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2.通過詞匯聯想進行的投影分析
為了給心理學提供實驗基礎,通過零碎念頭接近個人真實思想的投影分析以“聯想”的名義在19世紀末完成了其理論建構。榮格用字句聯想揭示情結。弗洛伊德由夢的元素出發,嘗試通過個人的自由聯想發現患者的問題。這樣的聯想技術通常包括五(4+1)個步驟:第一步,給眾人以誘導性詞匯。第二步,讓這些人在紙上寫出他們在乍一眼看到誘導性詞匯後所能想到的詞或詞組。第三步,對被引發出來的每個詞匯進行頻次累計,以遞減的頻次整理所有的詞匯。第四步,制作結果圖表,以出現頻次與距離成反比的關系圍繞誘導性詞匯為被引發出來的詞匯安排位置。第五步,即補充步驟。當我們進行更深入的分析時,往往會遇到同現(les co-occurrences)現象。也就是說,會有兩個與誘導性詞匯同距離的詞匯同時出現。由此,我們不難發現詞匯聯想的投影分析實際上同時具有質性、定量和結構分析法的特征。然而這種技術存在一個應用問題,即如果隨意使用該技術,我們將很難確切知曉它所觸及的是哪一層次的心理,是個人還是集體? 亞伯拉罕·莫爾斯(Abraham Moles)是最早在社會心理學領域使用該技術的學者之一。
奧斯古德(Osgood)和他的研究小組在1957年制定了第一個測量意義的工具:語義測量器。根據奧斯古德,語義具有三種維度:第一種是價值:好/壞;第二種是勢力:強/弱;第三種是活動:主動/被動。他在每對形容詞中間都安排了7個強度級的間隔,見表1、圖3。
簡單的數學計算就能使我們得知兩個事物之間的語義距離。這種分析經常被專業的市場營銷人員所使用,它能讓這些專業人員更好地了解市場和制定目標。
(四)社會現象測定法
社會現象測定的目的是為了解釋依照個體對於社會價值的感受所表現出的態度和行為的不同。它的發明者斯坦納(Steiner)要求想象一個空間,在這個空間裏,一門語言中的所有詞匯按它們彼此意思之間的距離被安排在內,見圖 4。
換言之,根據每個人對詞匯都有自身象征認識的認識,該測定在標記法的幫助下定義了每個人對於每個被調查詞匯的態度:喜歡或是不喜歡,願意或是不願意。這些被調查的詞匯被統一放入一個語義空間,其位置安排根據詞匯彼此意思之間的距離。比如,“夢想”比“戰爭”、“絕望”更接近“甜蜜”。選擇空間裏的一些段塊,這些段塊是為了建立記號類型(sémiotypes)。也就是說,是一些圍繞選擇了喜歡或願意的個人聚集而成的社會群體。這樣的群體可以根據其自變量,如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被再度分類。總之,社會現象測定的分析建立在“一些基礎的詞素(詞匯)是由想象物制造(如英雄,怪獸)”的前提下,這些詞素重新匯集了褒義或貶義的語義類型,這樣的分析不僅能夠同時表現一個社會的文化思考和文化行為,而且還能揭示這個社會在當時所存在的一些特殊的社會焦慮。
(五)現象學的研究方法
現象學方法意圖通過大量的經驗觀察獲取認知,它通常與胡塞爾精心準備的現象學密不可分。現象學方法不是實驗法,它重視進入環境的調查、研究者的參與、對行為結構及行為意義的分析,等等。也就是那個被米歇爾·馬費索利稱作是“觀察的親密階段(la démarche caressante de l’observation)”中所包含的東西。與尋求解釋,企圖識別因果的決定性,嘗試把握最可能客觀的現代性科學的要求相反,現象學方法較少關註對於決定性的辨明,它只是關註對於意義和基本結構的探索。它的目標在於理解。它的應用在於推動“回到事物本身(Zurück zu den Sachen selbst)”。現象學方法要求在第一時間將從實際經驗中感受到的東西做細致和成體系的描述,隨後再去關注如何識別和澄清本質的意思。
四、結語
去,西方哲學傳統消極定義想象物,將其視為虛假、不存在、錯誤或非理性,然而由榮格、巴什拉、伊利亞德、吉爾伯特·杜朗等人開創的想象物人類學改變了這種做法,他們為想象物做出了積極的定義。在這些學者看來,想象物是神話思維的產物,神話思維是運行於類比原則(le principe de l’analogie)基礎上的具體思維。想象物通過具有活潑、變化、動力性質的象征影像之間的有效組織被表現。隨後,由吉爾伯特·杜朗、米歇爾·馬費索利等人創建的想象物社會學將個人的集體表現、信仰等置於社會的核心,研究其間的各種機制與效能,從而進一步擴大了想象物的研究領域。尤其想象物社會學聯結了兩者之間存在重大差異的社會心理學和以雷蒙·布東(Raymond Bourdon)、丹·斯比貝(Dan Sperber)等學者為代表的認知心理學。比如,認知主義以人類具有理性,而非想象力為前提;認知主義關註信仰的合理性、合理化,而非原型的深深植根;等等。如今,對於想象物的研究已經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如市場營銷、商品制造、環境保護、城市規劃、藝術展會、體育聯賽、新聞傳播、新/多媒體、行政管理、政治科學、生物技術等,而且這些研究也已經從起初的理論假設階段開始進入實際的應用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倘若對想象物仍然沒有了解或是回應,我們不但無法理解現實的社會變化,也將無法逃避想象物對於我們的現實構建。
想象物社會學有著對想象物最具深刻了解的研究,然而它在目前的發展面臨許多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仍是關於理解的問題。第一,想象物概念源自西方社會生活傳統,深受西方哲學、神話與宗教的影響。對於擁有其他文化背景的學者來說,理解想象物的過程相當於接觸新的認識論思想,因而極具挑戰性。第二,想象物影響範圍廣,功能繁多,在不同領域,甚至是在相同領域內的不同學者都會根據自身的體驗、經歷等,對想象物有著至少會具調性差異的不同理解。第三,想象物是思想實現的現實,是非真實的真實實現,是難以有具象化客體的抽象對象,因此我們的理解需要想象力的參與。第四,想象物的重大發展是伴隨西方“現代性—理性主義”的衰落開始的,然而西方學界對於這種“衰落”的適當性及其後果一直充滿爭議,覆雜性的增加提高了理解的難度。
其次,是態度的問題。英國學者吉布森·伯內爾(Gibson Burrell)和蓋雷斯·摩根(Gareth Morgan)根據“社會科學的本質”和“社會的本質”兩條線索將社會學理論劃分為四種基本範式:功能主義範式、詮釋學範式、激進人文主義範式和激進結構主義範式。[11]不同的範式代表了不同的社會學態度:功能主義範式代表了理性主義態度;詮釋學範式代表了合理性/複雜性態度;激進人文主義範式代表了人文批判的精神;激進結構主義範式代表了現行革命的要求。想象物社會學建立在詮釋學範式的基礎之上,尤其建立在理解社會學(la sociologie compréhensive)而非解釋社會學(la sociologie explicative ) 的基礎之上。這也就意味著,想象物社會學並不關注主觀與客觀之間的區分;相反,它認為既有概念,即理性的過往成就,往往會成為當下認識、接觸或體驗新出現事物的重大障礙。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學者都會認同這樣的觀點,涉及“科學性”的批評意見會被經常、頻繁地提出來。
參考文獻
[1]Sylvie Mesure,Patrick Savidan. Le Dictionnaire Des Sciences Humaines[M]. Paris:PUF,2006.
[2]費爾迪南·德·索緒爾. 普通語言學教程[M]. 高名凱,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3]Patrick Legros,Frédéric Monneyron,Jean-Bruno Renard,et al. Sociologie de L’imaginaire[M]. Paris:Armand
Colin,2006.
[4]E. 迪爾凱姆. 社會方法的準則[M]. 狄玉明,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5]許軼冰. 米歇爾·馬費索利和他的後現代性[J]. 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2).
[6]Gilbert Durand. Introduction à La Mythodologie,Mythes Et Sociétés[M]. Paris:Le Livre de Poche,1996.
[7]Jean-François Dortier. Le Dictionnaire Des Sciences Humaines[M]. Auxerre:Editions Sciences Humaines,2004.
[8]Gilbert Durand. Les Structures Anthropologiques De L’imaginaire[M]. Paris:Dunod,1993.
[9]Patrick Tacussel. Le Fantastique Dans L’expérience Sociale[J]. Cahiers de l’Imaginaire,1995,(11).
[10]Gilbert Durand. Figures Mythiques et Visages De L’oeuvre[M]. Paris:Berg international,1979.
[11]Gibson Burrell,Gareth Morgan. Sociological Paradigms and Organisational Analysis:Elements of the Sociology of
Corporate Life[M]. Londre:Ashgate,2005.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