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恩·馬蘇米(Brian Massumi)的時間概念與捕捉瞬間的理論,在夢、存在、情動之間的作用,建立在他對「情動」(affect)作為一種超越語言和認知的、即時的、未定義的力量的獨特理解上。以下是夢、存在和情動如何通過馬蘇米的時間理論相互作用的探討——

時間的瞬間性與情動

馬蘇米將情動視為一種瞬間性體驗,它超越了傳統的情感分類,甚至超越了認知層面的感知。他強調情動具有「即刻性」和「前語言性」(pre-linguistic),即情動發生在我們意識能夠捕捉和分類之前。在這一點上,情動類似於時間的瞬間性,尤其是他所提出的「時間的沉降」或「時間中的洞」的概念。

馬蘇米的時間觀不限於線性或連續的時間流動,而是強調時間在情動中產生裂隙或中斷,這種瞬間性打開了某種超越時間的虛擬空間。在這種瞬間中,情動打破了現實與非現實的界限,構成了一種類似於夢境般的狀態。夢作為一種非線性時間和未被意識捕捉的體驗,與情動在這一瞬間的突破性時刻產生共鳴。

夢與情動:虛擬性與未成形的潛能

夢境是虛擬時間的典型表現形式,在夢中,時間不再按照現實的因果律運作,而是通過情感、感知和記憶的碎片在一種潛在性或虛擬性中流動。夢的時間概念不是線性、現實的時間,而是一種不斷生成的時間場域。在這一點上,馬蘇米的情動理論為我們理解夢境提供了重要的視角——夢境作為一種虛擬性的事件,在其瞬時的情感爆發中,展現了情動的無意識維度。

在夢境中,個體無法完全掌控情動的流動,而這種不可控的情動恰恰展示了馬蘇米所說的「未成形的潛能」,即在事件發生之前或超出事件的時刻,情感和感知如何以一種跨越邏輯和線性時間的方式展現。這種「虛擬時間」的體驗和夢境的流動狀態相似,都體現了時間的潛能和未被實際化的狀態。

存在與情動:非主體性的共鳴

在馬蘇米的理論中,情動是一種非主體性的力量,它超越了個體的主觀感受和意識層面的控制。這種非主體性的情動,直接指向了存在的某種原始性。與海德格爾的「此在」不同,馬蘇米關注的是情動如何在身體中運作,如何超越主體的思維框架,並在非自覺的層次上展開。因此,情動成為一種存在論層次的體驗,它揭示了個體如何通過瞬間性的情動接觸到某種「更深層次」的存在體驗。

馬蘇米認為,情動不是個體內部的一種封閉體驗,而是與外部世界的關係網絡中的瞬間爆發,類似於存在本身在某個瞬間的生成。存在不是通過線性的時間發展被展現出來的,而是在事件的中斷和瞬時反應中浮現出來。這個過程可以看作是通過夢境或情感波動來體驗的,它揭示了情感如何在時間的裂隙中生成存在的意義。

情動與事件:夢境、存在、情感的瞬時流動

馬蘇米的理論強調事件和情動是瞬時的,是一種在時間的中斷中突然發生的現象。夢境則恰恰是這種情動在虛擬時間中表現的典型形式。夢中沒有明確的因果關係和邏輯聯系,而情感、感知和記憶以一種非線性的方式被重新編排和塑造。正如馬蘇米所言,情動是瞬時的,是一股跨越時空、打破認知框架的力量,夢境也是如此,它在意識邊界之外的虛擬領域生成情感的意義。

情動在這種瞬時的事件中,發揮著打破現實時間流動的作用。它將主體從連續的時間流動中帶出,並將主體置於一種類似夢境的時空中。在這一瞬間,情動打破了因果和時間的限制,夢、存在和情感的界限變得模糊。這種模糊正是馬蘇米所關注的時間「沉降」的瞬間,在這種時刻,主體處在既是夢境又是現實的交界處。


夢-存在-情動的三重交織

夢:馬蘇米的時間觀念與夢境的虛擬性有著緊密聯系。夢作為一種非線性的、潛在性的時間經驗,體現了情動如何在時間的瞬間中展開,而不是在連續的時間流動中展現。

存在:馬蘇米的情動理論不僅揭示了身體層面的情感爆發,還暗示了情動如何在瞬間生成存在的意義。這種存在不是通過認知和語言表達的,而是在情感的即時反應中顯現,類似於海德格爾討論的「此在」在時間中的展開。

情動:馬蘇米強調情動的瞬時性和非主體性,情動通過打破時間的連續性而生成事件。在這一點上,情動既是夢境的生成力量,也是存在意義的即時浮現。

馬蘇米的時間概念因此不僅僅是物理時間的反映,而是情感、夢境和存在之間的動態交織,在瞬間的爆發中生成新的體驗和意義。

Views: 1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