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蘇·段義孚《戀地情結》理念論思想探析(9)

而古人對生存環境的建造也在整體空間結構中去回應宇宙(天堂) 的永恒秩序。同時,循環的時間是古人所具有的時間觀。但是,現代化的進程卻將整個人類拋向了一個在時間上矢量化的美好未來,空間壓縮為平面。這樣,垂直、超驗的空間感被消滅,宇宙被祛魅,而經驗的、水平的空間感知凸顯了出來,他說:「古人生活在一個垂直的、旋回的、有很多像徵意義的世界裏;而現代人的世界更加寬廣化、平面化、底壓頂、無旋回、重美學而不重神靈。」[7]因此,人類建造的城市就從像徵永恒秩序的天堂彼岸世界,轉向了看似無限可能的世俗此岸世界。

這樣的變化進而體現在了城市外觀形態的構造上。「古代的城市是宇宙的像徵」[22],以其整體向心的圓與方的規範空間結構,來表現其作為世界中心的地位;而「現代城市則以一個雕塑或一個鮮明的建築為標誌」[22]來彰顯城市世俗的地理中心區位,「這些像徵物可能是一條大街或一片廣場,也可能是承載著這座城市歷史和特性的市政廳或者紀念碑……有些城市會打造出一個清晰的意象,來給自己貼上一個明確的標簽。」[7]

因此,人類建造城市的方式就從注重整體的空間結構,轉向了片段式的景觀打造,這正體現出段義孚在書中所言「 從宇宙到景觀(from cosmos to landscape) 」的變化過程:「垂直漸漸被平面所取代,旋轉的宇宙全景變成了平展的自然 (不具有超越性的) 片段,也就是所謂的景觀。」[7]

對於城市理念的這種演變過程,段義孚曾表達出十分尖銳的批判態度。他在2005年北京建築學界的一個會議中談道:「在歷史上第一次,建築師們可以……不必去迎合地域佈局和人們想要怡然觀看星斗的需求……這些城市建築遠離了人的生理特質、打破了對宇宙的回應、也失去了宗教的基礎,那還能稱得上偉大麽?」[34,35]


5.2
現代城市的理想

書中ideal這個詞既有「理念」也有「理想」之意。對古代城市來說,ideal代表一種人類集體無意識和宇宙相互呼應的理念。但對現代城市而言,ideal則主要體現為某種集體性的世俗理想。《戀地情結》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的內容轉向探討現代城市理想的層面,著重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現代城市理想如何影響城市的空間結構;人類如何因現代城市的理想去回應生存的環境。

關於第一個問題,段義孚認為,較之古代城市的先驗理念,現代城市更多體現為對某種世俗理想的追求。這種追求從古代城市延續至今,即使在最初宇宙性理念占絕對統治地位的政治型城市中,都已體現在空間佈局上,到了近代則發揮到淋漓盡致。而到了現代,城市商業空間突破原有的城墻,表達宇宙理念的空間結構蕩然無存,城市實體空間不斷向外蔓延。為更明確地表達某種現實理想和地理區位上的中心性,城市會借助某些標誌性建築物,比如廣場、紀念碑或一座橋等來體現,如「在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設計構想就是要體現出一種理想。該理想並非源於宇宙,而是要以國家的偉大作為設計和建造的靈感來源……其中包括五組大型噴泉和三座主要的紀念碑」[7]。

關於第二方面的問題:人類因城市理想對生存環境具有怎樣的態度?段義孚從諸多方面展開了論述,包括不同社會階層人士的城市意象;不同階層人士的社區體驗和社區參與度;底層居民的城市視角;郊區化與新城建設,等等。其中,關於郊區化與新城建設的討論是對該問題既系統又精彩的闡述。

Views: 4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