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礪鋒:讀陸遊《入蜀記》劄記(9)

牢騷滿腹,思緒萬千,對歷史的無限感慨中包蘊著對眼前國勢和個人命運的深沈嘆息,因為當年楚國的暗弱正是如今國勢的寫照,而當年屈原報國無路的悲劇如今又在自己身上重演。詩人對這些感觸不著一字,只說時遷世移,只有江上的灘聲亙古如斯。然而詩人心中的洶湧思緒不正如這灘聲一樣,會在讀者心上引起暴風雨般的感覺嗎?那麽,如此激情澎湃的一首好詩,為什麽在陸遊入蜀時沒有能寫出來呢?當然詩歌的靈感會有一些偶然因素在內,不全可以解說,但是大致說來,我覺得這是由於詩人在八年前入蜀時對人生事業還充滿著憧憬,對國勢也存在著希望,所以江邊那座荒蕪的楚城還沒有引起他太大的感嘆。及至他出蜀東歸,平生夢寐以求的從軍機會已經消逝,對國勢衰弱的局勢也看得更為清晰。當他再次看到楚城及隔江的屈原祠時,便不由得詩思如潮了。而散文的寫作與詩歌不同,陸遊入蜀途經楚城時雖然心中並無太深的感觸,但並不妨礙他客觀地記述行蹤、描摹風物。

其次,文學創作都允許虛構、想象,但相較而言,詩歌更需要想象的翅膀,而散文卻不妨與想象暫時分手,甚至可以把實事求是當作寫作的高境。陸遊入蜀途中的詩文寫作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例子。《入蜀記》卷四:” (八月十九日)後至竹樓,規模甚陋,不知當王元之時亦止此耶?樓下稍東,即赤壁磯,亦茅岡爾,略無草木……此磯圖經及傳者皆以為周公瑾敗曹操之地。然江上多此名,不可考質。李太白《赤壁歌》云:‘烈火張天照云海,周瑜於此敗曹公。’不言在黃州。蘇公尤疑之,賦云:‘此非曹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樂府云:‘故壘西邊,人道是,當日周郎赤壁。’蓋一字不輕下如此。至韓子蒼云‘此地能令阿瞞走’,則真指為公瑾之赤壁矣。又黃人實謂赤壁曰‘赤鼻’,尤可疑也。” 陸遊指出長江邊上以” 赤壁” 為名的山磯很多,黃州的赤壁一名” 赤鼻” 磯,故不一定是三國時周瑜大破曹操的古戰場。文中雖說” 不可考質” ,但” 尤可疑也” 一語分明是否定的意思居多。可是陸遊作於同時的詩歌《黃州》中卻說:” 江聲不盡英雄恨,天意無私草木秋。” 又說:” 君看赤壁終陳跡,生子何須似仲謀!” 則又分明把黃州的赤壁看作古戰場了。為什麽會有這種貌似矛盾的現象呢?原因即在於文征實而詩尚虛,當陸遊寫《入蜀記》時,他是以征史考實的態度來看待黃州之赤壁的,當然要實事求是。可是當他作詩時,只是借懷古以抒寫胸中的感慨,既是借酒澆愁,當然無需細究史實,否則便是膠柱鼓瑟了。

當然,詩與文的界限不是絕對不可超越的雷池,它們有時也會互相滲透,甚至造成一些交叉地帶,《入蜀記》中就有不少詩情濃郁的片斷,除了前文所引的例子以外,再引數例:

(八月十六日)晚過道士磯,石壁數百尺,色正青,了無竅穴,而竹樹進根,交絡其上,蒼翠可愛。自過小孤,臨江峰嶂無出其右。磯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漁父辭》所謂” 西塞山前白鷺飛” 者。……泊散花洲,與西塞相直。前一夕月猶未極圓,蓋望正在是夕。空江萬頃,月如紫金盤自水中湧出,平生無此中秋也。(卷四)

(九月四日)過綱步,有二十餘家,在夕陽高柳中,短籬曬罾,小艇往來,正如圖畫所見,沌中最佳處也。(卷五)

(九月)九日,早謁后土祠。道旁民屋,苫茅皆厚尺余,整潔無一枝亂。掛帆拋江行三十里,泊塔子磯,江濱大山也。自離鄂州,至是始見山。買羊置酒,蓋村步以重九故,屠一羊。諸舟買之,俄頃而盡。求菊花於江上人家,得數枝,芬馥可愛,為之頹然徑醉。夜雨極寒,始覆絮衾。(卷五)

就文學而言,正是這些片斷使《入蜀記》臻於極高的藝術境界。它們像閃閃發光的珍珠點綴著全文,使之進入了詩的意境。

綜上所述,我認為《入蜀記》是宋代筆記中文學價值極高的一部。對於文學史研究而言,它至少有兩方面的意義:第一,它從一個側面標誌著陸遊古文創作所達到的水平,說明後人稱陸遊為南宋古文的” 中興大家” ,並非過譽。第二,它標誌著南宋筆記體散文所取得的成就,說明這種文體已經成為宋代散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類了。2014-12-10《愛思想》

Views: 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