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寶德《風情與文物》《兩個中國陶瓷收藏的故事》(1)

最近因為公務到紐澳、日本一行,旋風式的在十多天內走了七、八個城市。不停的轉換地點,上下飛機,進出海關,頗感到旅行的勞頓,很幸運的,在紐澳,正是初夏的季節,天氣很好;到日本,則為深秋,然而也尚晴朗溫和,出門在外,不時感到愉快的陽光與碧藍的天空,是臺灣所少見的。

在緊湊的旅程中,我也抽暇逛逛美術館,曾在澳、日看到兩個中國陶瓷的收藏,讀了他們的說明書,覺得很有啟發性,在此介紹給國內有興趣於陶瓷或有志於美術館工作的朋友。

 

1.

 

我旅行的第一站是澳洲維多利亞的首府墨爾本。第一天的行程是拜訪墨爾本大學的地質館,辭出時天色尚早,決定利用時間去看看他們的美術館。維多利亞州的組織中,有一個藝術部,專管各種藝術與博物館的建設。聽說藝術部對藝術較有興趣,所以花了不少錢在美術館與歌劇院等的興建上,是值得一看的。他們的歌劇院與音樂廳建造得很搶眼,我並不十分喜歡,但看起來他們是花了些心思,又花了不少鈔票。而美術館外形比較平實,內部也算明朗簡潔,比古老的「維多利亞博物館」來要順眼得多了。

我沒有想到在這裏(正式稱呼是維多利亞國家畫廊)居然有一點中國藝術的收藏,其內容大體完備,也尚精緻。在邊遠的澳洲的荒涼的大地上,英國人開拓殖民地,建造城市、設立畫廊,我預期看到的,一是澳洲近百年來的本土藝術,二是殖民地的官員所輸入的英國及西歐的藝術,沒想到居然在相當顯著的地位,展出了中國的陶瓷與銅器、字畫。當時是在怎樣的情形下,進行怎樣的收藏呢?


原來該館的中國陶瓷收藏完全是一個人的努力所促成的,他是該館十九世紀、廿世紀之間的館長霍爾先生。在當時的十九世紀末期,中國的藝術在英倫已大受讚賞,霍爾大概是受了英倫風氣的影響而特別喜歡中國藝術的,但是他擔任館長的初期該館已經有一點東西了,大多都是清末的瓷器及在中國隨處可見的佛像與繪畫。

他上任不久就發現雪梨的拍賣場上不時出現中國古代的器物。因為清末以來,澳洲人也有不少人參加了掠奪中國文物的行列,這些東西帶回國去,有一部分在市場上轉了手。霍爾先生對於中國古物並不甚懂得,但他以美術館長的直感,覺得這些東西是珍貴的,就爭取預算,找到一位骨董商的協助,選其精美者購買之。當時他買的器物,每件平均二十英鎊,在民國初年,這是很可觀的數字。

Views: 2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