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震蕩治療法
你們到來參加這個外展課程,會是你們一生中收獲最大的決定之一。為什麽這麽說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點我個人的經驗。
二十歲的時候。我也曾很幸運的,參加過由心理作戰部隊所舉辦的類似課程。
我們和軍人同住在營帳裏,清晨五點鐘便爬起來到河裏洗澡。為什麽要在清晨到河裏洗澡?大楷那時天色還很暗,大家看不見彼此,光禿禿的,也不會扭扭捏捏吧。
有時,我們坐在大樹下上課。有時,去為原住民換亞答屋頂,種水果,鋤草翻泥施肥,搭橋鋪路修溝。我想,主要不是讓原住民更接近文明。而是讓文明更接近他們,坐觀光巴士把垃圾和噪音也一起帶來。
在荒山野嶺裏,教官將我們幾個人一組地,由軍車上趕下來,丟給你一隻羅盤和一張山勢圖,限你在規定的時間到某個地點報到。當你翻山越嶺、跨溪過河,不知過了多少時候,頭越來越重,腳卻越來越輕。突然,爆竹聲四起,還以為是誰在燃爆竹慶祝苦難將盡,料想不到的是埋伏在附近的軍隊,排山倒海似地沖出來以機關槍迎接你。空彈頭打不死你。但足以把你嚇得三天都魂不附體。
“趴下!”是自然反應。結果,兩位印度朋友由爛泥漿裏爬出來時,變成了黃皮膚。一個女營員從螞蟻窩跳出來的嘶喊聲,讓剛才“震蕩治療法”的槍彈,更嚇破我們的膽。
有時候會遲到了。你便可以忘掉你的早餐。但你的教官不會忘掉請你到草場中間蹲一蹲,看看太陽和你,誰更能堅持到底。這時,你突然相信神了:“老天,你聽見我嗎?求求你發發慈悲。交代時鐘跑快些。”第二天,腳酸痛得幾乎沒法站直,但還是有辦法準時列隊開早會。從此,你開始明白,紀律原來是這麽不方便的事。但也不是辦不到。
三年以後,我參加了一個政治機構的州管理層,後來升為這個管理層的主管。再兩年,我進入了一個青年團的全國領導層。兩個組織讓我了解到領導的實務工作,對於我今天在企業界的工作,有很好的啟示。
從訓練到領導
說到這裏,大家可能覺得奇怪,我怎麽在談著自己的外展訓練經驗時,突然跳到另一頭談個人的領導經歷,這中間好像缺少了一點什麽。是的,在外展訓練和領導實務的中間,的確存在住一個空間,我想可以一條大河來比喻。
實際上,當主辦當局邀請我來為各位黨政、企業和其他領域領導人主持這個訓練,我的腦子裏馬上浮現了一條大河。
河的一岸,是我從心理作戰部隊所得到的訓練;河的另一岸,是我對於領導實務的參與和觀察。
那兩岸中間的那條河象征著什麽呢?各位來自不同的族群、文化、宗教,華族同胞也有不同的教育背景,我不知道河流在其他文化裏有何象征。不過,每次看見河流,我便想起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時間是人生最根本的資源,但這資源是用與不用都無法收藏的,它不分日夜地在逐漸減少中。
訓練是令人興奮的事,實際領導卻往往不是那麽容易令人興奮。特別是在充滿考驗與磨難的非常時期。這時,大河的因素變得很重要--怎樣將在河的一岸學到的功課,經過逝者如斯像大河一樣的時光來沈澱、吸收,轉化為超越考驗與磨難,視非常為尋常的內在力量,面對領導的實務。
你們還唸童話故事嗎,或陪孩子唸?我最近再讀卡若爾的《愛麗絲夢遊仙境》。有一段話,是愛麗絲對蘑菇上的毛蟲說的,很有當今企業再造的精神:“你會變成一隻蛹,然後有一天,你就會變成一隻蝴蝶。”
說什麽,毛蟲也沒有辦法,從河的一岸行走到另一岸。可是,當它蛻變成一只漂亮的蝴蝶,它便能輕松的展翅飛過去。
蝴蝶的蛻變過程是在蛹裏頭進行的,換句話說,它是一種內在的、素質的轉變,而不是表層的、行為的活動;表層行為只是內在素質的結果。想從外展訓練得到最大的收獲,我們需了解它真正的作用在於內延的--也就是內在素質的--蛻轉。
自我意識和自由意志,是人類在一切挑戰前不被毀滅,而還能奮發不息的兩股動力。自我意識教我認識清楚,自我在一切狀況下的心理狀態--我怕了嗎?我不甘心嗎?我有責任與義務必須完成嗎?我充滿鬥志嗎?……我在了解環境的同時,我也了解自我;而自由意志教我,不管發生了什麽事,我還有能力和自己站在一起,采取主動去影響事態的發展,就算我無可奈何的時候,至少也不會讓事態摧毀我,影響我的生命素質。
這幾天,你們有機會在海水裏、山野中,接受非尋常的訓練課程。我想和各位分享幾個觀念,是我自己接受心理作戰部隊的訓練後,經過時間的大河沈澱,實際領導工作的見證而得到的,可以作為大家自我意識和意志的糧食。
學習說積極的話
家父曾經在木山工作過。小時候放假,我常隨他到山裏去。這生人有許多開心的事,初中便學會開泥機,讓我開始有信心自己這輩子不會鋨死。每早由宿舍開泥機,載住老爸到伐木場去老爸總是不厭其煩、千篇一律地發表他的精神講話:“到了山裏,不要說話。要說,就只準說好聽的、吉利的話。”那天要是講了那一兩句倒霉的話,他便叫你留在宿舍裏幫忙廚子燒飯。
年少時叛逆,老覺得這不科學,太迷信。現在回想起來,我血液裏的激勵因素,原來是來自老爸。在工作場合保持慎重、樂觀,是對於環境的莊敬與覺醒,對於工作的投入與嚴肅。那不僅激發了工作效能,更培養了生命生態的和諧。
團隊是領導發揮作用的工作環境。這環境不是硬體的、外在的環境,是團隊夥伴思想意識的結合體。在困難的非常時間,這思想意識的環境,特別敏感,特別脆弱,領袖豈能不莊敬。投入而樂觀;多鼓舞,少泄氣,多教育,少打擊?
有時,我陪我的孩子玩積木。偶爾一句:“爸爸,你砌的積木好特別呀!”我那幾個小時便覺得我這個爸爸,做得還是挺有力量的,然後捉著妻子致謝詞。
不管任何時候,對任何人,學習學習講積極的話,這是非常時期的團隊非常需要的投注。每回我這麽說,便有人會問道:“這有可能嗎?”任何時候,任何人,都是積極的話?我知道不簡單,所以我說“學習學習”。又是孔子的“逝者如斯夫……”別擔憂,在時間的河流裏,我們可以學習,可以蛻變,可以由毛蟲變成美麗的蝴蝶。
在一所監獄裏,甲經過乙的牢房。乙招呼道:“朋友,去哪裏呀?”甲答道:“閑得發慌,他們帶我去坐坐電椅。”乙說:“好呀,等一下你一定電力充足,能夠自我閃亮了,恭喜恭喜!”
這黑色幽默是極端了些。但是,每當事情不很如意的時候,我總會想起一個類似的例子,是發生在我所敬仰的一位偉人身上的真人真事。
各位或許聽過甚至唸過一部書叫《烏托邦》,其作者托馬斯·摩爾(見圖)是十六世紀英國的大法官。為了對抗荒淫無度的國王亨利八世,在斷頭臺上為正義與真理付出生命。
行刑當天,走到斷頭臺前,由於在倫敦塔監獄囚禁了十五個月,行動有些辛苦。同時,斷頭臺構造簡陋,不容易上去。他於是戲謔地對監獄官說:“請你牽我上去。下來時,我總會自己下來。”
當他把頸項橫擱在斷頭臺上,大斧未下,他還冷靜地告訴劊子手說:“我的鬍子是沒有罪的,請把鬍子移到外面,免得斬到。”
如此冷靜的幽默,來自於堅毅的氣節與積極的信仰,圍觀在刑場邊的群眾怎不得到激發?亨利八世怎不徹底失敗?
嘗試新的角度
不要帶著有色的眼鏡,應嘗試從新的角度看人、看事、看領導的工作,將為領導帶來新的視野和能力,才能在革新中取得進步,為實現宏願制造有利條件。
一位老爺爺讀報累了,戴住眼鏡躺在懶椅上睡著了。頑皮的小孫子,將太陽鏡片架在爺爺的眼鏡上。老爺爺一覺醒來,說道:“房間怎麽這麽暗?” 走到客廳:“客廳怎麽這麽暗?”走到屋外:“全世界怎麽都這麽暗?”
各位身為各自領域的領導人,正為二零二零宏願而塑造新的社會倫理、人文價值、政治文化、事業理念,從事的是“典範轉移”的工作。
每個人皆有自己一套了解和解釋現實生活的參考標準,這便叫著“典範”。我們其實並不是以自己的眼睛看住這現實世界,不管我們近不近視,我們都帶上了一付眼鏡,然後透過這付眼鏡看住世界。帶的是墨鏡,世界都是一片黑暗;帶的是綠鏡,世界也就一片青翠。這付眼鏡便是我們的典範,我們的參考標準。
國家社會、黨政機構、團體或個體,要在革新中取得進步,以為實現宏願制造有利條件,轉移典範,改變參考標準,嘗試從新的角度看人、看事、看世界、看領導的工作,將為領袖帶來新的視野和能力。
再講一個兩位囚犯的故事,發生在一個軍事牢房裏。
甲:“你將關在這裏多久?”
乙:“三天。”
甲:“犯了什麽錯?”
乙:“謀殺了將軍。”
甲跳了起來踢住牢房的鐵柵大喊大鬧道:“什麽?你謀殺了將軍才關三天?我只不過缺勤沒去守崗一個晚上,便要關三十天!這個軍隊還有正義沒有?”
鐵柵立即打開了,甲再次被押去審訊,罪名是服刑期間頑固鬧事及挑戰軍紀。臨走,乙對他說道:“再見啦,朋友,他們說後天一早便要送我去槍斃,先向你告別啦!”
甲的參考標準所馬上反應的,是有關自己所受到的處分公不公平,而未考慮到從乙的角度,去將故事聽完,將問題了解清楚,結果平白面對肯定更嚴厲的刑罰。
心在星空,路在腳下
最近,我和妻子給兩個孩子“出版”了一部畫冊,就只出版一部而已。兩個學前孩童畫在廢紙上的塗鴉之作,送到復印店裝訂上來,便是全世界僅有一部的真跡珍本。
這麽做,是為了替孩子留住一點童年的回憶,也準備自己老來唸不下許多文字,二老可以坐在搖椅上看看孩子的小作,順便從我們的畫邊寫下註語,去推敲我們家庭走過的部分痕跡。
孩子每畫完一幅畫,總會找媽媽開發表會,說明畫的題目是什麽,那條線那方塊是什麽,這團圈圈這堆漆黑又是什麽。他們之間是什麽關係,發生了什麽事情。那是大人的想象力難以抵達的世界。簡單的顏色、線條、圖形背後,有許多的故事,一片遼闊的星空。
從孩童的習畫裏,我們可以領悟到一個古老的智慧。故事可以很多,可以很精彩,表達出來的顏色、線條、圖形卻很簡單;抱負可以很大,視野可以很遠,但必須記得,心在星空,夠高,路還是要在腳下,確保簡單得可以腳踏實地有所行動。
面對考驗的非常時期,當許多人可能都放棄對自己團隊的承諾時,真正的領袖心仍在星空,但雙腳會更踏實地堅毅往前頭的路走。
這幾天,當你們翻山越嶺克服障礙而氣喘疲乏時,給自己打打氣,加加油--我一定能夠完成,大家一定能夠完成。將所有的意念放在一口氣的呼吸,放在當下每一步。行動簡單。左腳放在右腳前頭,然後右腳又放在左腳前頭。就這麽簡單,不要停。我們終能爬上山頂,一望群山小,視野自然遠大。
用是金子,不用是石頭
有一個守財奴,變賣了他的財產,換成一盒黃金,藏在地窟裏,由於他常常神神秘秘地,走進地窟去檢查黃金,而引起一位仆人的註意。結果,黃金便讓仆人給偷掉了。
守財奴發現黃金不見了,坐在院子裏呼天嗆地的痛哭。鄰居知道了他傷心的原因之後,就告訴他說:“別太傷心了,你就拿塊石頭放在原來的地方,當作那盒黃金好了。既然你從沒想過要使用它,那麽,黃金或石頭對你來說,不都是一樣嗎?”
財富的價值不在乎於擁有,而在於怎樣使用,妥善使用,它便是黃金;擱置不用,它便是石頭,不僅毫無價值,遲早也會消失無蹤。
各位定期點算個人的、團體或公司的帳目,相信都會有偶爾挫折的心情。我感到最興奮也最焦躁的,也是給自己的生活做審核、盤算。我是一個人,一位公民、丈夫、父親、兒子、兄長、朋友、董事、 咨詢顧問。我怎麽知道自己在這些不同的角色裏,可以均衡和諧地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出來?我是否在很清楚某家公司領導很需要什麽的同時,竟然不懂得太太兒子需要什麽?我是否在闊談某個機構的組織文化的同時,卻忘記了塑造自己的家庭文化?所以我必須常常和自己算帳,確保不會有赤字、有爛帳,有的角色入超,有的角色出超。
宇宙運行有其規律,和諧均衡是其原則;我們在某個領域的豐收與喜悅,並不能填補我們在另一個領域的虧欠與愧疚,很公平。
在座各位來到這世界,遲的也有三十幾年了,早一點的也有四五十年。離開天堂來到人世間,大楷是太久了,大家可能都已經忘記了,當初我們誕生為人時,造物主其實很慎重地交代過我們一句話:“好好地應用我所給予你的,時間到來,我將加倍再給你;你要是亂七八糟不當一回事,我將收回一切。反正你都不珍惜,不如收回來給別人。”難怪守財奴的 黃金要變成石頭了。
我們常常以為自己擁有時間、承諾、紀律、熱誠、使命感、信賴感、有力感……等等財富。這些財富還好好地儲存在自我的個性帳戶裏,或能力帳戶裏,不用它,它就會一直存在那兒,而且會一直生息。
可是,我們可以說,我今天很空閑,用不著那麽多時間,我要把時間留起來下個禮拜用嗎?或且,我今天放假,不必守紀律,不必守諾言,把紀律和諾言收起來,下個月我便有雙倍、三倍的能力來守紀律和諾言,朋友家人也就會雙倍、三倍的信賴我,敬仰我,可能嗎?
在我們認認真真對自我的個性帳戶或能力帳戶盤算時,有任何的財富資源--時間、承諾、紀律等等--假如因為不曾好好地使用而被列為呆帳,小心,造物主遲早會發現而收回去,並且轉送給你最看不順眼的人。到時,你就別生氣怎麽連他也能在非常的時期破繭而出。只因為他不會說:“我這個人什麽都可以,叫我珍惜時間、守紀律、守諾言……,我就是做不到,你要我的命好了。”他懂得循序漸進,由小到大地把自己的個性與能力發揮出來,造物主便加倍地加強他的個性與能力,教他因而成功。
成事在人,貴在精神
從前有一個農夫養了一只會生金蛋的鵝。一天一粒金蛋不能滿足他,於是他一刀把鵝給殺了,希望得到更多的的蛋。結果,大家都知道,他落得什麽都沒有。
金蛋,人人所企望,但是別忘了,生金蛋的是那鵝。同樣的,組織處於非常時期,領袖總是企盼突破困境,贏得績效。收獲金蛋,可要記得那生金蛋的鵝,也就是那團隊中協助完成事務,贏得績效的那個人。
許多聰明能幹的領袖失敗了,原因在於他總是攤開雙手,雙掌向上,不斷向團隊苛求金蛋,苛求績效。不懂得在鵝和金蛋之間取得和諧均衡,雙手要用來扶持、提攜和鼓掌。
事情要靠人來完成,人則在靠精神靈魂來完成。人活著不祗是為了他的一張口、一個肚子,所以金錢可能可以收買他的手腳,他的服務於一時,但卻不是永遠的心,不 變的忠誠;人活著也不祗是為了他的一顆心、一種感情,所以一切的《影響力本質》的橋段,《人際關系》的招術,總有讓他覺得自己被愚弄的感覺;人活著也不祗 是為了他的一個腦袋、一份資源,所以一切的《成功哲學》、《三十日登峰造極秘訣》,祗有教他感到自己的生命活得很沒意思的無力感、空虛感。
人是一個完整、優美的靈魂體、精神體。不能片面的、抽離的割切成“經濟動物”,為溫飽與安全感而生存;也不能割切成“社會動物”,為心緒與歸屬感而生存;也不能割切成“組織資產”、“生產單位”,為實現組織的生產指標(金蛋)而生存。人,就是一個整體,需要符合草木榮枯、萬物生滅的自然法則,而生活、愛、學習,最後為世界留下一份遺產。
意義的追求,是人這精神靈魂體,和宇宙萬有取得均衡和諧的終極關愛。沒有意義的事,就算能把一百巴仙的潛能發揮出來,也不會有人奉獻一輩子。提升人心,讓團隊因為做有意義的事而感到尊貴,是我們大家在國家領袖提倡“亞洲復興”的時刻,首要的領導方針。
恢復人的本位
各位領袖在這幾天的課程裏,把自己在政府、政黨、社會、機構的地位、身份和角色,完全擱在一邊,一視同仁,不分彼此地生活在一起。我們可以更輕松地恢復到一個人的本位,更客觀地問問自己,能為這個世界留下一份怎樣的遺產,要怎樣更有效地激發團隊的意義心、使命感,共同發展一個更自尊自重、奮發主動、進步和諧的馬來西亞。
祝福大家。
(1994年杪,作者受遨於沙巴京那律外展學院,主持政府領導人《宏願激勵營》。訓練以英語進行。本文為作者譯稿,曾發表於作者在馬來西亞《南洋周刊》1995年3月19 及26日《心靈素質》專欄。)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