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權力的遊戲》(原著《冰與火之歌》系列)第7季就要開播了,真正的火拼與廝殺伴隨著七大王國各方勢力的最終角逐,大戰一觸即發!
同樣在知識付費戰場,通過貓哥這一年在知識付費領域的工作和學習,貓哥認為知識付費的探索階段已經基本結束,新的整合與戰爭即將開始。
一、知識電商四大勢力初探
知識電商經過一年的發展,已經形成四大勢力,勢力各方暗潮湧動,大幕將被拉開,大戲即將上演。
處於知識電商第一梯隊的得到和喜馬拉雅FM在去年碩果累累的情況下,今年又給出了不同的玩法。
雖然方向不同,但都有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繼續擴展自身在知識付費領域的版圖。而接下來的每一步都可能關系到他們未來的生死存亡。
2017年5月26日,得到APP上線一周年,實現2.4億銷售額; 此外,更值得關注的是“知識發布會”後,碎片化的知識《李翔商業內參》改版《李翔知識內參》,除了欄目名稱改成了“知識”外,更重要的是這個欄目免費了,李翔也正式加盟得到上任總編輯一職。
2017年6月6日,喜馬拉雅平臺上線精品付費區一周年,正式推出會員產品 “巔峰會員”。喜馬拉雅FM采取會員制,除了上線增值業務獲取額外營收的目的以外,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我們可以用RFM模型來分析。
RFM模型通過分析用戶的最近一次消費(Recency)、消費頻率(Frequency)和消費金額(Monetary)三個維度,可分為8個象限去觀察不同客戶所處的位置從而進行相應的營銷活動,從而最優化自己的市場、產品、運營和技術等資源,針對不同階段的用戶和不同價值的用戶提供不用的服務和解決方案。
熱線1:RFM模型
對於喜馬拉雅FM這個用戶量和內容量均處於塔頂的平臺來說,這個舉措將用戶分層次,以便精細化運營。
其次,基於內容推薦、協同過濾推薦和大數據精準分析等技術和手段,可以對海量會員數據進行分析,並最終應用到產品運營和會員個性化服務上。
另一方面,目前的知識付費產品,尤其是音頻付費產品,並沒有出現如“今日頭條”一樣的依靠大數據進行精準推薦的產品和概念;因此,喜馬拉雅FM現在開始布局會員制和精準推薦,很可能成為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一環。
在內容付費產品中,雖然有分答、微博問答、悟空問答(頭條問答)、企鵝問答等問答產品,也有“豆瓣時間”、知乎live、千聊、荔枝微課、小密圈等當紅社區類產品,但即使是如“豆瓣時間”5天突破100萬的銷售額,以這個數字對比整個付費音頻行業的總體市場規模,或是單獨對標得到,或者喜馬拉雅FM,業績都顯得太過單薄。
所以,對於付費問答和社區類付費產品,也必須盡快找到一條最優化、最高效的社群知識變現的道路——怎樣把社群中的海量用戶變成付費用戶?怎樣突破傳統以廣告為主要變現途徑的商業模式?成為此類付費產品亟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除了喜馬拉雅FM和得到第一勢力、問答和社區產品等第二勢力外,知識付費的第三大勢力——渠道商,也加入到戰火中來。
第三勢力與前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既是知識的生產者又是知識的銷售者和分發者,而後者只做分發卻不做內容,內容是以買入或分成合作的模式進行獲取。
我們先來介紹一位老朋友:有贊。
有贊想必大家已經很熟悉了,尤其是做電商的朋友們,有贊提供了中小企業一套快捷、方便的電商系統工具,這樣即使沒有電商大廠的技術資源與經驗,也可以快速開店,非常方便。
而這位老朋友也正式入場“知識付費”產業,正式發布“知識付費”解決方案——繼幫商家開店賣貨之後,準備給自媒體、教育培訓等商家提供售賣知識的工具,幫助商家進行知識變現。
圖2:有贊的截圖
因此,在目前知識付費市場中,第四大勢力就是名不見經傳的“工具產品”,就像“冰與火之歌”裏面的“小指頭”一樣,不需要直面戰場,但是可以遊走於各大勢力之間賺取利益。
當然,除了有贊之外,在知識付費領域最早出現和目前市場份額更大的是“小鵝通”,“小鵝通”的第一個客戶是吳曉波老師,就是因為替吳老師的公眾號做知識售賣電商系統,才進入這個市場,之後像“十點讀書”、“局座召忠”等公眾大號也都采用了“小鵝通”的服務。
當然,對於此類工具型產品,我們先要分析它們產生的原因:
一方面:現在的知識付費行業雖然已經有了幾大勢力和頭部產品,但是更多的還是中小型的個人自媒體或者相關機構的產品。從成本以及快速驗證市場等角度來看,選用這樣的工具是一個比較優化的選項;
另一方面,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行業整體發展更為成熟,這無論是從一線從業者的角度還是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大家不再盲目創業和投項目了,因此不會太多的出現一開始就搞大而全的團隊建設以及產品設計,投資人的投資標準也更為提高,對項目的篩選更為嚴格,投資評估體系更為健全。
二、知識電商三大派系
說了半天“知識付費/知識電商”,其實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一個針對知識電商的完整定義,這一概念的主要提出者應該還是我們熟悉的羅輯思維的聯合創始人之一羅振宇,我們都親切的叫他“羅胖”。
但是,這並不符合貓哥的做事風格,貓哥是一個喜歡問為什麽和尋根探底的人,因此,我們要對知識電商的由來和行業邊界進行區分和界定。
通常認為,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最早提出了“知識經濟”和“知識工作者”的概念。
英國歷史學家在《知識社會史》中定義:““信息”是相對“原始”、特殊的和實際的事物,“知識”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處理過的或系統化的事物。”
據維基百科,電子商務簡稱電商,是指在互聯網(Internet)、內部網(Intranet)和增值網(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絡化。
電子商務包括電子貨幣交換、供應鏈管理、電子交易市場、網絡營銷、在線事務處理、電子。
因此,我們可以給知識電商粗略的下一個定義:商家或是個人通過向消費者提供經過系統設計和編輯的有價值的內容,用戶對內容付費使用,這一系列的過程就叫做知識電商。
當然,這裏需要格外說明的一點是:由於知識本身的特點,除了紙質書籍、光碟等外,其他的大都沒有實體,因此大部分知識付費產品也就都是“電商化的”。
眨眼間,2017年已經過半,中國的知識付費和知識電商也剛剛過完1周歲生日。我們除了看到各類知識付費產品在中國互聯網上不斷崛起之外,我們也應該看到現象背後更為深刻的變化,也即是整個產業結構的變化,知識經濟已經變成由“知識生產者—知識平臺—知識消費者”組成的知識經濟平臺,並且向著知識經濟生態演進。
而在這所有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跟信息與知識相關的三個主要領域——媒體、出版(內容)和教育,但是我們也看到它們的邊界開始消融,傳統的制度開始被打破。
這三個領域就像知識界的“三大門派”一樣,無論從前是少林的外家功夫,還是武當的陰柔虛靜,亦或是全真教的內外兼修,一是本源相通,二是只有幾家兼收並蓄才能真正練成絕世武功,也只有這樣,才能在知識付費的戰場上最終成為王者,取得最終的勝利。
知識電商三大門派都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試水,分別從各自的優勢和資源出發,以期能夠先發制人,至少不會被敵人過分甩到身後。
以下貓哥就知識電商1周年之際,替各位梳理一下這一年中三大門派都做了什麽,到底哪個門派會成為最強者呢?
媒體派
戰鬥力:10 (傳播值:5,內容值:4,經驗值:1)
1563年,當威尼斯與土耳其交戰期間,威尼斯政府有定期發布一種新聞公報,一種在公共場合朗讀的newssheet。獲取這種新聞,需要支付一定的貨幣,於是news這個詞常常作為報紙的意思,這也被認為是“報紙”一詞的起源。
近代報刊的真正起源是在17世紀初。1605年,荷蘭安特衛普出版《安特衛普新聞》。1609年,最早的周報《通告》在德國誕生。1702年,《每日新聞》出現在英國。在接下來的三個世紀,以報紙為代表的傳統媒體迎來了自己的高速成長期和巔峰時期,新聞也一度成為“第四權利”,可謂風生水起,賺盡眼球。
但是直到時光老人即將邁進21世紀的大門時,傳統新聞這個巨人才意識到自己的末日審判即將到來,之後就是大家看到的傳統巨型報業集團的相繼倒閉或者直接賣給後起之秀們。
先是出現了以傳統資訊為主要傳播內容的門戶網站,如搜狐、網易、新浪、騰訊、鳳凰網等,此類網站一方面向用戶提供免費新聞資訊,另一方面在頁面上發布大量廣告賺取利潤,正式開啟PC廣告時代。
當然,新事物總是更叠不斷——另一個時代的寵兒“新媒體”緊跟其後,踏浪而來。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
之後,隨著微信、頭條等的相繼崛起,又出現了大家現在更為熟知的“自媒體”,許多人開始辭職創業,許多人賺的盆滿缽滿。
據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7年國內自媒體從業人員的數量從146萬人上升到260萬人。
但是,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一個事物總是有兩個方面。
盡管自媒體發展迅速,但是隨著海量自媒體的誕生,加上自媒體普遍缺乏克制和缺少“把關人”,因此由自媒體所帶來的信息冗余已經成了自媒體變現的第一個攔路虎。
所以,主要靠寫軟文和做廣告來賺錢的自媒體們,日子卻是越來越難做了。
截至目前:超過70%的自媒人月營收在5000元以下,只有一成自媒體人月營收超過1萬元。
當然,也有例外:
The Information一直被視為是付費新聞的成功者。
The Information成立於2013年底,用戶定位於企業高管,定價399美元/年。據相關數據顯示,The Information目前約有5000人訂閱,來自訂購用戶的收入就達到200萬美元/年。
所以,我們看到用戶是願意為高質量的內容付費的。接下來,我們來說一說知識付費的第一大門派“媒體派”!
如果說The Information是國外知識付費的捍衛者,那麽得到就是國內知識付費的教主,我們可以不過分的說是得到掀起了國內知識付費的這波浪潮。
當然,當貓哥說到媒體派的第一家是“得到”時,稍有用心的朋友可能會問:“得到”是媒體派?
如果你簡單了解一下羅胖的履歷就會知道,這位在中國第一大媒體央視工作多年的媒體從業者,絕對是會玩媒體的扛把子,這一點在他主導的“羅輯思維”公眾號的眾多運營案例中足可窺見一斑。
為什麽要把“媒體派”看作是國內知識付費的第一大派?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現在國內知識付費的第一陣營,即國內知識付費四大家都是媒體屬性出身,包括剛剛提到的“得到”,其他三個如喜馬拉雅FM、分答(果殼)和知乎live都有媒體背景。
這一方面是因為做媒體的人更擅長“煽風點火”,加上第一波知識付費主要還是依賴知名大V,這便跟傳播扯上了千絲萬縷的關系。
作為大家目前公認的大媒體、大生態產品——微信,雖然在今年年初也曾說過要做付費閱讀,後因諸如Apple公司的支付抽成等問題,不了了之。
但這也側面說明,大廠對知識付費本身的重視程度,也算是對知識付費行業的側面認可。
除此之外,阿裏的UC號正式進軍內容行業,頭條提出“千人萬元”激勵措施,百度正式向頭條宣戰,可見對於內容行業(部分涉及付費)一級大廠已經全線關注,火力全開。
同時BAT等一線大廠也都發布了自己的“問答”產品(企鵝問答、微博問答、悟空問答、問咖),正式為知識付費站臺。
除了第一梯隊和一級大廠外,我們日常所熟知的科技媒體也大都發布了自己的付費產品。
貓哥試著舉例如下:
36Kr發布針對互聯網人的“開氪”付費產品,推出以互聯網大V keso等業界大咖為主要背書的付費課程,定價大都在199元/年。
圖3 開氪
虎嗅網推出“虎嗅會員以及黑卡”,除了給會員提供付費情報和商業分析報告等,還定期舉行會員分享會、圓桌會等,定價1288元/年。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