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發:張徹 ~ 一位導演,一部戲 (一)

張徹:一位導演,一生只拍一部電影

(一代大導演張徹過世11周年紀念,特別重刊2002年舊作,曾載於馬來西亞《南洋商報》)

張徹死了。

4月間,他榮獲2002年度香港電影金像獎的“終身成就獎”,我寫了三篇文字,解讀自己在兒少年歲看其電影的經驗,月初刊完。

今日再讀到張徹的新聞,竟然是他的死訊。我的第一個想法是,關於張徹,我還沒寫完。

法國導演尚.雷諾說:“一位導演一生只拍一部電影。”

張徹一生拍過近百部電影,要是裁剪成一部,那是一部什麽電影呢?他用一生去關心、去發揮的主題,我們的理解,能穿透“武打”、“陽剛”、“暴力”、“血腥”等詞,而更深入,比藝術口味異常另類的評論者,更貼切的詮釋自身的覺知嗎?

張徹曾拿愛國為自己辯護說,拍愛國電影,總不能老讓演員們站在舞臺上,一再重復的說著無限悲痛的話,發表萬二分慷慨激昂的演詞,痛哭流泣的向大家告別了一番,才視死如歸的去當“英雄”。因此,動作是必要的。

愛國的動作,有時候未免是勇敢殺敵,遂有“暴力”之嫌;有時候甚至不惜流血犧牲,又有“血腥”之疑。講動作,老是像黑白世代的老派武俠片,叫兩個高人隔著河隔著山比劃手勢,讓繪在畫面上的刀劍在纏打,看多了總也悶壞人。

自少愛看傳統京劇的張徹,於是將武生的打鬥身段,從戲臺搬上了銀幕。光膊坦胸上陣的英雄形象,雖曾被西方嘲笑為“野蠻猶如非洲原始部落”,“不符文明藝術原理”,居然讓他提煉成陽剛美學有力的感嘆號。

千變萬化的攝影技術,配合武術指導在廣闊外景所設計的精彩場面,掀開了新派武俠片的風潮,至今四十年了,牽動著近二三代觀眾的想象。隋著李安、張藝謀等也拍武俠片,見證了張徹早年所預測的,中國影片要靠獨具民族特色走向環球,甚至獲得國際大獎,恐怕就只有武俠片,就像黑澤明當年拍的日本片子。

陳明發2008年補註:張徹榮膺亞洲最佳導演、其第二代愛徒姜大衛榮膺亞洲影帝的《報仇》劇照。圖中的狄龍同屬張徹努力打造的第二代新動作片男明星,在《報仇》一片中飾演姜大衛的兄長。戲中,他在京劇戲臺上的血戰演出,同現實生活中被圍攻慘死,一假一真兩幕戲,忽在戲臺、忽在酒家,同是盤腸掙紮,交替剪輯、穿插的鏡頭,讓人感嘆血性漢子虛虛實實的命運,是當年華語電影的一大傑作。

(本文收入台灣國立師範大學圖書館馬華文學數位典藏系統 http://da.lib.ntnu.edu.tw/mahua/ug-9.jsp?xsd_name=lib_mahua&han...

Views: 28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