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網絡文化搭建了一個新的信息平台,在國家的政治結構變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也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提供了一個可貴的場所,而且這個場所能實現最大限度的平民化、圓桌會議化、多元化的對話。這就提供了新的民主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有賴於網絡文化自身的理性和節制,以及網絡法規的健全。網絡民主內涵意味著文化霸權主義、單邊主義、獨斷聲音的消失,而使對話主義、多邊主義、多音對話成為常態。這對於制度創新無疑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對青少年成長而言,網絡文化確實也有一些積極的影響,網絡文化可能催生青少年的現代觀念,如效率觀念、平等觀念、全球意識等;網絡文化成為青少年新的求知空間和求知途徑,擴大了青少年的交往面,還給予了青少年脫穎而出的機會。
如現在許多少年作家就是從網絡文學中擁有了巨大的點擊率,並獲得網絡上的聲譽後,才開始得到出版社的關註和報紙雜志與電視的青睞的。
但必須從雙重視域來看待網絡文化,在肯定其積極意義的同時,一定要看到它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對青少年成長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特別是網絡黃色信息、網戀、網絡色情犯罪和網癮等對童年生態的破壞,對青少年教育的負面影響及其對青少年閱讀的沖擊。
§§§第二節·網絡媒介與文學的身份危機
20世紀80年代、90年代中國成為電視大國。進入新世紀後,中國又成為了世界上的網絡大國。2008年7月24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MC)發布了《第2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6月底,我國網民數量達2.53億,首次大幅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網民中接人寬帶比例為84.7%,寬帶網民數已達到2.14億人,寬帶網民規模為世界第一;我國CN域名註冊量也以1218.8萬個超過德國.de域名,成為全球第一大國家頂級域名。報告宣稱,三項重大突破已顯示出中國的互聯網大國規模。
人民網總裁何加正在最新的一篇文章裏說:“在今天的中國,互聯網已經成為百姓生活的‘日用品’,互聯網的影響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有超過九成的網民表示,需要信息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去互聯網上尋找;已有76.3%的網民承認,重大新聞一般都是首先從互聯網上看到,以傳播新聞、資訊為主的網絡媒體在中國已經成為主流媒體。各種信息紛紛上網,人們不僅可以及時了解更多的信息,也能通過互聯網發表個人見解,為社會發展出謀劃策。眾多大事都少不了網絡的參與,各類信息的及時發布,各種渠道的溝通交流,使得網絡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第一新聞源。從傳播文化到溝通交流,從反映心聲到參政議政,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著互聯網的‘身影’。”
與網絡媒介極大興盛相比的是,紙質文學媒介影響力的衰弱。最近《中國新聞出版報》發表記者專訪文章,對《中國青年報》披露湖北文學期刊《報告文學》賣版面的事件進行了追蹤和評述,並且有統計信息稱,目前全國近千種文學期刊中,能維持正常循環的不到100種,發行量過萬份的不超過10種,一些省級文學月刊的發行量甚至只有兩三百份,“慘淡經營”都難維持。而與之構成鮮明對比的數字是,《人民文學》的鼎盛時期,發行量曾達到過150萬份。而且《中國新聞出版報》也報道,《人民文學》從明年起要進軍長篇小說,即也要像《當代》
《十月》兩家期刊一樣開辦長篇小說的下半月刊,以解決發行量劇減的問題。姑且不論長篇小說的刊登能否拯救《人民文學》等期刊,這一事件至少見證了文學期刊讀者圈的逐漸縮小和傳統文學處境日益艱難。
還有一個事件也值得我們關註,今年9月9日,由盛大名下起點中文網站發起的“全國30省作協主席小說競賽”活動啟動,阿成、傅恒、葉文玲、談歌、劉慶邦、蔣子龍、秦文君、馮積岐和鄭彥英等各省、市的作協主席們放下身段試水網絡,被稱為中國文學史上裏程碑式的事件。然而,該事件卻被文壇參賽作家群體與網絡寫手韓寒的罵戰搶去風頭,成為國人茶余飯後的娛樂八卦。不管是作家網絡PK,還是兩代作家的“對罵”,都成為了2008年國內最令人關註的文化事件。
另據《北京日報》2008年12月最新報道,就在30個作協主席“網上沖浪”還未果時,傳統作家開始的網上掘金之路傳來驚喜。陜西作家李春平上月與新浪讀書頻道簽約,將自己出版過的圖書《玫瑰花苑》放到網上進行收費閱讀。在新浪上連載將近1個月,這本書總點擊目前已經超過3131萬,李春平的分成收入是10100元人民幣,他因此成為新浪讀書頻道首個通過收費閱讀而獲利的傳統作家。“沒想到這麽快就能掘到第一桶金了。”李春平感到很吃驚。新浪讀書頻道負責人介紹,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麥家的作品《暗算》在新浪讀書連載,點擊量目前已達到9000萬。如果按這個點擊量算,麥家的收益將相當可觀。在起點中文網上又一場對決將展開。這一次,以傳統方式寫作的韓寒出場了,他將和網絡作家格子同台比拼,通過讀者付費閱讀的方式,看誰的作品在網上獲得的支持率更高。這是有10年寫作經歷的韓寒,首次以網絡作家的身份出現,可以說,網絡付費閱讀又找到了一次極具商業價值的實驗機會。
以上三個文學事件和相關數據與前面的互聯網的相關數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證明了網絡對今天文學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傳統的“純文學”在網絡時代遭遇到了別樣的尷尬,傳統的文學期刊已經失去了它作為中心的位置,傳統的作家也失去了它固有的精英文化傳遞者的矜持,而表現出了主動通過網絡媒介向市場和讀者靠近的姿態,這也可以標志著傳統文學進入了一個所謂的低潮時期(事實上,不斷出現的新媒介只會使傳統的文學越來越進人低潮)。
一、網絡對傳統文學的消解
網絡媒介對文學的影響的確不可小視。不過,網絡媒介只是對傳統的文學進行了消解。在消解傳統文學影響力的同時,也建立起了新的文學舞台、文學形式和文學尺度。網絡媒介對傳統文學的影響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
1.是對傳統文學體制權利的弱化。傳統的文學體制在機構上包括各級文聯、作家協會、文學報刊和大學中文系及各級文學研究機構。這些機構形成一股緊密的合力,掌控文學的權利,行使著管理文學生產、傳播和接受的任務。作家協會在各級政府文化宣傳部門的引導下代表官方實施對文學創作的管理,它使一批人成為專業作家,同時也掌握著作家協會的入會權,操控全國性或省市級文學評獎。作家協會所屬的文學報刊掌握著文學作品的編輯發表權,各級出版社掌握著文學的出版權。而大學中文系和文學研究機構掌握著文學理論批評話語的生產、文學史的書寫和文學經典的遴選等權利。其中,作家協會、大學中文系和文學研究機構從某種程度上合作制定著文學評價的尺度£·掌握著文學批評的權利,而文學批評與文學史書寫也直接決定了作家的命名、文學身份的確認。這種傳統的文學機制使文學成了一個利益與權利鬥爭與交換的圈子。一位作者,尤其是基層的作者,要想進人文學圈,發表作品,出版圖書,獲得作家協會會員的身份,獲得各級文學獎項並進入各種排行榜的名次,在人事上,就必須和文學刊物的編輯搞好關系,和作家協會建立聯系,而且還要得到出版社文學編輯的青睞,同時,還要得到來自作家協會、大學中文系和文學研究機構專家、教授和評論家的認可,不然的話,是不會得到媒體的關註的,當然會無法獲得進人文學門檻的門票,也就不能成為一位作家,至少不能成為一位知名作家。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