cappadocia》
最佳男配角:阿米魯阿凡提(Amerul Affendi)《Terbaik Dari Langit》
最佳女配角:娜迪雅妮莎(Nadiya Nisaa)《Terbaik Dari Langit》
最佳新晉導演:拉惹穆裏茲(Raja Mukhriz)《Ophilia》
最具潛質男演員:科迪拉錫(Kodi Rasheed)《Ophilia》
最具潛質女演員:Dawn Cheong 《Cuak》
最佳編劇:馬末卡立(Mamat Khalid)《Amir & Loqman Pergi Ke Laut》
最佳原創故事:劉城達《救世男子漢》
最佳兒童演員:萊卡依斯幹達(Raykarl Iskandar)《救世男子漢》
最高票房電影獎:《一路有你》
評審團特別獎:《大舞獅.關聖宮》、《Amir & Loqman Pergi Ke Laut》、《Terbaik Dari Langit》
終身成就獎:奧夫曼哈夫山(Othman Hafsham)
最佳攝影:楊德威《一路有你》
最佳剪接:阿迪南阿澤米(Adilan Azemi)《Dollah Superstar》
最佳美術指導:東姑莫哈末道菲(Tunku Mohd Taufik)《救世男子漢》
最佳造型設計:沈雪芬&黃菊清《盂蘭神功》
最佳音效:潘柯靖《盂蘭神功》
最佳電影特效:《守夜》
最佳電影原創歌曲:尤娜(Yuna)《Lautan》(電影《Lagenda Budak Setan 3》)
最佳電影原創配樂:Teoh Eng Hooi & Ooi Su Lyn 《Manisnya Cinta Di Cappadocia》
最佳長篇動畫:《Rimba Racer》
最佳短篇影片:John Choo We Jun《Salvaj》
最佳動畫電影:《Ribbit》
幕後榮譽貢獻大獎:馬利安依不拉欣(Mariam Ibrahim)
尤娜(Yuna)《Lautan》
(電影《Lagenda Budak Setan 3》)
最佳電影原創配樂
Teoh Eng Hooi & Ooi Su Lyn
《Manisnya Cinta Di Cappadocia》
最佳長篇動畫《Rimba Racer》
最佳短篇影片John Choo We Jun《Salvaj》
最佳動畫電影《Ribbit》
幕後榮譽貢獻大獎馬利安依不拉欣(Mariam Ibrahim)
(2015-09-06 星洲日報)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