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幼棣《後望書》花型街燈風波:不可忽略的“細節”(6)

徽州從地圖上“消失了”。


是文化、景區與歷史定位的迷失?

這幾年,專家們一再談到黃山北海景區的“城市化”問題。

根據黃山風景名勝區規劃,應該是“山上遊,山下住”。由於山上的黃山風景名勝區和山下的黃山區行政上分設,互不隸屬。為了使“肥水”不流山下,山上搞了很多賓館餐飲,為了留住遊客,下午索道早早停止運營,致使山上居住的遊客和管理人員不斷增多,景區“城市化”的趨勢加劇。山上人多,就有水源的供應問題,於是就修建大壩引水上山。發展旅遊帶來的很大一部分經濟效益,歸了上市企業,由廣大股東分享、或用來填補其他經營造成的虧損。而黃山周邊地區,並未從黃山的旅遊開發中得到太多的好處,反而有貧困化加劇的現象。

論及景區或自然遺產的管理體制問題混亂、商業化經營的原因,地方決策者均稱國家投入太少,地方政府資金缺乏,無力進行整修和保護,不得不引入“社會資金”,改造基礎設施,以“提升品位”。企業化經營——把自然與文化遺產交給公司經營,“捆綁上市”。身份既是政府官員,又是上市公司的老板,各種好處都佔了,當然樂意。

我在調查中發現,不少景區都有盲目開發的項目,如興建賓館、擴大景點,有負債治理留下的巨額貸款。景區有什麽可經營的?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投入者的回報要主要著眼於“門票”。

門票是最穩定的,只要不斷提價就能增加收入。峨眉山在“上市”時規定,每年門票收入的50%(一年3500萬元左右)歸上市公司。企業的著眼點是經濟效益,是滾動發展,這無可厚非。於是,餘下來的錢,除去管理費用,用於保護景點的資金,往往並沒有增加,反而有所減少。

——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的保護部門都是國家的“事業單位”,在地方“鐵飯碗”越來越少的今天,又壟斷著資源,往往還被有關領導不斷塞進有關係的人員,更顯得機構臃腫,冗員過多。


新華社有一篇內參反映一個著名石窟經費嚴重不足。我問博物館館長,80元一張的門票價格不低啊,而且幾乎是純收入。一個年產值幾億元產值的企業,哪一家有三四千萬的利潤啊?

博物館館長說出了經費不足的主要原因。他說,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時,貸了一些款。本來還貸是有能力的。但門票收入大部分要上交地方財政,這是當地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留給我們的就很少了。博物館有一百四五十人,其實只要一半人就夠了。可現在有用的專業人才進不來,又不得不接收安置領導的關係戶。


泰山前幾年提出要把泰山極頂建成一個“熱鬧非凡的天山人間”。

北京大學教授、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謝凝高是我的同鄉。一次,國家文物局召開了有關文化遺產保護的座談會,謝先生一發言,我就聽出了極濃的鄉音,再後來,就和他成了朋友。從上世紀50年代初開始,他曾數十次登上泰山。他說,登泰山在於一個“登”字,“登山如讀史”,沿途有多少歷史文化遺跡,有多少自然景觀摩崖石刻啊,這些都需要細細的領略。

“五嶽獨尊”的泰山是神聖的。過去連皇帝到泰山都要下馬步行登山,更不用說百官了。

Views: 2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