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節是以燈著名的一個節氣。但在都市中我們所見到的是電燈光現映著的各色紙花牌樓,和由霓虹燈的線條里放射出的耀眼的晶光。像廊房頭條幾家燈店門口擺設著的各種動物形狀的紗燈、宮燈和八個一套的周圍由工筆繪成《西遊記》、《三國演義》故事的四角方燈,雖也美麗,卻究竟帶些貴族氣,遠沒有這僻野山村里的燈棚夠味兒。

說是燈棚,燈的種類並不多,只有兩種:一種是以長粗麻繩吊在棚頂上的四邊有硬木鑲框的玻璃燈,八個。樣子頗古老,記得畫得是二十四孝故事,那是用彩漆塗抹的一種粗笨畫法。一種是用竹篦做骨架的紗燈,形狀滾圓,徑約尺許,是拿三根長度相等的木棍沿著墻腳支在地上的,四個。顏色是紅紅的,土人又管它叫“氣死風”。這兩種燈都用蠟點燃,光焰不定。然而在這種氛圍里所呈露的一切,顯著極其素樸而帶些神秘性,這便是它的好處。

不過燈棚的值得敘寫的中心還不在這個。第一,在白天展覽著的七十二司圖畫,表現得是那麽深刻有力量,就是你曾經受過科學洗禮的人,見了也不由得打一個冷戰。鄉下的老太太們永遠是拿這個當她們的教育兒孫的材料用底,其效用等於學校里面的理化掛圖。第二便不推那例年一次的民間音樂之演奏了。

這里所謂民間音樂,便是流行在河北省各縣鄉村的一種俗劇名叫“硼硼”。腳色簡單,並且用不著換上戲臺上的服裝,就仿佛都市中的“清唱”一樣。輔佐的音樂,一支特制的胡琴,一對管理音節快慢的拍板就夠了。

演唱的時間總在晚飯之後各家快要掌燈的時節。先是街上的塵土被小孩們來回的跑跳給抖揚了起來。這里那里喧嚷著今晚主角的名字及其所演的劇目。隔不多遠搖蕩在空中的殷紅色的上面寫著“慶賀燈棚”、“五谷豐登”等等字樣的旗幟在風的腳下擺動,正給這里的村民一種活潑的象征。男的、女的,三五成群像進香似的往有胡琴音響的處所走去。

“啊,老媽兒開嗙唱起活兒來哪”。

棚為席制,它的總面積並沒有一座都市劇臺大。棚的後面,那座只一間門面的五道廟權且作為暫時的後臺。饒是這樣,尚有乾跺著小腳擠不進去的女人扒著席縫往里窺探呢。則其感動村民心理之深,可想而知了。

戲臺並沒有,只在平地上幾個角色連上奏樂者圍著一張八仙桌子哼哼唧唧的唱著、拉著,打著拍子。距離他們的背後不遠,便有一座新用黃土堆成的大竈,火焰正在熾盛著,四五個紅舌頭伸出來攢進去地在孔隙處搗鬼。雖然習慣上是男女分坐,而且門口外的長凳上還坐著兩三位撐著空槍的保衛團丁在彈壓秩序,卻是在這群眾里並分不清顯然的男女界限。大概是最前列的那一扇弧形的窄窄凳子都是由各家婦女預先搬了去的,這自然地成了她們的包廂了。女人們都靜寂地聆唱,至多是回過頭來向同伴們笑一笑,小孩子擠不進去,多是在人的夾隙中像蛇一般地攢過來攢過去;男人們大半是直著脖子喊好,作一種傻樣;目的似乎不在聽戲,而是像給異性一種表示。在春風般的空氣里,攙和上鄉下人一輩子不洗澡的皮膚汗味,女人頭髮上的油香——這便是燈棚之所以“勝”的極峰了罷。

這風俗,在故都與綿亙著的西山脈絡中間的百多個村子,是普遍的呈露著。日期是由舊曆正月十三日起,上元節一晚最熱鬧,總要鬧到深更半夜才散,是一年中鄉民睡得最晚的一天。

恰好在小姑娘們清脆的“太平鼓”聲消歇了之後,添上這麽一場最後的歡欣。於是,年也過了,節也過了,鄉民又開始他們一年的耕種生活。

靠著最熱鬧的十字街頭的墻上,新貼出一幅長約二丈的黃紙條。頂上稀疏地有這麽幾個字:

“闔村公益舉辦燈棚收支總賬明心清單”。

載第1卷第9期(1935年1月20日出版)

Views: 3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