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春吶於 1995 年 4 月的某一夜於酒肆池畔高唱之後,能綿延迄今,為墾丁注入最重要
的一股音樂創作與消費文化活力,在於其百分之百的民間性與自發性,扎根於墾丁,成功占據國家公園地盤,保有的民間自主精神與表演型態,形成「非文化治理」模式下,最成功的民間現代節慶。官方不是沒有試圖收編墾丁的文化活動,這可從「墾丁吶喊」活動的舉辦,或場地管理可見一斑。官方「敵對」態度也可從噪音取締、毒品查緝看出。但終究民間活力勝過官方一籌,在官方來不及介入之前,春吶早已壯大,穩定成長。相對官方舉辦的風鈴季、半島藝術節,春吶以搖滾樂特有的美學特質,吸引著一波波年輕人,從海邊到山谷,在每年四月初的墾丁,集體創造了節慶景觀。
儘管隨著獨立樂團漸與主流市場難以區隔,北部由官方舉辦的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每
年的「獨立音樂大賞」更能吸引亟欲露臉的年輕團體,春吶參與人數不如春浪,門票年年上漲,住宿、交通打結問題可能讓遊客卻步、參與團體知名度更低、水準參差不齊……凡此總總,可能讓春吶前景堪憂,但可想見的未來,墾丁每年四月音樂季節慶景觀仍將持續,空間、時間與商品完美結合的特性,塑造了墾丁音樂祭獨一無二品牌,一則春吶傳奇改寫了墾丁面貌,同時,也是墾丁這個帶有烏托邦境外之域想像的實質空間,塑造了春吶傳奇。
愛丁堡藝術節自 1947 年舉辦至今,能夠聲名遠播,在於維持一貫的目標,推廣、鼓
勵較高水準的藝術活動,將國際文化呈現給蘇格蘭觀眾,並把蘇格蘭文化呈現給國外觀眾,且規劃其他機構不易達成的創新風格與節目內容。(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 2001: 1)亞維儂藝術節首屆藝術總監 Jean Vilar 強調藝術節的價值在於將高端文化(high culture)的戲劇帶給普通人。(Zarilli, McConachie, and Sorgenfrei 2010: 485)從宜蘭縣的財政資源以及地方性活動的角色,童玩節的製作模式容易理解,也應給予讚揚,但從台灣的文化層面來看這個「成功」案例,就覺得可惜了。
再就人氣最旺的搖滾音樂節而言,透過文化治理操作模式產生的貢寮國際海洋音樂
祭,雖締造了人潮,滿足了青少年盛夏消耗青春與體力的需求,抵消了搖滾音樂的「反文化」、「反體制」精神。十二年發展下來,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除了創造可觀的青少年參與人潮,與三十萬人次的流動消費力之外,究竟成就了什麼無可取代的核心價值,得以長長久久發展或論述下去,仍值得思索。
六、結論
台灣現代藝術節慶大致呈現四種類型:
(一)以當代藝文為主軸者;
(二)以傳統祭典為主軸者;
(三)以特定族群、年齡層為主軸者;
(四)以企業界或地方產業為主軸者。
前述四種類型彼此之間並非截然劃分,例如以劇場展演為主的節慶,也經常在週邊增
加民俗或親子活動,而地方性產業節慶或傳統廟會活動亦可能出現藝文展演。熱烈展開之際,各種現代藝術節慶相關論文陸續出籠,每個被選定的節慶案件都有輝煌的成果,也具備多面相的文化意義。提供現代藝術節慶的正當性與當代性,也成為現代藝術節慶文宣、行銷的一部分。
因為受限於政府預算的編列、執行程序,現代藝術節慶的委外、公開招標或發包、經
費核銷有一定的流程,為了消化預算,活動出現急就章的狀況,也不少見。現代藝術節慶活動內容則以熱鬧、吸引人潮為尚,要建立藝術節慶長期營運的機制,依當前政治生態與社會文化環境誠然非容易,也不是短期內所能完成。尤其行政首長有任期與選舉壓力,要他們花幾年時期建立一個機制,而不講求立即性的效果,十分困難。
現代藝術節慶活動,此起彼落,有冷有熱。如果不計較名實之辨,把台灣各種型式的
現代藝術節慶單純視為一種展演活動亦非壞事,到處都有藝文活動,符合藝文推廣的理念目標。然而,台灣現階段多數藝術節慶不足以語此,且容易產生若干後遺症。熱鬧的節慶未必因為活動規劃得宜,展演團體、藝術家節目內容動人,演出精采,或提供觀眾節慶喜悅感,而是主辦單位藉媒體行銷「置入」社會大眾印象之中。
台灣真正以現代藝術節慶作號召者不多,宜蘭童玩節與春吶是較成功的例子。前者由
官方主辦,吸引大批遊客前往,卻鮮少具國際號召力的藝術團體參與;後者以喜歡搖滾樂的青年社群為主力,屬自發性節慶。其他現代藝術節慶其實與一般展演無異,如台北藝術節常有優秀團隊展演,觀眾人口亦以劇場為主,與現代藝術節慶無太多關聯,不過仍值得期待。至於等而下之的藝術節慶也不少,2006 年中國時報(2006 年 3 月 6-12 日)曾就「全台飆節慶」以及各地藝術節慶氾濫的情形,連續一周,每天整版報導,36 雖然批判的部分內容值得商榷,至少印證各地節慶活動所產生的亂象已引起注意。然而幾年來,各種藝術節慶仍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它所呈現的不是演出規模大小、場次多寡、觀眾多少,某場活動成功或失敗等問題,而涉及節慶根本的結構問題。
舉辦現代藝術節慶與文化發展沒有必然關係,藝術家(團體)的出現及其創作展演有
多元的管道,未必要透過各現代藝術節慶,從政府、民間立場,現代藝術節慶亦沒有絕對必要,因為政府施政與民眾福祉息息相關,有輕重緩急與優先次序,浮華、熱鬧卻無文化內涵的活動對社會並無助益。換言之,一旦舉辦藝術節慶,就應充分利用、展現現代藝術節慶的時間、空間本質與節慶氛圍,否則,好好執行藝文教育、舉辦一般藝文展演活動反而實際。
從國外經驗來看,國際著名的藝術節慶皆具備一些特質與條件,例如城市空間環境、
自然景觀,或有豐厚文化遺產與藝術資源,原本就是吸引國際旅遊業的重要「景點」,加上國民生活素質高,喜歡觀賞藝術、參與文化活動。理論上,現代藝術節慶應有其功能性,包括鼓舞藝術創作風氣、提升展演水準、提供市民生活休閒娛樂、藉藝術節慶活動整合社群情感、吸引國內外觀光旅遊人口、促進地方產業發展……。這些效益可能同時具備,也可能各有偏重。
從國際藝術節慶發展來看,舉辦節慶是果,城市空間環境、藝文資源與國民素質是因,透過藝術節慶運作機制整合,使活動能持續進行,發揮更大的效果。台灣則是倒果為因,直接從舉辦藝術節慶切入,以為就能產生立即的效果,吸引大批觀眾,創造經濟效益,卻忽略經營藝術節慶的「因」—基本條件。
政府面對各地現代藝術節慶氾濫的情形,雖曾採評鑑的方式,作整體成果評估。然
而,評鑑的問題設計與實際操作皆有困難。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承辦 2005-2006 年度福爾摩沙藝術節輔導評鑑計畫,針對各縣市主辦的國際文化藝術節進行系統性的活動質性評估檢討,多僅就現代藝術節慶的服務品質、硬體設施、經濟收入(門票、週邊收益等)或顧客滿意度等具體面向作為評量性指標,未能建立評鑑的客觀性與公正性。多年來,尚未有國內、外的專家、學者,能為現代藝術節慶作量性的分析比較。常在媒體上看到藝術節慶熱烈、成功的進行,卻極少看到專家學者、藝文界人士對節慶活動,提出評論或相關性論述。
台灣現代藝術節慶最缺乏的不是空間、景觀與人文環境,而是可作全盤、長期規劃,
累積藝文資源與國際聲譽的獨立運作機制。實質內容亦應著重文化思維與行動,展現節慶最基本的核心—空間感、節慶感與參與者的期盼感,並由此三種積極意涵與現代藝術節慶中的「藝文」特質呼應,亦即以「藝文」的事件,及其網路性、關聯性與公共性延伸節慶活動的空間與時間,凝聚在地氛圍,進而激發所屬社群與外界的主動參與意願。
作者為: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教授
《戲劇學刊》第十五期,頁 49-78(民國一○一年),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TAIPEI THEATRE JOURNAL 15 (2012): 49-78,School of Theatre Arts,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