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雨村·文化地景創造與社群歷史意識(6)

討論: 華人社群的多聲歷史

這六座紀念公園的共同主張是:詩巫是華人先驅在砂拉越或拉讓江的落腳地點。各個群體搜集自己的歷史,並透過公園的石雕來結晶化。也因此,詩巫市議會的官民合作公園計劃成為各個鄉屬群體相互競逐的舞臺。

福州人目前是詩巫占主流地位的群體。他們維系著一套當地的歷史傳統,包括黃乃裳及教會發展的故事。然而,這些故事忽略了詩巫華人社會的複雜構造。興化人、會寧人與漳泉人透過官民合作公園計劃重新主張其祖先的歷史角色,並建立了多樣平行發展的歷史論述。漳泉人強調他們的先驅者是詩巫的創始者。漳泉人也曾在1906年到1957年間擔任詩巫的華人領袖甲必丹。換言之,二次大戰之前,詩巫市區及鄉區的聚落都是分別由各自的社群領袖所領導。

再者,福州人本身也具有分歧的歷史觀點。衛理公會與古田人都展現他們的觀點,舉出許多不同的先驅者與重要人物,例如富雅各牧師、有名與無名的先驅者,以及一位抗日烈士。固然黃乃裳是詩巫福州墾場的創始者,但這些另類歷史彰顯所有人都對這個地方有其貢獻。


文化認同、跨國連結及文化地景塑造

古田、會寧與漳泉的紀念公園全都展現人們界定其文化認同的努力。籌劃公園建設者都與中國祖居地的群體建立網絡。他們安排參訪祖居地的行程,跟當地的人民政府與歸僑聯誼會建立關系。他們將各項努力成果呈現於紀念公園,其中包含了許多來自祖居地的資料。

古田紀念公園妥善運用其較大空間的優勢。設計者將一座沼澤轉變成符合華人文化理想的庭園。詳盡的介紹與當代古田的地圖則提供年輕世代尋根的指引。這座公園不僅整合了更多來自中國的文化成分,更適切地展現他們的在地化認同。

這些紀念公園的建造,也促進了詩巫當地華人塑造屬於自己的文化地景,而且這項工作並非為了促進觀光,而是宣稱各個群體對於詩巫開拓所作的貢獻。


在一個多文化社會之中的妥協

在馬來西亞,民族認同是一項敏感議題。詩巫是砂拉越州詩巫省的首府,因此在國家政治中處在邊緣位置,享有某種程度的自主性,詩巫的紀念公園不太可能成為一個國家議題。盡管如此,紀念公園的籌劃者與設計者都小心翼翼,避免刺激其他族群。

盡管紀念公園的焦點放在華人社群,但是其中的文字都是雙語(中英)或三語(再加上馬來語)。這有助於族群之間的理解,非華人族群可以走進公園,了解更多關於華人的事情。再者,籌劃者也在公園當中納入某些原住民的成分,呈現昔日華人與原住民的和諧共存,例如漳泉園就將其他族群的主題放在石雕當中。


紀念公園與地域國族主義

回到本文前言所提的地域國族主義跟族群國族主義的擺蕩,就整個馬來西亞在2000年代之後的發展,詩巫華人的紀念公園呼應著地域國族主義的趨勢。每個社群乃至於社群內部的聲音都同時迸發,強調自己身為腳下這塊土地的一分子,葬祖先之骨於此的事實。華社一向對於如何達成華人意識感到焦慮,乍看之下,詩巫的紀念公園是華人各鄉屬群體眾聲喧嘩,似乎是背道而馳。然而,各個群體勇於展現其歷史文化特色,卻是華人達成存異求同的自我意識的重要過程。當華人大聲說出各鄉屬群體的歷史及特色、祖先在當地的奮鬥、跟其他族群的互動過程,就能減少彼此的隔閡,尊重差異性。這也是地域國族主義所揭櫫的公民彼此平等、珍惜共同生活經驗的精神所在。

詩巫每年一度的重要文化展演“婆羅洲文化節”可作為當地重視地域國族主義的縮影,當地各族群文化表演團體均熱情參與。其中也包括華人各個鄉屬群體,藉由這場活動認同這塊土地。各鄉屬群體分別設有攤位展售其特色美食及祖居地特產,看起來競爭氣氛濃厚,但更造就親朋好友共食共享的節慶氣氛。詩巫有著令人目不暇給的紀念公園、藝文團體、社團組織、文化節慶等等,既競爭又合作所造就的能量,實則是造就詩巫成為砂拉越文化堡壘的原動力。

詩巫乃至於砂拉越的族群關系,雖然大體不脫離華人享有經濟優勢的格局,但當地人均強調跟馬來人、伊班人及其他土著群體的和諧相處,跟西馬的緊張對立、相互激烈較勁有著極大對比。馬國現任首相納吉從2009年開始宣揚深具地域國族主義色彩的“一個馬來西亞”的理念。筆者在詩巫的朋友認為,他們早就是這個理念的實踐者,人們一向都在同一間咖啡店(飲食攤)享用華人跟馬來人的飲食,相互參與彼此的新年節慶。詩巫華人雖享有市議會的優勢席次,實質享有政治經濟權力,但在紀念公園及詩巫文物展覽館也兼顧原住民的立場,積極協助展現其歷史文化特色。


結論

本文討論了詩巫華人社會的歷史論述、地景塑造與跨國網絡。從2001年開始建立的官民合作公園,包含了關於這些移民社群先驅者的歷史詮釋,這項計劃因此突然變成鄉屬群體的競爭舞臺。地景塑造協助詩巫華人呈現其多音的歷史詮釋,在其過程中,人們也具體呈現鄉屬群體及其祖居地之間的跨國連結。人員互訪與禮物交換,增強了詩巫華人的文化認同。

盡管如此,紀念公園依然處在馬來西亞社會的脈絡之中。計劃的籌劃者與設計者仔細維持他們身為當地人與馬來西亞公民的身分,強調在砂拉越和諧的族群關系。

紀念公園所呈現的各鄉屬歷史詮釋,顯現近年來對各種地方歷史的重視。馬來西亞華人在歷經對抗馬來人族群民族主義,試圖營造華人團結意識,提倡地域國族主義理念的同時,鄉屬認同的意識又再次浮現與增強,並在後冷戰時期的跨國交流脈絡下,從對於中國祖居地的往來,增強了自己對於祖居地的認識與認同感。

詩巫華人得力於他們身處馬來西亞政治邊緣地帶的優勢,利用官民合作公園計劃,以大膽的表現形式來突顯自己的歷史。詩巫華社本身的複雜性,也使得這項計劃意外成為鄉屬團體彼此競爭的舞臺,同時增益在歷史詮釋展現的創意及豐富性。

總結而言,紀念公園各自表述的歷史都是詩巫歷史的一部分,也是馬來西亞歷史的一部分。筆者認為,就華人開拓者的紀念公園而言,透過眾聲喧嘩歷史的展現,有利於華人共同意識的形成、華人與各族群的彼此理解,並實現地域國族主義所揭櫫的公平正義。

Views: 9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