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上猶太人的財富課(5)不拘一格為了賺錢

盡管洛維格並無擔保物,但是石油公司卻有著很好的效益,其潛力很大,除非天災人禍,否則石油公司的租金一定會按時入賬。此外,洛維格的計算非常周密,石油公司的租金剛好可以抵償他銀行貸款的本息。這種奇異而超常的思維盡管有些荒誕,但卻使洛維格敲開了財富的大門。

洛維格拿到了貸款就去買下他想買的貨輪,然後動手將貨輪加以改裝,使之成為一條航運能力較強的油輪。他有了新油輪,采取同樣的方式,把油輪包租出去,然後以包租金抵押,再貸到一筆款,然後又去買船……周而復始,像神話一樣,他的船越來越多,而他每還清一筆貸款,一艘油輪便歸在他的名下。隨著貸款的還清,那些包租船全部歸他所有。

洛維格的成功,最關鍵的地方在於他找到了一種巧借別人的“勢”來壯大自己的妙策。一方面,他將船租給石油公司,這樣他就有了與這家石油公司開展業務的背景。有這樣一家石油公司來襯托他,況且每日租金可直接抵付利息,銀行當然樂意將錢貸給他了。另一方面,他用從銀行借來的錢再去買更好的貨輪,然後再租給石油公司,然後又貸款。從這一點上講,他又成功巧妙地利用借來的錢壯大了自己的“勢”,如此往復,借的錢越多,租出去的船也就越多,而租出去的船越多,其“勢”就會越大,而“勢”越壯大,就可以獲得更多的錢。

總言之,猶太人借勢操作確實是經商的一大訣竅。借助別人的力量使自己的能力發揮最大效果,是讓猶太人取得成功的捷徑。

想進入上層社會,就必須賺錢

19世紀末20世紀初,猶太人踏上北美大陸時,大多窮困潦倒,一貧如洗。當時上岸的移民平均身帶15美元,而其中猶太人人均只帶了9美元。剛剛到達美國的猶太人的第一形象就是窮。

貧窮的猶太人的惟一辦法是投資10美元,成為流動的街頭小商小販。他們用5美元辦執照,l美元買籃子,剩下4美元辦貨。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如戈德曼、萊曼、洛布、薩斯和庫恩家族等,都是從沿街叫賣的小本經營發跡起來的。這種發家致富的途徑和方式,對猶太人而言,其實是輕車熟路。

幾代人的時間,美國猶太人的形象大變。作為一個群體,美國猶太人已爭取到了更高的生活水準和收入,在這個富裕的社會中,猶太人是富中之富。從職業公布上看,美國猶太人除商業、金融業外,也大多從事“白領”職業,如律師、醫生……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猶太聯合會和福利基金聯合會所做的“全國猶太人口研究”表明,猶太家庭平均收入為12630美元,而同期的美國家庭平均值為9867美元,達到家庭平均收入水準的猶太人要比美國人平均的收入高28%以上。如果同其他民族群體作作比較的話,差異更是驚人的:猶太家庭平均收人為12630美元,波多黎各人為4969美元,黑人為5074美元,墨西哥人為5488美元,愛爾蘭人為8127美元,意大利人為8808美元。這5個民族群體的家庭平均收入為6493美元。換言之,他們一年賺的錢,差不多只及猶太人的一半!

1974年猶太人家庭平均收入是13340美元,而白種人中非猶太族的全國平均值為9953美元,前者比後者高出34%。同其他民族和宗教群體相比,天主教徒家庭為11374美元,聖公會為11032美元,長老會為11097美元,衛理公會為10103美元,路德教為9702美元,浸禮會為8693美元。猶太人比其他教派的教徒平均要多出3000美元。


美國猶太人由於其可觀的收入,已穩步步入上層階級。在1972年5300萬個美國家庭中,有1300萬個家庭可看作上層階級,而其中的200萬個猶太家庭中,則有一半屬於中上層階級。猶太人只占美國人口的2.7%,但在美國中上層階級中,猶太人已高達7%。

從職業分布上看,猶太人大多從事著較“體面”的職業。

據估計,在美國的50萬個律師中有10萬個以上是猶太人。人們常說:“去請一個猶太律師,他會幫你擺脫困境的。”猶太律師相對於非猶太律師而言具有不可與之匹敵的威力和能力。

猶太人的經濟能量非同一般。在猶太人的歷史上,不管環境多麽惡劣,道路多麽艱難,猶太人總能成功地步入經濟上的上層階級,這似乎已成為猶太人的民族習慣。其中,他們巧妙的做法是,從小投資發展,躍入上層。

這就是他們從經濟入手獲取社會地位的生存技巧和智慧。

推崇現金主義

猶太人賺錢時還有一個較特別的地方,就是遵守現金主義,他們是現金主義的實踐者。

猶太商人做生意,是以現金為標準的,不願意賒賬。他們在對貿易夥伴的信譽進行評估時,首先考慮的是他的公司值多少錢,他的財產可以換成多少現金,然後在此基礎上與其做生意或確定價格條款。他們認為世事多變、風雨無常,一旦發生天災人禍,除了現金鈔票外,其他的東西很難讓人立即東山再起。猶太人註重現金主義,可能與他們長期遭受迫害排擠有關。在許多國家他們都多次遭受排擠,每次排猶活動都會遭到財產沒收,能逃生者多是因為有現金在手。這種歷史教訓使他們形成了持有現金的觀念。

對這一點,無論猶太商人自己,還是其他民族的商人都有覺察。我們先看一則關於猶太商人迷戀現金的笑話:

有一位猶太人,在臨終之際,立下遺囑:

“請將我的財產全部兌換成現金,用這些錢買一張高級的毛毯和床,然後把余下的錢放在我的枕頭裏面,等我死後再將它們一同放進我的墳墓,我要帶這些錢到天國去。”

富翁死後,親人依遺囑準備將死者所有財產換得的現金一同埋進他的墳墓,這時,他的一個朋友覺得這樣太可惜,就靈機一動,飛快地掏出支票和筆,簽下了同等的金額,撕下支票,放入棺材。

他輕輕地對死者說:“夥計,支票金額與現金相同,你會滿意的。”

這則笑話說明了猶太人對現金的偏愛。正如我國的一則俗語所言——“賒三不如現二”,猶太人這種對錢的態度,對我們的現實生活來說大有參考價值。

事實上,在當今的貿易活動中,現金仍是十分重要的,瞬息萬變的市場,風險潛伏在各種買賣活動中,如果忽視了現金主義,往往會導致血本無歸。

所以,猶太商人的現金主義觀念是很有道理的。

徹底采取現金主義,是猶太人的商法之一。他們只信任自己和現金,由此可見現金在猶太人生活中的地位。他們認為,惟有現金才能保障他們的生命和正常的生活,只有現金才能幫助他們對抗天災以及人禍。

猶太人堅持現金到底的做法,在日常生活以及交往中表現得特別明顯。如果你在做生意時與猶太商人打過交道,也許就會明白他們對交易對方的評價。

他們的心中想的是:“那個人今天究竟帶了多少現款?”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對公司的評價:“今天那個公司,換成現款,究竟值多少?”他們關心的是現金,腦子中除了現金,沒有其他的貨幣形式了,他們力求把一切東西都“現金化”。


猶太人的這一保守的觀念,決定了他們的商品交易是力求現金交易的。縱然交易的對方,在一年後確能變成億萬富翁,亦難保證他明天不發生異變。在繽紛復雜的世界裏,有誰能知道明天會是怎樣的?我們人、社會及自然,每天都在變,只有現金是不變的,這是猶太人的信條,也是猶太教的“神意”。

正因為如此,猶太人對銀行存款不感興趣,銀行存款雖然有利息,但利息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利息的增長幅度還不如物價上漲速度快呢。現金雖然沒有利息,但因沒有銀行存款之類的證據,也不需要交納財產繼承稅,所以,現金雖然不增加,但也不減少,對於猶太人來說,不減少就是不虧本的最起碼條件。

在現實生活中,猶太商人也不乏如此愛現鈔的。19世紀的南非首富之一,猶太鉆石商巴奈?巴納特就“始終和現金或現金之類的東西打交道,喜歡鉆石、黃金和紙幣,而不賞識那些被稱為‘股票’之類的紙玩意兒”。

還有英國猶太富商,歐洲第三大食品生產和經營集團卡文哈姆公司的老板詹姆斯?戈德史密斯爵士也迷戀於現鈔。他對售出的東西一般都要求支付現鈔,而購貨時則往往盡可能用股票支付或采取長期借貸的方式。

猶太人之所以奉行徹底的現鈔主義,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在大流散中可以隨身攜帶現金逃跑,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對任何人都不放心,一旦將商品賒出去,拿不回來怎麽辦?如果馬上要逃跑,豈不白白損失?所以,惟有現鈔是安全、可靠和永恒的。

不要對顧客帶有個人成見

在我們考察猶太商人的經商活動時還發現,他們對顧客總是一視同仁,從不帶一絲成見。在猶太人看來,因為成見而壞了可以賺錢的生意,簡直是太過分了。

猶太人散居世界各地,雖然在不同地區會存在分別,但是他們都自視為同胞。無論是住在華盛頓、莫斯科或倫敦等地,猶太人之間都經常保持密切的聯系。例如,住在美國的一位猶太人名叫合利?威爾斯頓,他是一名鉆石商人,他聯合全世界的猶太鉆石商組成一個龐大的集團,其他國的人做生意。又如居住在瑞士的猶太人,利用中立國的特性,同時聯絡美國的猶太人和俄國的猶太人來從事國際性的交易。要想賺錢,就得打破既有的成見,這是猶太人歷代經商得出的訓示,就像金錢沒有骯臟和幹凈之分,猶太人對賺錢的對象也是不加區分的。只要能賺錢,達成生意協議,能從你的手中得到錢,就可以做。在猶太人的腦海裏,沒有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意識存在。無論是資本主義社會裏的猶太人,還是共產主義社會裏的猶太人,為了各自共同的目的,他們可以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共同對付外人。在進行貿易往來時,無論你是美國人還是俄國人,無論你是西歐人還是非洲人,只要這筆交易能給他帶來利潤率,他就可以和你交易。因此,如果有人因他們與蘇聯商人做生意而指責他們時,猶太人會疑惑不解地歪著頭反問:“和俄國人做生意有什麽不好呢?”

在猶太人的觀念中,除了猶太人外,不管是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或意大利人等,一律被稱之為外國人。為了賺錢,不管你是哪一國的外國人,主張何種主義,信仰何種宗教,都是他們交易的對象。他們絕對不會因為對方是共產主義者或者是黑人而放棄一樁能賺錢的生意。


要賺錢,就不要顧慮太多,不能被原來的傳統習慣和觀念所束縛。要敢於打破舊傳統,接受新觀念。試想一下,如果因為同對方的思想意識不同,自己在固有成見的作用下,主動放棄了一次賺大錢的機會,豈不是太可惜,太不值得了!我們知道,金錢是沒有國籍的,所以,賺錢就不應當區分國籍。猶太人聰明地認識到這一點,他們認識得早,所以他們很團結,結合在一起共同賺外國人的錢,這就是他們成功的所在!

猶太人分散在世界各地,如果他們沒有此種意識,卻因為國籍、思想意識形態的制約,而拒絕相互間的聯系,他們的力量薄弱,在世界各地又受歧視,那麽,他們何以對付這復雜的世界呢?他們還能在商業上取得如此高的榮譽嗎?他們能成為當今的金融之王嗎?當然不能!

利用國籍身份巧賺錢

在當今世界上,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商品,包括時間、知識、信息,甚至新鮮的空氣、幹凈的天然水。在猶太人看來,商品就是可以通過交易為他們帶來利潤的任何東西。國籍,這個對大多數人而言多少帶有歷史和民族認同感的東西,在猶太人看來,也不過是一個特殊的商品罷了。通過購買對他們賺錢有利的國籍,他們就可以合法的、堂而皇之的多賺錢。

猶太商人羅恩斯坦就是一個典型的靠國籍致富的人。

羅恩斯坦的國籍是列支敦士登,但他並非生來就是列支敦士登的國民,他的列支敦士登國籍是用錢買來的。他為什麽要買此國籍呢?

列支敦士登是處於奧地利和瑞士交界處的一個極小的國家,人口只有l.9萬,面積為157平方公裏,這個小國有個與眾不同的特點,就是稅金特別低。這一特征對外國商人有極大的吸引力,引起各國商人們的註意。為了賺錢,該國出售國籍,定價7000萬元,獲取該國國籍後,無論有多少收入,只要每年繳納10萬元稅款就行了(不分貧富)。

因次,列支敦士登便成為世界各國有錢人向往的理想國家,他們極想購買該國的國籍,然而,一個小國容納不下太多的人,所以想買到該國國籍也並不容易。

但是,這難不倒機靈的猶太商人,羅恩斯坦就是購買到列支敦士登國籍的猶太商人之一。他把總公司設在列支敦士登,辦公室卻設在紐約。在美國賺錢,卻不用交納美國的各種名目繁雜的稅款,只要一年向列支敦士登交納10萬元就足夠了。他是個合法逃稅者,減少稅金,獲取更大利潤。

羅恩斯坦經營的是“收據公司”,靠收據的買賣,可賺取10%的利潤,在他的辦公室裏,只有他和他的女打字員兩個人。打字員每天的工作,是打好發給世界各地服飾用具廠商的申請書和收據,他的公司實質上是斯瓦羅斯基公司的代銷公司,他本人也可以說是一個代銷商。提到斯瓦羅斯基公司,便想起羅恩斯坦致富的本錢——美國國籍,下面是羅恩斯坦的一段故事:

達尼爾?斯瓦羅斯基家是奧國的名門,他們的公司世世代代都生產玻璃制假鉆石的服飾用品。精明的羅恩斯坦最初便看準了這家公司,只是時機未到,他只好靜靜地耐心等候。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斯瓦羅斯基的公司因在大戰期間迫於德軍的威脅,而不得不為其制造望遠鏡,故法軍決定將其接收,當時還是美國人的羅恩斯擔悉知情況後,立即與達尼爾?斯瓦羅斯基家進行交涉:

“我可以和法軍交涉,不接收你的公司,交涉成功後,請將貴公司公司的代銷權轉讓給我,直到我死為止,閣下意思如何?”

Views: 8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