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丕爾《語言論》 第七章·語言作為歷史產物:語言漂移 8

"quickly" 所表達的細微差別與 "quick" 的細微差別太過接近,它們的具體性範圍幾乎相同,這讓這兩個詞放在一起時感覺不太舒服。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這些以 "-ly" 結尾的副詞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消失,即便它們明顯有用。另一個犧牲了高度實用形式以適應這種不耐煩的例子是 "whence"、"whither"、"hence"、"hither"、"thence"、"thither" 這些詞。它們無法在日常用語中存活,因為它們太過牢固地侵占了由 "where"、"here" 和 "there" 代表的意義範圍。說 "whither" 時,我們過於強烈地感受到自己在重複 "where"。即使我們在 "where" 上增加了重要的方向細微差別,也會引起不滿,而非滿足。我們更願意將靜態與指向性合併(如 "Where do you live?" 和 "Where are you going?"),或者,如果有必要,稍微過度強調方向概念(如 "Where are you running to?")。

現在,這種遠離詞彙集群的趨勢的本質顯而易見,我們並不反對細微差別本身,我們反對的是這些細微差別被正式標記出來。事實上,我們的詞彙中充滿了近義詞和心理上密切相關的詞組,但這些近義詞和詞組並不是因為詞源上的聯繫而聚集在一起的。由於它們彼此保持距離,我們對 "believe" 和 "credible" 感到滿意。"good" 和 "well" 的搭配比 "quick" 和 "quickly" 更好。英語詞彙是一個豐富的混合體,因為每個英語單詞都希望擁有自己的城堡。英語是否一直特別樂於接受外來詞,因為它渴望劃分出盡可能多的詞彙領域?或者,反過來說,是否因為大量的法語和拉丁語借詞機械地被引入,脫離了我們早期的傳統,以至於我們對本土資源的可能性喪失了感覺,導致這些資源被放任萎縮?我懷疑這兩個命題都是真實的,兩者相互影響。然而,我不認為英語中的借詞過程像通常所描述的那樣是機械的和外在的。早在諾曼征服之後的時期,英語的某些趨勢就已經歡迎這些新詞彙。它們彌補了內部正在削弱的某些東西。

陸志韋序摘錄

第七章與第八章談語言沿流。沿流是語言的無意識的精神表現。原文叫drift,大意是指語言的歷史就像是一條河的流動,緩慢的,表面上看是迂迴曲折的,但是最终可以看出有一定的流向,是預先决定了的。譯成“沿流”是勉强的。两章所說的有點像現在所謂的語言發展的内部規律,可又不盡然。作者說的不在乎總結發展規律是什麽,而是企圖解释為什麽會有這樣那樣的規律。同時作者又不止一次着重申明,語言發展的最基本的心理因素是我們一無所知的。因此,我們唸這两章書,可能會覺得似懂非懂。

(《語言論—言語研究導論》(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原書出版于1917年)[美國]愛德華·薩貝爾(Edward Sapir)著,陸章元譯,陸志韋較訂,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1977年8月初版)

Views: 1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