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宗美·論鄧以蟄藝術美學的形意之辨 6

簡率者因其重意不重形,故曰心畫;重物形者自然以視覺效果為主,故曰目畫。由於王維向來被視為南宗之祖,鄧以蟄也圍繞王維及其畫學評論展開了論述分析。他認為王維山水畫以意境為主,後人師法王維主要祖其意境而非其畫法。以意為主不僅超脫跡象,且以山林泉石之「天趣」為宗。同時,王維既是畫家又是詩人的身份,不僅開辟了後世南宗山水畫家必為詩人的先河,而且與「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表現特點相應。由於「畫主外形,詩主內容」,提倡「畫中有詩」其實就是主繪畫重意的表現。

最後,鄧以蟄對畫之形意關係的探究,也與其對中西方繪畫區別的思考有關。在其發表於1935 年的《國畫魯言》中,他由中國繪畫的表現工具——線紋說起,認為中國山水畫畫家最注重胸襟與筆法——這是與西方繪畫的根本不同。他說:

中國山水畫最初是詩人專有的藝術。唐宋山水大家如王維,鄭虔,郭忠恕,范寬,米芾之輩,無一不是詩人。因此中國畫的描寫是詩人的胸襟,不一定是直接的自然。謝赫繪畫六法首重「氣韻生動」,次為「骨法用筆」。若「應物寫形」,「隨類傅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等法,不過是畫家學習的初步。若欲養成一真正畫家,陶冶之功,要與詩人無異。

以胸襟溝通詩人與畫家,其實就是強調繪畫創作要以「意」為主、以「意」為先,中國傳統畫論的「意在筆先」即是此意。所以「欲於中國繪畫中尋求徹底的寫實派終屬無望」。著名畫家、藝術教育家林風眠在《國畫魯言》按記中不僅高度評價了鄧以蟄比較中西繪畫差異的做法觀念,更由此進一步提出:「我覺得西方藝術,形式上之構成傾於客觀一方面。常常因為形式過於發達,而缺少精神之表現,把自己變成機械,把藝術變成印刷物。東方藝術,於形式上之構成,傾於主觀一方面,常常因為形式上過於不發達,反而不能表現情緒上之需求,把藝術陷於無聊消遣的戲筆。其實西方藝術之所短,正東方藝術之所長;東方藝術之所短,正西方藝術之所長。短長相輔,世界新藝術之產生,正在目前。」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交匯的二十世紀初,中西對照的思維視角比比皆是,而鄧、林二人的見解既順應了時代潮流,又有獨到之處。其最終指向當然是彰顯自我民族特色的同時,求得世界性藝術的產生和發展。


結 語

現代著名畫家劉海粟曾在《談中國畫的特征》中指出:「我覺得中國畫的最大特征,就是一個『意』字,所以古人一談到作畫,便要提到『意在筆先』這句話。這個『意』字,包括的內容很廣,……六法論中的『氣韻生動』一詞,可以說就是『意』字的最高境界。……中國畫的第二個特征,我認為是『筆墨』。……其實它就是具體完成和表現出畫面的東西,如果更具體一點,就是憑它來分辨畫家水平的高下的技法部分。

它不能離開『意境』與『形』『神』而單獨存在,所以謝赫把『骨法用筆』兩者合為一詞。」無獨有偶,作為二十世紀中國最重要美學家之一的鄧以蟄,他的書畫藝術美學中也表現出幾乎一致的看法。他說:「骨法用筆和氣韻生動是我國自六朝以來,畫理上兩個基本問題。骨法用筆是技術上的問題,也就是畫法上的傳統的問題;氣韻生動是效果問題,也就是鑒賞的問題。」

Views: 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