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英國偉大史學家湯恩比(1889-1975),花了二十七年的光陰,寫成十大卷《歷史研究》,記載了人類五十萬年的奮鬥事跡。在這二十七年裏,除了二次大戰的干擾外,白天,他在一家國際時勢研究機構謀職,夜裏下了班, 才開始他的寫作。
六十九歲那年,他接受訪談,說出了他不凡造就的能量來源。他說:“首先,歸功於我的好妻子,她一直都孜孜不倦地,陪我一起工作。
“第二點,我相當的自律。我覺得人必須學習,一次只做一 件事,不能再做第二件。 不然,就不能專心。
”每天晚上,我們乘搭公車回家,都會經過倫敦的阿爾勃特音樂廳,那裏每晚都有精彩的音樂會。我們看到許多年輕人,下班後來不及吃飯,就迫不及待地上音樂廳。我們覺得很遺憾,自己似乎老了一點。事實上,我們是太疲乏了,而必須放棄這種享受。
“我們也的確不得不這麼辦,因為晚間有晚間的工作要做。”
(Feature Photo:bridge by Barna Gergő,www.facebook.com/lndgrg)
湯恩比相信,生命就是行動。 然而--
一個人只有一個生命;
而生命是短暫的;
我們必須善用時間和精力,盡其最大的努力。
因此,人必須學習自我紀律,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能再做第二件。
在他撰寫《歷史研究》的漫長歲月中,心靈裏,常常回響著英國詩人馬維爾的詩句:
但我背後,
常聽見時間的翼車,
匆匆駛近,
所以,向它走去。
生命有限
我家老二從他幼兒園的同學哪兒,學到一個名詞:Power Ranger。有 一天,他和哥哥耍嘴皮,搬出他的撒手鐧:“我是 Power Ranger,我身上裝了一樣很特別的東西,我不會死的。」 一家子去看太空展,他最關心的,是「太空人會不會死?」
看電影,拚命問:“這個是好人嗎,會不會死?”別笑,我在三十歲以前,也一直以為自己不會死。
年輕,有年輕的誇張,心總是安頓不下來。以為“能者”真的“多勞”;或且“多勞”了,可以贏得“能者”美譽。政經文教既然都關系到民族興亡,讀書人豈能等閑白了少年頭?那裏號角吹起,上山下海都去吧。
三十歲那年,婆婆忽然逝世。她走的那天,太太證實懷了老大。那陣子,生死悲喜是我思考的主題,而不能不承認,青春有限,生命有限,個人更有限。
我不可能做所有的事。但我到底是一個人,一個人總有他可以做得很好的事情;總有他獨特的方式,為這個世界做點什麽。然而,假如我不規範自己始終如一,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做最好的自己,而以為自己真的不會死,似乎樣樣都通,其實樣樣都松,我何時才登上真正屬於自己的舞臺,表演一場拿手好戲呢?
想清楚了以後,覺得從來沒有過的輕松。於是逐步離開青年 、政治工作,就只剩下人力資源發展工作。青年、政治,像工商、企業,是家事國事天下事的一部分,還是要關心、努力。但這回,請允許我用我最拿手的人力資源發展,來為大家效勞吧。
我們都會死的。不過,不要緊。湯恩比已經告訴我們,紀律自我善用時間和精力,一次只做一件事,二十七年加上來,便是十大卷的《歷史研究》。
事實上,除了《歷史研究》外,筆耕數十年如一日,湯教授一生著作齊身,臨死前還完成了六百余頁的皇皇巨著《人類與大地》,死後才由牛津大學出版。
湯教授用研究歷史,借考察過去,警戒未來的個我方式,來參與人類事務。一生有始有終地治史,結果,為人類留下豐富的智慧資產,造就了自我。我們豈能問他:"你為什麽只寫歷史呢?你應該也寫小說、詩歌、戲劇。這樣,你的寫作才華會更完整。其實,你應該領導群眾運動,鼓吹你對人類未來命運的透視。”
就像有人問一位女高音說:“你為什麽不也唱中音、低音呢?你甚至應該考慮學跳午、演戲,這樣,更能顯示你的才華。”
你可能會問我:“那有這樣的事?”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教授,有一回到大馬來演說,對報界透露,他得了諾貝爾獎後,到處有應酬,都邀他演說。似乎得了獎,突然什麽都懂。
那時,李教授又不善應酬,真的很苦,李太太甚至建議把獎給送回去。為何會出現如此的現象呢?關鍵在於一般人,相信能者不僅無所不能,甚至無所不知。以為多就是好,忙就是能幹,不知割舍。拚命往上爬,結果發現自己爬錯了梯級;沒命朝前跑,最後才看清楚,自己跑錯了跑道。
從自我的舞臺開始
我們需要紀律身體技能,任何作為要有始有終,原因不只是在於,今生要做什麽;很大程度上,今生要做什麽,還要看今生不做什麽。有所舍,才會有所得;有所不為,才會有所為。
什麽歌都唱的,什麽人都可能成為,相信不容易成為頂尖的歌唱家;什麽都寫的,也可能成為任何人,相信不會是有所建樹的學人、作家。老話有理,天生我才必有用。要規範自我有始有終,有所作為,就是天生我才要拿出來用,不過,要好好地用,不是亂亂用;用在自己拿手的舞臺,不是到處用。
美國參議員哈特(Gary Hart),一九八三年在愛阿華州 ,輕松地對助選人員演說:“我下次再來時,一定會 帶一把鏟子來。 謝謝你們曾經替我出力,爭取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冬天我會 替你們鏟雪;春天我會 替你們擦窗戶。”
“你最好先從自己家裏 做起。” 聽眾中有人高聲喊叫,原來是哈特夫人。
再崇高的意念,要實現出來,才是功德。有了世界上最好的主意,卻不實行,對世界一無好處。要喝牛奶的人,不應該坐在田裏的小凳上,等待母牛倒退到他面前來。
一切,從自己的舞臺 開始吧。 哈特夫人說:“你最好先從自己的家裏做起。” 始終如 一的自我規範,就是不到處耗時許諾,只在自己的舞臺,演出自己拿手的好戲。
好戲來自專注
造就來自新境
一位母親煩惱的說 :“懷頭一個孩子時,我懂得四種教育孩 子的理論。現在我有了四個孩子,一種理論也沒有了。”
管理顧問道格勒斯(Douglas K. Smith)說:“感謝科技、人口及經濟的演變,淘汰了無所不知的領袖。”
知識爆炸的網際網絡年代,任何人要實現歡喜圓融的人生, 必須正視人生現實本體。邊做邊學,邊學邊做,隨著不同狀況而運轉、更新。不能僵固在舊有的典範中,走不出去。
那時,沒有固定的理論,或說用得上的就是理論,就是我們所需要的一切了。一切迅速轉變,奈何人的生命有限,時間有限,精力有限。同個領域,日新月異,都不可能無所不知了,更何況在各個領域?要在屬於真正自己的舞臺上,年年月月、連連續續演出拿手好戲,不自我紀律有始有終、有所作為不行。
因為:要專。
有所專,才能有所通;
有所通,才能日有新境;
有新境,才能有更大的作為 ;
有作為, 才可能談得上奉獻功德,造就自我。
西班牙經典《唐吉爾德》作者塞萬提斯說:“走在路上,總比停在客棧要好。”
走在路上,是行動、實踐;停在客棧,是停留在自以為是的善意、夢想或成就裏。而在實踐中檢驗、揚棄、總結,為專、通、日有新境,提供了學習;為作為、完成,提供了保障。(收藏自 05-05-1996 南洋商報·超越課室專欄)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