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世聯:文化產業研究的學科分析(4)

如果把“文化”概念理解為具體的文化活動,這就有了“文化產業”這個概念。思羅斯比指出:“‘產業’一詞在藝術和文化領域中應用的確強調了生產、交易、分配和消費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務的經濟過程。無論藝術家的活動或鑒賞家的品評具有什麼高尚的動機,‘文化產業’一詞在當代的用法實際上的確含有文化生產的經濟潛力的意味,也就是說,文化產業可以創造產出、就業、收入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9]文化產業是經濟活力的潛力在來源,它在許多方面引領著21世紀的經濟發展:消費模式的改變和真實收入的增加都引起了對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務需求的長期增長;在新興的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中,文化產業是重要的內容提供者;文化產業孕育了創意思想和創意表現,它們對創新過程和技術變遷是很重要的;文化產業對就業水平具有重要影響,隨著它的發展,文化產業將有助於吸納經濟衰退部門中所釋放的勞動力。作為經濟學意義上的“文化產業”,涉及到五個議題:

藝術需求——需求來自消費者的品味和偏好,偏好的變化會使需求函數發生移動,而對藝術商品的偏好是累積性的,因此要在解釋對藝術的需求方面取得進展,必須把偏好內生化,以便把當前消費與過去消費聯系起來。這一議題包括需求函數中各種變量、價格彈性與收入彈性所遵循的“先驗期望值”(priori expectations)等。

 

藝術供給——藝術產業可分為營利部門與非營利部門,前者包括流行的娛樂與文化形式,其中經濟動機優先於藝術價值;後者包括一些比較難以領略的藝術形式,這些部分對藝術價值而非經濟價值予以更多的關注。

技術——技術進步對藝術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具有深遠影響,但技術在藝術產業中的作用與它在其他產業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比如在現場表演藝術中,生產率提高的程度,不可能像在制造業中的提高程度那樣明顯。

 

勞動力市場——4個特征。一是在勞動力中,決定從事全職創意工作或能夠從事全職創意工作的工作者相對較少。二是收入分配極度不均,絕大多數從業者報酬不高,少數明星卻攫獲了大部分行業租金。三是正規培訓在決定最終的成功方面沒有其他行業那麼重要,幹中學起著更重要的作用。四是為藝術而藝術、創新精神的內在驅動力、把藝術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和並非藝術工作者所專有的其他方面的吸引力,是藝術勞動市場特有的、與其他行業勞動力市場之間的區別。

商品市場——物質藝術品(油畫、雕塑和其他人工制品)只能由個人創作完成,具有非同質性和唯一性,它們具有可以作為耐用私人商品的效用特征。同時,藝術品構成國家或全世界文化資本的一部分,或多或少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再次,通過區分作為裝飾品的藝術(通過美學性質和裝飾性質提供即期消費功能的藝術品)與作為資產的藝術(通過價格升值的潛力提供收益功能的藝術)——可以抓住能夠滿足購買者效用函數的藝術作品的特征。[10]

 

這五個議題均可以經濟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量化研究,屬於典型的文化經濟學。然而,思羅斯比並未簡單地把經濟學應用於文化研究,因為經濟學強調自我就是一個利益至上的個體單位,這個單位通過與其他個體競爭而成功;文化則強調群眾,通過共同價值觀和合作行為發揮作用。因此,討論經濟學與文化的關系,必須以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區分為前提,比如文化價值不存在普遍認可的計量單位,它是多元的、易變的,並且包含了一些只能通過不可量化的方式加以表達的內容。這是困擾文化經濟研究的一個難題。

一般地說,當代文化經濟學主要包括下列三個論域:1、文化藝術產品的經濟效益問題。2、如何有效配置文化資源以提高文化生產力問題。3、文化是如何影響經濟發展的問題。就文化產業而言,最重要的是第一個論域。而文化經濟學中比較有成績的也主要是表演藝術經濟學、電影經濟、媒介經濟、博物館經濟、視覺藝術經濟、創意經濟、版權經濟、數字藝術經濟等。下面我們以美國學者海爾布倫(James Heilbrun)和格雷(Charles M.Gray)合著的《藝術文化經濟學》一書為中心,對表演藝術經濟學稍稍作詳細介紹。

[9][美]戴維·思羅斯比:《經濟學與文化》(2001),王誌標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21頁。

[10]同上書,第124—134頁。

 

(愛思想 2021-04-09)

Views: 3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