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雨晴:日本“季題”電影中的季題生命意識論析(4)

二、成長與死亡的審美觀照 


對生命的成長與死亡主題的深刻觀照與覺解,是日本季題電影的又一重要內容,也是日本季題影片在表現自然和人生生命意識中體現出來的民族文化特質。它們有著深刻的人文內涵和審美文化價值。
 

每個民族的文化都高度重視個體人生生命的成長與死亡。不同民族的人們面對不同的自然環境、社會文化、物質與精神條件,在對待生命成長與死亡的理念上也各不相同。日本民族習慣於從自身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與條件出發,獲取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生存智慧。

從生存環境來看,早期日本的生存資源有限且自然災害多發,既培育了日本人向外擴張略、好戰、爭強的侵略本性,也培養了日本人認識自然、服從自然、敬畏自然的謙恭品德。

同時,“河谷的沃土、富饒的大海、溫濕的環境,又給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生活資源,給人們帶來希望與憧憬,所以,他們熱愛自然、珍愛生命、勤勉節約、樂觀向上。”[3]他們普遍養成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的樂觀性格。尤其是自然的季節變化和季節物象的生命情態,給予日本人最為豐富的生命感悟。

日本季題影片中的生命成長與死亡意識,正是這種對自然季節與季節物象生存與寂滅的感悟中覺解的生命意識。日本的季題文化普遍不太關注集體性、社會化的情懷書寫,正如邱紫華說:“中國古典詩歌更多的是由‘物感’引向了抒發人生抱負和理想引向了懷古的歷史感嘆和對社會的關注。和歌由‘物感’(季題)引向了對‘無常’的人生哲學的領悟,引出了寂寞感傷的情懷。”[4]

加藤周一也說:“在和歌裏幾乎沒有批判社會風俗的,在假名書寫的物語中也是極少的。只有在用漢語書寫的時候,日本文人才跟隨大陸文學的習慣,顯示了對社會的關心。”[5]

從日本古典文學《萬葉集》到川端康成的現代小說,東山魁夷的現代散文,以及小津安二郎、北野武等人的電影,普遍淡化了社會化家國情懷的書寫,關注個體生命情懷的深刻感悟。


首先,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是季題影片表達的重要生命成長意識。日本人親近自然、愛戀人生的生命成長理念主要來自季題文化,季題電影延續了這一傳統。

人生的成長像自然季節性植物生命一樣,總是在風雨雷霆中沐浴陽光而成長,不會總是陽光明媚,也不會總是風雨如晦,季節性的自然事物和現象從正負兩面給自然生命以摧殘和養育,自然的兩面性對應著人生的雙重性,人生的季節性成長也像自然界的季節性動植物一樣,既要經受住風霜雨雪,又要領受陽光明媚。

春天的勃勃生機,花朵的綻放也通常隱喻贊頌著生命精神的蓬勃向上,尤其在青春勵誌片中。電影《櫻之園》中盛開的櫻花也是對女學生們追求理想的精神的贊頌,春花代表女性的柔美與堅韌,也象征著人生的樂觀向上與美好。

在《扶桑花女孩》中也有同樣的寓意,面對經濟的頹敗,眾人的不解,女孩們堅持自己的理想跳著草裙舞,舞蹈源自夏威夷,而扶桑花也是夏威夷的州花,朝開夕落,花期短暫而分外耀眼。扶桑花是對青春的禮贊,對生命的頌歌,是理想與樂觀生命精神的凝聚。

影片《大約在雨季》(上圖)講述的是女主角死而復活、重續親情的溫情故事。在雨季到來之時,主人公澪卻出現在森林中,但她失去了記憶,在僅有的6周時間裏,她和丈夫、兒子重續親情。女主角對於愛的執著,不畏懼死亡的勇氣,使得一個悲傷的故事變得溫暖動人。季節的交替與人生生命的交替,在對話中完成詩意象征表達。

Views: 5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