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文學在生產、傳播並強化資產階級的基本價值觀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功能。尤其是戲劇、小說等文類,由於其形式活潑、通俗易懂和受眾面大等特點,成為啟蒙運動思想解放的有力武器。在摧毀封建階級的偉大事業中,文學家成為革命的急先鋒!
無論是法國百科全書學派,抑或德國漢堡劇院及萊辛劇評,或是雨果的浪漫主義戲劇等。這一過程隱含了兩方面的張力。第一個是民族文學與啟蒙普適價值觀的張力,即是說,通過民族語言文學,在強化民族身份認同的同時,從民族語言文學的角度推進了啟蒙普適價值觀的傳播。
據說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直言,英國寧肯失去印度也不能沒有莎士比亞!這說明一個文學家對於一個民族現代精神的塑造,具有多麽重要的價值,它遠不是地域和物質性存在可以比擬的。
第二個張力是現代性自身的張力,就是作為審美現代性一部分的文學,從贊美啟蒙普適價值開始,逐漸發展到與之複雜的緊張關係,構成了所謂的“現代性的張力”(17)。正是因為這一張力,後來經典的爭論才演變成為一場極具顛覆性的“文化戰爭”。
其二,現代性的體制建構又是經典建構的前提。現代教育的載體是學校,作為教育體制的基本形式,學校及其文學或人文教育,在經典選擇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誠然,經典的現代性建構,不只是學校一個方面來承擔,嚴格地說,應該是廣泛的社會文化機制,相互作用的合力作用。
回到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理論,可以說經典的現代建構,是一個發生在公共領域里複雜的文化過程。這里可以采用一個相關的美學概念來描述,那就是所謂“藝術界”(artworld),提出這一理論的美學家丹托認為,“把某物看作是藝術,就要求某種眼睛無法看到的東西——一種藝術理論的氛圍,一種藝術史知識,即藝術界。”(18)
把這一陳述挪移到經典的現代建構問題上來,我以為也是同樣適用,就是說,把某個文學文本看作是經典,同樣也需要某種文學理論氛圍或文學史知識,那就是“文學界”。後來,迪基將藝術界進一步規定為包含若干系統的制度環境,其中堅力量是一批組織鬆散卻又互相聯系的作家、批評家、文學史家、理論家、美學家等。(19)
如果說文學經典的建構,是一個系統運作的合力作用的產物的話,那麽,在這個系統中,存在於公共領域中的文學界,顯然是比教育界更加直接地,參與了經典形成的建構工作。以霍布斯鮑姆的論斷來看,“發明的傳統”具有“人為性”,經典的現代建構也同樣如此。
社會學的一些發現,很能說明這個過程是如何運作的,特別是鮑曼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立法者”角色的確立。啟蒙運動以降,知識分子登上了資產階級社會,和文化進步的歷史舞臺,在權力/知識的共生關係中,他們逐漸變成為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立法者。”“立法者”的功能不僅體現社會的政治法律層面,同樣也廣泛地體現在文學藝術或美學層面。
其中之一就是偉大的奠基性工作——“文化的發現”(這里我們也可以稱作“傳統的發明”)。“文化的發現”核心就是賦予文化以三種觀念: 樂觀主義(人性的無限可塑性),普遍主義(存在一種普遍適用的完美理想),和種族中心論(18世紀歐洲的思想代表了人類至善的頂點)(20)。
鮑曼注意到,在整個現代時期,美學家、批評家、理論家或哲學家們,牢牢地控制著趣味判斷和藝術判斷的大權,“另一種形式意味著不受任何挑戰地操縱各種機制,以使不確定性變為確定性,意味著作出決定,發表權威評論,隔離,分類,對現實施以限制性的規定。換句話說,控制意味著對藝術領域行使權力”(21)。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些奠基性的立法工作,學校的文學教育如何選擇經典,就會變得沒有標準而無法實施。鮑曼所說的美學家、批評家、理論家或哲學家在“文學界”所做的“立法者”工作,從啟蒙運動到20世紀中葉一直延續著,他們自身的權威性也是通過確立權威的經典及其標準而得以實現,就像我們前引哈里斯關於經典遴選式的作家與經典互惠一樣,“立法者”也是通過立法本身來獲得自己的象征資本和文化權威。
因此,現代公共領域中的文學界的立法工作,完美地實現了知識和權力的相互作用。從表面上看,經典就是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偉大作品,它們隨著時間的流逝,在一個披沙揀金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脫穎而出。
其實不然!如果我們深入到現代性公共領域的文學界運作體制中去的話,就會發現霍布斯鮑姆所說的“發明的傳統”那隱蔽的“人為性”。
(17)參見周憲: 《審美現代性批判》,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
(18)Arthur Danto, "Artworld,"Carolyn Korsmeyer, ed.,Aesthetics: The Big Questions Oxford: Blackwell,1998),40.
(19)迪基: 《何為藝術?》,李普曼編: 《當代美學》,光明日報出版社1986年版,第109—111頁。
(20)(21)鮑曼: 《立法者與闡釋者》,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7頁,第179頁。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