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藩《旅美小卷》泥土的芬芳

浮士德坐在書齋里,面對著浩如煙海的典籍,猛然覺得自己的年齡早已嗅到泥土的芬芳,以有涯追無涯的把戲,業已逐漸悟及。“生命是甚麽?我們來到世間干甚麽?知識是甚麽?我們有知識又為甚麽?”問題如一波一波的浪花;思想如一片一片的潮水,賢哲的微言與點金的魔術全禁不住一個人對生的畏懼與對死的悲哀。

此時,魔鬼的召喚響起,浮士德墮落了。

一個人自從有知識起,就逐漸聞到泥土的芬芳,有這種感覺的人,不僅是浮士德一人。然而為甚麽成千成萬的文學家、藝術家、哲學家,尤其是科學家,卻在此無垠的沙漠中不僅跋涉得並不疲勞,而且欣賞得怡然自得呢?

一些應用科學家為賺無窮之錢,或為得不朽之名,這些,我們易於想像到;一些文學家,為沈緬於古人情感之中,或陶醉於名著思維之內,這些,我們也可以體驗到。而那些終生以幾張紙一枝筆為伴的純粹理論研究者,無功利可言,卻所為何來呢?

不論哲學家也好,理論家也好,他們都有可以賺得較多錢的才能;也都有可以使知識變為實用的能力。而不此之圖,他要研究物質的生成,星光的來源,宇宙的膨脹,時空的關系,終其一生,解其始終不解之謎,為甚麽?這是魔鬼嘲笑浮士德的原因。


這個在我內心里醞釀了許久的問題,似乎在幾個啟示中得到了解答。


在第二次大戰中,領導英美整個科學界的布許博士,他在一篇退休演說中說:“而今所以還仍有研究純粹科學的人,以畢生之力,追求一渺茫希望,這股內在的動機是來自一因素,此因素即是信仰。我們對所看所感的東西,所以具有推理能力與推理興趣,都是一種信仰的行動。因為推理是奠基於未經證明的前提。所以所有科學家都有一股神秘的東西,在自身之內。”

這如果出自一位神學家的口中,是不新鮮的;而出自發揚運作數學,發明布許分析機,積極發展雷達,領導造出原子彈來的布許博士口中,卻是耐人尋味的。

愛因斯坦說:我們所能經驗的,最快意的事情是神秘。這是產生真正藝術與真正科學的基本情感。我認為宇宙宗教情操,是純粹科學研究的最有力的鼓勵,克波勒、牛頓,能夠於孤獨寂寞之中努力建造天體力學,是基於對萬象森然的宇宙之湛深的信念與理解的渴望。

這是產生真正科學家的理由,也是答覆魔鬼的神咒,有這種境界的人,才有能力談科學,才有能力作科學。

我們可以很容易的找出態度篤實的科學家,都是以鞠躬盡瘁的精神,作死而後已的努力,而他們口中所流溢出的情感上的滿足,卻是極富於宗教氣味的。

建立整個自動機械系統,其影響足以比擬瓦特的功勛的科學家伯朗,他說:“這個反饋控制原理是宇宙原理,已觸及宇宙奧秘。”利用張量分析拓展整個電路數學的克良,他也說:“這一套並不是我所能造的,是宇宙的秘密。”

浮士德與魔鬼戰鬥了無數次,魔鬼是戰敗了。魔鬼戰敗了以後,縱然依舊要聞到泥土的芬芳,縱然依舊要感到人世的苦痛,但是一個學者卻能發憤忘食,樂以忘憂起來。

我們國家現在是沒有科學,其實豈僅沒有科學,而是根本沒有學術;所以沒有學術,是根本存在著魔鬼。魔鬼是甚麽?是以生也有涯,知也無涯的慨嘆,來掩飾自己的懶惰;是以天地逆旅,百代過客的詮釋,來解嘲自己的茍安。是以淡泊明誌作為學優則仕的準備;是以滔滔皆是,作為自甘沈淪的遁辭。

我們與其說需要繁重的科學建設,不如說需要虔敬的科學精神,與其說需要虔敬的科學精神,不如說需要篤實的人生態度。

我淚禱浮士德的勝利。


──民國四十四年十二月十日於費城

Views: 43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