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中國文化的“巫術化”及其後果(3)

說精英階層“巫術化”了,其實指兩種精英,即精英和反精英(反精英的也是精英)。回到“氣功大師”的案例。沒有精英們的需求,就不會產生相應的“氣功大師”。但是,反精英的精英何嘗不是這樣呢?諸多今天嘲笑這些“氣功大師”的,不是也多次“面見”(或者專門拜訪或者“不期而遇”)這些“氣功大師”嗎?反精英者也有著同樣思路、同樣的目標。 

每當這樣的事情發生,總會有另一類精英來批判倒了霉的精英。不過,結果總是一樣,即用一種心靈雞湯來替換另一種心靈雞湯,並且兩者之間根本不會有本質性的區別。實際上,在沒有科學精神而文化被普遍“巫術化”的情況下,這樣的事情一直會循環往復地進行下去。1980年代以來一代又一代的“氣功大師”的湧現就是經驗證據。

 

文化和思想的創造者首先出了問題,而傳播者更是推波助瀾,往往能夠把“巫術化”的東西,以最快的速度傳播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傳播者不僅包括傳統的媒體和學校等平臺,也包括今天的社交媒體。實際上,在社交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是傳播者,那些具有數十萬甚至百萬粉絲的“公共人物”,本身就儼然是一個巨大的媒體平臺。 

傳播者千千萬萬,但商業化是他們的共同特點。今天,很多表面看來非常嚴肅的官方網站,都能連接到那些被法律禁止的網站。在商業化社會,賺錢是最重要的。因此,傳媒的關切點不再是思想,而是人們的眼球,吸引越多的眼球表明越豐厚的利潤。今天的各種網絡用語層出不窮,但很難說是文化創造,大都是搞庸俗化,糟蹋文化。以庸俗為榮是當今媒體的最顯著特點,連官方媒體也不能避免。

 

看看今天中國的記者群體就能了解媒界的很多情況。在很多社會,尤其是西方發達社會,記者本身就是一個好學者,是知識創造者,對事物具有判斷能力,懂得傳媒的社會責任。而中國媒界記者大部分都是剛離校的年輕人。他們精力充沛,走南闖北,報道著社會所發生的事情。

但是,他們沒有足夠的經驗,對事物缺少判斷能力,一些人因此只憑吸人眼球的“言語”。這是體制的毛病,有經驗的記者要不走上了領導崗位,意味著離開業務,或者轉行到其他行業。在西方,記者從二三十歲到七八十歲的都有,這不僅僅是年齡的等級,而是知識的等級。年長者的經驗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與年輕人的精力和對事物的敏感相結合,很多報道本身就能傳達好的思想和知識。

Views: 1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