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屈:符號經濟與文化產業的內在邏輯(2)

二、符號經濟:從廣義符號經濟到精神符號學

經濟學家所謂的符號經濟, 一般是指以符號為基礎的經濟活動。在人類歷史上, 迄今為止最為普及的符號體系是貨幣和證券。德魯克把人類的整個經濟活動分為符號經濟 (symbol economy) 與實體經濟 (real economy) 兩大部分。

其中符號經濟是指貨幣和信用, 實體經濟則是指貨物、工作和勞務。[4]符號經濟的最初發展是基地實體經濟, 並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在現代經濟中, 符號經濟產生異化, 逐步偏離實體經濟, 產生了一系列負面作用, 導致泡沫經濟, 因而需要設計一套規範, 既能充分發揮符號經濟對實體經濟的積極促進作用, 又要盡量克服符號經濟的消極影響”。


張曉晶認為, “符號經濟與金融經濟沒有本質區別, 只是後者著重於功能描述, 前者更側重於形式描述。而且, 符號經濟與虛擬經濟、名義經濟以及金融經濟的外延是一致的。”符號經濟指的是經濟符號, 即“貨幣”、“信用”和“金融”的創造與流通形成的價值增值;虛擬資本包括股票、債券、不動產抵押單等。

上述符號經濟的概念所涉及的內容, 其實只是實體經濟的虛擬化過程, 與作為人類文化現象的“符號”一詞並無更多的關涉。

在符號學領域里, 符號是任何能夠代表自身以外事物的事物, 具有十分廣大的外延: 語言、文字、數理符號、意象、音樂、物件、姿勢、面部表情, 以及儀式、習俗等, 構成了極其豐富復雜的符號體系。經濟學家局限於金融學語境中來談符號, 聚集於“貨幣”、“股票”和“債券”及其衍生物, 不足以反映當代人類經濟不斷符號化的歷史發展, 更難揭示文化創意產業的特殊本質和文化經濟的獨特規律。

因此, 有學者提出了“廣義符號經濟”這一概念, 專指符號學語境中的符號經濟, 以區別於金融學語境中的“狹義的符號經濟”。

按照這種劃分, 文化經濟是指意義化的廣義符號經濟, 是以意義的消費為基礎的經濟。“文化的意義只存在於文化參與者的思想之中, 人們只有通過一定的物質中介才能建立文化關係, 並交換和消費文化的意義”。當人類選擇符號作為中介後, 文化從此成為隱藏在“能指”背後的“所指”, 文化與符號是一體化的東西。

這種一體化關係, 正可以為英國學者賈斯廷·奧康納,關於“文化產業是指以經營符號性商品為主的那些活動”提供相互佐證。

“廣義符號學”的概念,有助於我們理解文化經濟與後現代經濟中的知識經濟、信息經濟、體驗經濟和注意力經濟等,一大堆近似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但對於以精神內容生產的文化產業來說, 其概念仍然過於寬泛, 難以明白清楚地揭示其精神生產、內容產業的本質屬性。因此, 我傾向於用精神符號學的概念,來作為探討文化創意問題的基礎。

 

符號學是“研究意義的學科”, 但“意義”這個詞具有兩種不同的涵義, 即“指稱性”意義和“價值性”意義。指稱性的意義, 即一般人所講的“意思”、“含義”;“價值性”意義則是指精神內容方面的涵義。當人們討論人生的“意義”時, “意義”這個詞包含的就是精神的價值性。研究符號指稱意義的符號學, 常常被稱為語義符號學, 其研究範圍包括人類的全部符號過程, 甚至還包括動物指號、物理指號和植物指號, 而當符號活動偏重其價值性意義時, 就是精神符號學研究的領域。

人的符號世界並不只是客觀現實的概念式映射, 人類在創造反映客觀符號世界的同時, 也創造了一個表現主觀精神的價值符號世界。在反映世界、映射環境的符號行為方面, 人與動物、植物的信號行為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而在表現主觀精神, 塑造價值世界, 即作為精神世界的表征方面, 人的符號行為才真正區別於動物。卡西爾講人是“符號的動物”, 是在嚴格區分人的符號行為與動物的信號行為基礎上對人類的定義。動物只對信號 (signs) 作出條件反射, 人則能夠把“信號”加工改造成為有價值、有意義的“符號” (symbols)

(本文轉自:《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7年第1期)
作者簡介:李思屈,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
原標題:《李思屈:符號經濟與文化產業的內在邏輯》

Views: 21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