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判《純粹理性批判》(1781一1787)探究我們如何擁有關於世界的知識。康德從一個先驗(transcendental)的方式去探索經驗(這意味着這個探詢的方式是用來發現讓經驗發生的可能條件)。他認爲所有的知識都必須基於經驗。換言之,只是來源於內心的概念和身體的知覺。因此,康德認爲知識僅僅發生在“經驗的限度”內,認爲所有超出經驗的事物都是不可信的。他因此區分出建立在經驗上的概念(concepts),以及讓這些經驗得以可能但卻沒有相應對像的觀念(ideas)

他認爲觀念控制着概念的工作方式,但卻不能呈現自身。例如,“歷史”(作爲過去運動的全部和所有運動不同關係的整體)就是這樣的一個觀念,因爲它不能通過任何客體或經驗再現爲一個整體。而第一次登月這樣的經驗則可以確定日期、國家和某個宇航員,等等,因此它可以放進一個或數個概念之中,從而可以被看作是一個歷史事件,因爲我們可以用“歷史”這個觀念將其歸類。

在第二批判《實踐理性批判》(1788)中,康德集中討論倫理。他着手推導倫理的基本原則,認爲僅僅只有當行動的動機是正義的,我們就可將一個行動看作是善的。他的正義動機的基礎是“定然律令”(categrical imperative):它認爲人

們應該根據一條人們可以普遍運用的準則來行動。例如,説謊是錯誤的,因爲如果説謊是普遍的,就不可能有真理的可能性,因此交流也就根本沒有意義。那麼,根據第一批判的標準,定然律令是一個觀念(idea)而不是一個概念:它管理行動的所有方面但自身卻並不描述一個獨特的情況或行動。

在認識論和倫理之間康德劃分了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因爲他認爲知識被“經驗的限度”所束縛,超越了這個限度它將變爲幻像或謬誤,所以他爲一個獨立的倫理領域騰出了空間,在這個領域中,人類的自由建立在一個不可以還原爲知識的一因爲它並不是由經驗産生的—“定然律令”上(這是一個可以“應用於”經驗的正式的律法,一個觀念)。

在第三批判《判斷力批判》(1790)中,康德的目標是在前面兩大批判所打開的認識論與倫理的鴻溝上建立一道橋梁。在書本的第一部分,他討論了美學是一種達到其目標的可行方法。自從第三批判出版以來,無數哲學家的討論都圍繞着這個嚐試是否或可否成功。這正是哈貝馬斯和利奧塔之間爭論的核心問題:前者認爲藝術可以讓知識和道德之間得到調和;後者全然不同意這個觀點,並且認爲藝術有一個十分不同的任務。[引自 2 藝術、崇高與後現代]

Views: 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