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惠柱: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人才培養國家體系 (2)

據歷年《中國教育年鑒》,藝術類本專科在校學生1978年是5600餘人,2014年是1892101人,與全國大學擴招的總倍數相比,藝術專業擴招的倍數高出了十多倍;不少綜合性甚至工科大學都辦起了藝術專業,讓千百萬青少年圓了他們的父母那一輩遙不可及的藝術夢。對於這樣的高速發展以及與之互為因果的“藝考熱”,社會上一直有各種議論。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陳傳席的看法比較激烈:“教育部應該有一個死規定,什麽學校應該設美術系,什麽學校不應該設美術系。沒有死規定,中國的人情關係多得很。現在有的學校書法專業設了博士後點,培養了很多博士後,書法專業需要那麽多博士後嗎?硬性規定是必要的。我建議砍掉80%的美術系,中國不需要那麽多美術人才。”[1]

 

應該像陳傳席教授建議的那樣砍去許多“供過於求”的藝術院系嗎?四年半過去了,國家教育部基本上沒有那樣做。盡管2018年初有些變化,包括南京大學、西北大學、福建師大等名校在內若干所院校的“藝術學理論”點被撤銷,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針對的僅是研究生學位點[2]。總體上全國各地各校各門類的藝術系科還是在增加中,同一個教育部文件(學位〔2018〕3號)又批准了浙江大學、同濟大學、東北大學等校增列藝術學理論的學位授權點。因此,所有這些變化總體上都屬於“動態調整”。

在我國十四億人口中,藝術人才的總數並不是太多而是還很不夠,缺口相當大。舉一個戲劇界的例子,大城市的國營劇團往往演出不多,賣票不易,每年吸納不了多少藝術院校的畢業生;而為全國各地老百姓提供大部分戲曲演出的是民間劇團——俗稱“草臺班子”,他們基本上完全得不到高校培養的人才。

今年元宵節前我們去福建南部實地考察,在鄉村戲臺上看了十幾出戲,高甲戲、莆仙戲、歌仔戲、木偶戲,大多是民營職業劇團的。多數演員一晚上常要串幾個角色,還要每天換戲,排練時間也很短,卻並不擔心忘詞——字幕的背面就是給演員看的提詞屏,不用背熟也沒關係。

他們演的還都是古裝大戲,很多團一年演出三百多場,最多的甚至超過360場!但這些戲劇界的勞動模範全都沒有受過藝術高等教育,連進類似中專的藝校學過的都很少,不少劇團的骨幹也就是受過了幾個月文化館的藝術培訓。我們在閩南親眼所見的這一現象並非孤立的個案,全國農村程度不等地都存在。

注釋:

[1] 續鴻《陳傳席:減掉百分之八十的美術系科》,《中國文化報》,2014年9月5日。

[2]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布<下達2017年動態調整撤銷和增列的學位授權點名單的通知>》,《新京報》,2018年2月28日。

Views: 2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