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全《深度文化旅遊城市》坎帕拉

烏干達的首都,全國最大的城市坎帕拉,位於國境中南部高地上,座落在維多利亞湖北岸,城區距湖岸僅11公里,全城建築在7個山頭上,海拔1190米,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雖然臨近赤道,但氣候並不炎熱。維多利亞湖碧波蕩漾,岸邊棕櫚搖曳。城區建築宏偉,街道寬闊,樹木蔥鬱,鮮花常開,景色秀麗。坎帕拉被稱為烏干達的縮影,烏干達因是「東非高原水鄉」而被人們稱為「非洲的明珠」,而坎帕拉則又被人們稱為「明珠中的明珠」。

在當地民族語言里,「坎帕拉」有「羚羊山」的意思。據說,最初這里是一片荒山,山上長滿了茂盛的牧草,許多動物在這里自由生存,尤以羚羊的數目為最多,這些羚羊時常成群從這座山跑到那座山,故稱為「羚羊山」,或「羚羊之地」。坎帕拉曾是歷史上著名的烏干達王國(也稱布干達王國)的王宮所在地,傳說烏干達王國國王經常在閒暇時在這里放牧羊群尋樂。

坎帕拉是非洲地區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城市。從公元10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是烏干達歷史上統一的強盛的烏干達王國時期,坎帕拉一直是烏干達王國的都城。坎帕拉城內歷史文物很多,在各個山頂上,至今仍保留著建築宏偉的宮殿、寺院和教堂、陵墓等。建於1913年的聖保羅大教堂,為基督教新教教堂,是一座紅色穹頂的建築,座落在納米倫貝山頭,宏偉壯觀。建於1925年的盧巴加教堂,為羅馬天主教徒的祈禱地,頂端有兩座綠色的鐘樓,座落在盧巴開戈山頭上,富麗堂皇。建於1948年的基本利清真寺,為伊斯蘭教信徒的禮拜場所,整體為白顏色,座落在基本利山頭上,巍峨典雅。此外,還有卡蘇比山上的卡蘇比陵墓、麥克勒里山上的麥克勒里學院、恩薩姆比亞教堂以及一些印度教的廟宇等。這些文化古跡,已成為坎帕拉悠久歷史的見證,也使坎帕拉在充滿現代化的色彩中保持著古香古色的風格。

坎帕拉曾在1890年到1905年淪為英國殖民統治的據點。自烏干達於1962年獨立以來,坎帕拉城市建設不斷得到發展,如今它已擁有77萬人口,是烏干達政治、經濟、商業和文化中心。雖然烏干達是非洲東部橫跨赤道的內陸熱帶國家,但是因坎帕拉地勢較高而氣候涼爽,終年如春,花木爭艷,綠草似茵,宛如一座山丘花園。一幢幢房屋依山勢起伏,層層掩映在片片翠綠之中。站在全城最高的克洛洛山之巔,眺望四周,全城各山頭盡收眼底,宏偉壯觀的議會大樓、國際會議中心和政府各機關整齊地分散在納卡塞羅山上,近處山腳下的烏干達國家博物館、獨立廣場、獨立紀念碑等歷歷在目。東南郊的維多利亞湖,水域廣闊,波平似鏡,帆影點點;

湖濱山坡上森林密佈,一幢幢非洲式別墅座落其間,環境幽靜;山腳下有草坪、高爾夫球場等,是散步或從事運動的理想地方。坎帕拉正是以它那悠久的歷史、絢麗的風光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而成為非洲的一處旅遊勝地。

在非洲,坎帕拉還有「芭蕉城」的稱號,這是因為坎帕拉大街上到處都是綠色的芭蕉樹,而且品類繁多,姿態各異,莖粗葉闊。當地人十分喜愛這種用途廣泛的芭蕉樹。芭蕉是一種多年生植物,在炎熱的非洲地區,新苗出土後,生長得很快,只須稍加管理,便一年四季可以收穫。芭蕉一般不生吃,可以烤熟或燉熟後吃,也可以磨成粉製作成各種糕點,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食糧之一。坎帕拉居民還用芭蕉釀製啤酒或燒酒,並用曬乾後的芭蕉葉來包裝米、豆、咖啡、甘薯、煙草、鹽和蛋品等。芭蕉葉還可以用來編織盤子、帽、涼鞋以及母親下地勞動時安置小孩的帳篷等。大雨滂沱的時候,很多人手撐著巨大的芭蕉葉安然行路。青翠整潔的芭蕉樹,還可以起到淨化城市空氣、美化城市環境的作用。芭蕉樹同高大的棕櫚樹、濃密的芒果樹、芳香的花木、大片的草坪交織在一起,將坎帕拉裝扮成一座空氣清新、蒼翠似海、絢麗多姿、風景秀麗的熱帶城市。在坎帕拉,大街心巷,芭蕉樹競相生長,棵棵莖高葉密,濃蔭如蓋,而且姿態婀娜,亭亭玉立,招人喜愛。

Views: 3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