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雨晴:日本“季題”電影中的季題生命意識論析(3)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於1987年出版的一部長篇小說,它既是一部青春期成長的小說,又是一部充滿悲憫情懷的愛情作品,2010年被陳英雄改編成電影。影片講述了大學生渡邊與直子和綠子之間的愛情與性愛、真愛與責任之間的情感糾葛,同時也是直子與木月和渡邊之間的愛情與性愛的純情與困惑。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森林中,渡邊和直子再度相逢和離別。冬季、飄雪、森林,這些季語都是日本文化中的象征符號,它們在無聲地訴說著愛情的迷茫、生命的悲歌。人生的情感和道路的選擇也像大自然一樣變幻莫則,直子在這裏選擇了她生命的冬季,選擇了過去和現在一同死亡;而渡邊在這裏選擇了過去的死亡和現在的新生。

雪域嚴冬的森林,既覆滅了死亡,也孕育了新生。影片在矛盾的困惑和無奈的選擇中,賦予作品種種唯美愛情以濃郁的物哀與悲憫情結。影片《細雪》(1983)《天國的車站》(1984)《情書》(1995)《春雪》(2005)等愛情季題影片都有各種不同的雪季雪山與愛情的互喻呈現。

一度風靡亞洲的純情影片《情書》(下圖)中,渡邊博子躺在雪地裏,對著雪山大喊道:“你好嗎……我很好……”呼喚死去的戀人,並告訴他,自己已不再計較所有的紛爭,雪山成為陰陽兩隔的一對戀人溝通情感的紐帶,純凈而淒美。

此外,四季的輪回、夏天的大海等季節物語符號,也是愛情主題的象征意象。北野武執導的《玩偶》(2002)延續了日本古代“情死”的愛情悲劇精神,女主角佐和子因真愛遭到背叛而殉情,人雖未死卻變成一具活著的木偶,男主角松元終於從世俗功利的婚姻中逃脫,伴隨這具失憶的木偶而殉情。

他們殉情的方式別具一格,一根象征愛情的紅繩牽系著他倆,木偶般地一同走著,走過春之櫻花、夏之大海、秋之紅葉、冬之白雪,最後跌下懸崖,被掛在雪山懸崖的樹上,成為遠離塵坌的一道真愛的祭品。

他們走過四季,也是走過人生、走過真愛。在真愛死亡之後,兩人在大自然中儀式般地殉情。物哀的情調與愛情的悲憫在物我共感中,完成了唯美愛情的悲劇般崇高美的祭奠。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1991)中,大海的形象作為與塵世俗界相對立的象征意象,是片中聾啞的男女主人公寄寓情感、交流情感的地方,無法用言語溝通的一雙男女青年,面朝大海、一片迷茫,勇於走進去,才是人生最有意義的選擇,他們心領神會,一同走進大海、走進人生,也走進了愛情。

大海見證了他們人生的歷練,也見證了他們純潔愛情的成長過程。世俗社會的人們對於他們的真愛幾乎都給予尊重的忘卻,只有這自由自在的大海包容了他們生理上的缺陷,見證了他們櫻花般短暫而又燦爛的真愛。最後,青年茂因為沖浪而喪身大海,貴子獨自站在寂靜的海邊,記憶的碎片逐漸呈現眼前,留給觀眾的卻是無聲的震撼。又一個悲憫的唯美愛情故事消失在大海波濤更替的懷抱。

Views: 3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