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寶德《風情與文物》《兩個中國陶瓷收藏的故事》(2)

得道者多助,霍爾的興趣,使若干墨爾本出身,在海外事業成功,對中國藝術有興趣的人,給予他一些幫助。一位發了財的律師一口氣捐了八十八件陶瓷,自漢初至清末,樣樣都有。這當然激發他更高的興致,努力於中國古器物的收藏。這時候,中國正值大混亂的時期。軍閥割據,很容易混水摸魚,一位住在中國的澳洲軍官名柯林斯者,答應為霍爾負責收集。

柯林斯描寫當時中國的情形,很多唐、宋的古墓被挖掘,陶瓷雕刻甚多,但對該等古墓的背景資料一無所知。歐美人士已把存世的中國藝術的佳品搜羅一空,就等著看挖出來的東西了。日本人更派了代表到各地去查詢任何高級古物出土的消息,可以與歐美的博物館競爭。如果澳洲要分一杯羹,非在當地駐有專負收集之責的人是辦不到的。柯林斯為霍爾在當地以甚低的價格收集了不少名貴的古器物。

 

收購的這批漢唐古物是不錯的,但該館某諮詢委員接受一位骨董商的意見,卻認為這些古物都是假貨,而引起一場爭辯。中外一樣,博物館遇到外界指責時,沒有人追問指責者是否有資格發問,一味的要求博物館改善。霍爾館長沒法子為這些古物的年代提出鐵證,只好要求大英博物館的專家胡伯遜氏提供意見。胡氏是一位學者,認為該館自己應該聘請專家,因為陶瓷年代的判定是一種學問,有時新資料的出土,會改變原有的看法。這樣的答覆無異於火上加油,使諮詢委員會對霍爾失去了信心,收購的撥款中斷了兩年。

後來愈爭愈烈,霍爾被迫把十六件最得意的漢、唐古物運到倫敦去鑑定。鑑定的結果,古墓出土的十四件均真,而其中十二件為優良品。霍爾打了一個大勝仗,那位咄咄逼人的骨董商啞口無言了,但該館的珍貴收藏中的七件卻因運送不幸破損而需要修補。


到了一九三〇年代,維多利亞國家畫廊的中國收藏主要是一位肯特先生的貢獻。這位先生在中國服務多年,對中國的古物著迷,收藏了很多,知識又十分豐富,且品味甚高。他是墨爾本人,所以就把收藏品一百三十幾件借給國家畫廊展覽。展覽的結果非常轟動,參觀的人群使肯特感動之餘,就全數捐出來了。不但把收藏品捐出來,連自己也捐出來,正式投入該館的工作,成為第一位東方藝術的監理人(Curator)。肯特在該館的二十幾年間,建立了陶瓷以外中國美術的收藏,充實了中國陶瓷的收藏,而且明智的以陶瓷的收藏為該館的主力。

Views: 1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