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賁·互聯網時代需要學習怎樣的知識(下)

愛因斯坦說,“信息不是知識”,但他並不崇拜知識,他說,“關於‘是什麽’的知識無法打開‘應該是什麽’的大門。”按照愛因斯坦的標準,今天學校里傳授的大多是“不是知識的知識”(僅僅是“信息”)或者與“智識”相去甚遠的知識,例如,《獨立宣言》里“美洲”和“自由”出現過多少次?你能完整地背誦幾首詩、記住多少重要的年代、知道多少名著里的人物、知道多少問題的標準答案、會演算怎樣的數學題、記住了多少英語單詞或語法規則等等。

英國哲學家麥克斯韋 (Nicholas Maxwell)寫過好幾本討論大學知識的書,他提出,大學需要以提升“智慧”來代替單純的“知識”積累。智慧又可以叫做“智識”,是一種特別需要有意義和價值來導向的求知過程,他的目的是認識處於物質宇宙中的“人類世界”,幫助學生探究並認識人類世界的豐富性、生存意義和人生價值。

智識的導向可以幫助我們區分技能性的知識與體現人類價值的真正知識(智識)。例如,電腦傳媒技術知識必須在道義價值的指引下才能成為一種真正有意義的智識。是有智識和智慧的人創造發明了讓人類能普遍受惠的互聯網,而僅僅有技術知識的人卻可能是在破壞它,他們從事的是在互聯網上挖坑築墻,或者欺詐、販毒、賣淫的犯罪活動。愛因斯坦說,“人類真正的智識表現為想像,而非知識”,他指的是是造福人類而不坑害人類的想像。


在人類的文明進程中,智慧一直被視為一種“美德”,而非只是“能力”。智慧是人的一種“入世”而不是“避世”或“出世”的方式,這就是說,智慧是人類在生存世界里有價值導向,有問題意識的知識。羅馬神話里的密涅瓦(Minerva)是智慧女神,是從大神丘比特的腦袋里生出來的。她把造福人類的紡織、縫紉、制陶、園藝等技藝帶到人間,她的象征是能在黑夜里看到前方的貓頭鷹。知識的對立面是無知,但智慧的對立面則不是無知,而是愚蠢。無數的歷史事例告訴我們,很有知識的人會因為沒有價值信仰而非常愚蠢。

互聯網時代的學生,他們最需要學習的是有價值導向和問題意識的思考能力,而不是那種被叫做“知識”,其實不過是唾手可及的現成信息。以培養這種能力為宗旨的人文教育因此變得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專業教育可以告訴學生“是什麽”和“怎麽做”,而人文教育則告訴他們“應該怎麽”和“為什麽”?惟有如此,學習才能從“求知識”提升到更有意義和更高一層的“求智識”。

Views: 2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