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三十歲的激情
某年除夕,和數位老同學守歲。多年不見,論成家立業,大夥兒形成四派。
第一派,家已成,業已立。
第二派,家已成,業未立。
第三派,家未成,業已立。
第四派,家未成,業未立。
各有各的亢奮,各有各的長籲短嘆。談著談著,談到小張。
一位同學打開話題:“咦,小張,記得上回聚餐,你帶了女朋友來。大家問你們什麽時候加入成家立業一派,你們哥嫂倆異口同聲說:“就快了”。怎樣你今年還在家未成業已立一派?而且,連女朋友也不帶來啦?”
“吹了!”苦笑的小張,好像辜負了江東父老似的難為情。
“笨啊!”奇怪,十多張口,反應竟然一致。可是聽下去,另有文章--
(Feature Photo: Gregorian- Moment of Peace by MarionVP,http://500px.com/Marionvps )
女同學說:“小張,你好笨,都談論男婚女嫁了,還吹掉?”
男同學說:“那女孩才笨呢!我們的張同學那點不好?高學歷、高職位、高薪水、高身材……”
“壞就壞在我愛酒如命的程度也高。”猶如在懺悔大會上告白般,我們的張同學窩囊的讓男同學覺得泄氣:“她問我,我對她說她是我的生命,到底是不是真的,我說是真的。”
“可是……見了杯中物,我連命都不要了。”
“你戒掉不就沒事了嗎?”一位同學輕松地說道,使我想起一位小孩告訴他爸爸說,戒煙一點都不難,祗要不把香煙放入嘴抽就行了。
“對!除夕晚,當著各位老同學的臉,我發誓在新的一年裏,滴酒不沾。設法把女朋友追回來,明年聚餐,以成家立業一派身份出席。”小張堅決的神情,另人相信人過三十歲仍有激情,掌聲於是四起。
未幾,時鐘敲了十二下。
小張站了起來,舉起酒杯說道:“同學們,大年初一啦,讓我們痛飲一頓,祝諸位心想事成,飲--勝--!”
算是體驗到了
明朝開國重臣和大文豪劉基(伯溫),在他的著作《郁離子》一書中,寫了這麽一則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姓劉名玄石,好酒不能自拔。有一回喝得爛醉,五臟像被烈火熏烤一般,肌骨如遭利刃割切似的,什麽藥物都不能解救,痛苦異常。
三天以後,痛苦才慢慢地消除。他告訴家中的人說:“從今以後,我算是真正體驗到酒是會傷身的;我再也不敢喝了!”
不到一個月,酒友上門來,對他說:“不要緊嘛,你就試著嘗一點吧,不礙事的。”
開始,喝了三杯,就不再喝;第二天,喝了五杯;第三天,喝了十杯;第四天,狂飲起來,糜醉以後的痛苦,早已忘得一幹二凈。
慢慢就會習慣
人們一直以為,是自己在過生活。實際上,是習慣在替我們過生活。
每當朋友初到一個新環境,我們都會問候一句:“還習慣嗎?”要是他感到無所適從時,我們總會安慰他說:“沒關系,慢慢來,過一些時候就習慣了!”
碰到艱難的新工作時,也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話:“一次生,兩次熟。習慣了,就會順手得多。”
某人在街邊算命。算命先生告訴他說:“你的命呀,三十歲以前非常艱苦、坎坷。”
某人問道:“那麽,三十歲以後呢?”
慢條斯理地,算命先生說:“三十歲以後,你也就習慣了;何必在意?”
我們都是習慣動物。存在主義大師齊克果的比喻很好,他說,人類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像一個酒醉的農夫,駕著馬車回家一樣。表面上看起來,是農夫自己在駕著馬車回家,事實上,他已經喝醉了,意識模糊,並沒有認路。是識途的老馬,一步一步拖著馬車,把他帶回家。
我們就是那個農夫;習慣就是識途的老馬。
逮捕野馬
西漢時代,有個養馬人,叫暴長利。他的馬,只只肥壯駿美,非常有名。
一天,暴長利看見幾匹野馬,在河邊喝水。其中一匹,特別高大,毛色油亮,精神都抖擻。
“這是一匹難見的好馬啊!”暴長利想把它逮住。可是,野馬遠遠看見他來,掉頭就跑掉。
每天,同樣的時間,幾匹野馬都到河邊喝水。暴長利就是沒辦法靠近一步,更別說捉住那匹好馬。
怎樣才能到手呢?日想夜想,暴長利終於想到一個方法。
他在野馬喝水的地方,堆塑泥人。每天堆塑一點。一日復一日,野馬照常到,泥人逐漸高。泥人塑成後,身材跟暴長利相仿,手裏還拿著絡頭絆索,野馬也習以為常。
過了一些時日,暴長利把泥人搬走,自己全身塗滿泥漿,手拿絡頭絆索,裝成是泥人,呆立在河邊。
數匹野馬又來飲水,對暴長利毫無覺察。眼看那匹好馬一低頭喝水,他一個箭步奔上去。絆索絆住馬腿,絡頭套住馬頭,轉眼間,怎樣狂野地掙紮,跳躍,嘶叫,它也逃不掉了。
暴長利塑造泥人,每天塑造一點點。改變微小,並不驚動機警的野馬。然而,日子有功。等到泥人高大如常人時,野馬也視若無睹,習以為常了,完全失去警惕性,終被逮住。
我們被習慣逮住,情形不也一樣嗎?良習、惡習,都在不知不覺中,一點一點,慢慢形成。習慣成自然,結果,就支配了我們的生活。
獅王的命運
第一枝香煙、第一杯烈酒、第一經賭博、第一顆迷幻藥、第一句騙話、第一回拖延、第一次取巧、第一趟闖紅燈……,都是新鮮的經驗。總有生硬、奇怪、不自然、無從適從的感覺。
此時,思想上有一個聲音在說--
“無所謂啦,一次半次,有什麽關系呢?”
於是,播下一顆心靈素質、思想意識的種子,收獲許多行為經驗的果實。--
吸完第一枝香煙,然後第二枝、第三枝;飲盡第一杯烈酒,然後第二杯、第三杯……
老話一句,一次生,兩次熟,習慣成自然;播下一顆行為經驗的種子,便收獲許多習慣的果實。
有一個馬戲團到某鎮上演出。照料野獸的雜工一時疏忽,讓一頭雄獅走出籠子。獅子在街頭逛過,嚇得警民人心惶恐,商店都趕緊關門。正當大家不知所措、心驚膽跳之際,只見馬戲團班主和數人,擡了一只籠子趕來,放到雄獅面前。乖乖地,獅子俯首帖耳走了進去。
各報記者立即訪問馬戲班主,準備以報馬英雄事跡的手法,第二天報章顯要的版位刊出。
輕描淡寫地,馬戲班主只說了一句話:“畜牲嘛,逃不過它的習慣。”
望著遠去的籠子,一位年輕記者仿佛喃喃自語地說道:“籠子,就是雄赳赳的萬獸之王命運所在?”
馬戲班主笑笑補充說:“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啊!”
過喜樂富足的命運
人生贏家的日子,是習慣在替他過;失敗的人的日子,也是習慣在替他過。
懂得了人生的這個奧秘,拓展潛能以實現自我的人生贏家,有意識地培養良好的習慣,以為自己日漸豐富的生活服務,開啟一道一道成功的門。
我們要創造自己的命運,要過實現完成的人生,過喜樂富足的人生。首先必須自我審思,我們的性格有條件創造這樣的命運嗎?條件欠缺或不足的話,讓我們從日常習慣上著手學習、再造、鍛煉。
習慣對人生成敗,作用一樣,過程也一樣,不同的祗是方向。往積極、成功的空間發揮作用,如意、自在便是我們的生命;往消極、失敗的空間發揮作用,失意、不安便是我們的生命。
破除惡習,培養良好習慣,辦法如下:
一,選個月份
破除惡習,須以良好習慣取代,通常一個月就可以改變。選個輕松的月份,沒有工作壓力,精神集中,意識清醒,決心轉化某個陋習。
二,確定目標
戒掉惡習,是自己的決定,不是為了別人的勸告。潛意識裏衷誠地相信,非這麽做不行,而且一定做得到。
三,找出根源
隨時帶著筆和記事簿。老毛病一發作,掏出記事簿,記錄下--當時是什麽時候?人在何處?和誰在一起?怎樣犯上的?為何突然這麽做?
找出原因,就能對癥下藥。
某君每次在下午四點鐘開會,總是火爆性子,喜歡嘲譏別人。結果分析,他意識到其根由,是他想趕快開完會回家。後來,他把會議改在上午開,浮躁的壞習慣就好了。
四,發揮意願
在人的潛意識裏,習慣等於愉快、慰籍或滿足。戒掉舊習,會造成不安。
潛意識是不講理性的,那是情緒、意願的溫床。要跟情緒、意願溝通,須靠想像。
找一個寧靜的空間,放一段輕音樂。坐在舒適的椅子上,深呼吸,松弛肌體。然後,發揮想像力,觀想自己生活良好,處事不再拖延,工作受到賞識;待人不再急躁,人際關系變得和諧……
潛意識是真假混淆、是非不分的。祗要想像使其得到安撫、肯定,就像舊習慣所給予它的那樣,它會有所回應,影響行為。
五,培養良習
培養新的良習,要破除舊習就容易得多。有兩種好習慣,效果特別好--
甲、定時定量用餐。食物必須富有營養,調節得宜。不良的飲食習慣,會造成血糖量時高時低,導致情緒波動。一個情緒不穩定的人,更需要惡習帶給他慰籍。
乙、經常適度地運動。這不僅使人身心平衡、肌體健康,也能助長“印多芬”。這種類似嗎啡的天然物資,存在於腦內,能減輕我們生理上的不適,過濾掉外界不悅的刺激,使生活變得更積極、愉快。
六,按部就班
習慣是慢慢養成的。將目標化整為零,按部就班,才能應付裕如。
想戒煙,從一天抽一包改變起。第一個星期,改成三天抽兩包;第二個星期,兩天一包;第三個星期,三天一包;第四個星期,一星期一包。逐量減少,累積信心,終能成功。
七,再接再勵
成功應該再接再勵,但失敗不必懲罰。偶有失誤,不要自責,也不要放棄。一次失誤,不見得就是故態復萌,切勿氣餒。
心存自勵,決意再造人生,做個支配生活的人,拒絕受制於陋習。這樣的掙紮不容易,然而,人生贏家都結結實實經歷過。
(刊於1995年6月4日《南洋周刊》《超越講堂》版)
Comment
明和講堂禪心禪話:你被甚麼黏住?—談成癮
在娛樂版延燒數周的房東吸毒案,八卦的態勢儼然蓋過高雄氣爆。
但藥物濫用背後所形成的社.心動力系統,更進一步暴食症.酗酒.網路沉迷低頭族….等普遍性的成癮行為,其實也都是值得關注的焦點,不該被社會忽略。
雜阿含經記載一段有關如何聰明《抓猴》的小故事: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告訴諸比丘:
在人獸共居的山裡,獵人在猿猴行走出入的地方,把黏膠塗在草上,用來捉猴子。
聰明的猴子,看到草上有黏膠,馬上躲得遠遠的,絲毫不敢碰觸。
但是愚痴的猴子,看到草上有黏膠,不但不遠離,反而好奇的用手去觸摸。
手一沾到草,就被黏住了;猴子想要掙脫,用另一隻手去拉草,結果兩隻手又被黏住了。
猴子著急了,再伸出兩隻腳去拉,也是被黏住。
最後想說用嘴巴把草咬開,還是被黏住。
這下好了,五個地方都被黏住,猴子嚇得吱吱叫,全身捲屈在地,動彈不得。
獵人來了,不費吹灰之力,就用木杖穿過猴子四肢,眉開眼笑而去。
後記:在生活中,我們是不是常常因為一念好奇,
產生喜貪,越來越有趣,然後被越黏越牢。
所以你被甚麼黏住?誰是獵人?如何可以不被黏住呢?
(收藏自 葉和容 臉書)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