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納粹屠殺了六百萬猶太人。
20世紀歷史中的這樁重大事件,我們通常都用同樣的語言來說明、來形容。如此說明與形容,當然不能說不對,但其中藏了一個要緊的盲點。
我們會先入為主地認定:屠殺六百萬猶太人是戰爭中的行為,是戰爭殘暴行為中的一部分。六百萬猶太人,理應被算進第二次世界大戰巨大破壞中的一個重大項目。
這樣的看法,往往讓人忘了退一步問: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真是戰爭中的行為嗎?抑或是和戰爭同時發生、同時進行的另一樁事情?
我的意思是:殺不殺猶太人,跟德國對外的戰爭,有直接關系嗎?殺或不殺猶太人,會影響德國戰爭中的勝負嗎?
從能夠掌握的史料看,我們會得到令人更加不安的答案。若是著眼於戰爭勝利,德國人其實沒什麽理由花那麽大力氣殺那麽多猶太人。這些猶太人都不是死在戰場上,換句話說他們並沒有以任何形式拿起武器來對抗德國人。這些猶太人沒有國家、不屬於任何國家,所以也不存在與德國有國與國間沖突的問題。事實上,那麽短的時間內,在非戰鬥的情況下,竟然死了這麽多猶太人,正說明了那個時候歐洲猶太人多麽溫馴,對德國多麽無害。
如果不發動種族大屠殺,戰爭中的德國不會增添任何危險。相反地,為了屠殺猶太人,德國人必須挪用許多本來可以部署去應付戰爭的人力物力,設集中營,動用大量交通工具,還要有龐大官僚體系來管理這一套“屠殺系統”。
純粹從戰爭角度,德國人沒有必要屠殺猶太人。換個角度說,德國人並不是出於戰爭考慮而發動屠殺猶太人的,更進一步看,巨大的問題浮現上來:那為什麽?為什麽是德國人犯下恐怖的屠殺罪行?為什麽屠殺的對象是猶太人?
暫時撇開戰爭,我們必須、只能往更早的歷史裏尋找答案。歷史上,歐洲長期存在著普遍的“反猶主義”(或稱“反閃主義”〔Anti-Samitism〕)的現象。猶太人手上沾染耶穌基督的血,這是猶太人的“原罪”。猶太人保有自己明確且深厚的宗教傳統,不受周遭通行的基督教影響,是猶太人讓其他人看來礙眼的理由。更何況猶太人還從事教會禁止基督教徒去做的行業——放高利貸,因而賺了很多錢,當然更加引人嫉妒、怨恨與鄙視。幾個世紀來,各地常有零星迫害、殺害猶太人的事件發生。
不過歐洲對猶太人的傳統敵意,從來不曾惡化到要將他們趕盡殺絕,要動用國家力量給予“終極解決”的地步。顯然解釋德國人行為,必須在傳統問題上,加上現代考慮。
現代考慮之一,是啟蒙主義對歐洲進行的轉化,啟蒙主義將本來宗教改革對教會的厭惡,擴大成為對宗教的全面不信任。宗教改革帶來基督教的嚴重分裂,接著分裂的教會挾帶世俗皇族的力量,引爆了仿佛永遠也打不完的宗教戰爭。連年戰爭終於迫使歐洲出現了新態度——宗教是禍根,人要和平相處,唯有的方法是棄絕宗教、訴諸理性。
19世紀歐洲,哲學取代了宗教、理性思辨取代儀式信仰。理性對宗教的敵意愈來愈深,進而就促使了歐洲人普遍對宗教,尤其是高度依賴儀式與信仰的宗教,采取鄙夷的態度。
歐洲變了,猶太人卻沒有變。相比較下,猶太人的保守信仰姿態,對歐洲人而言更加難以忍受。尤其是在啟蒙理性潮流中才形成民族國家的德國,表現得格外強烈。
民族國家,正是19世紀歐洲另一股沛然不可禦的大潮流。
國家早就存在,但民族國家卻是19世紀的新鮮事物。民族國家主義認定國家不是臨時、方便的政治組合,而是內在擁有一種超越方便的永恒核心。那是同一民族同一文化打造的堅強團結。大家相信“我群”的強烈認同,激發出對國家的高度支持乃至犧牲熱情,使得民族國家格外強悍有力,發展得更快。如此一來,當然也就更增添了民族國家的吸引力。
德國是19世紀後半才統一的新興國家,國家打造的過程自然就比英、法更加依賴民族主義精神。也因而德國最清楚顯現了民族國家嚴重的後遺癥——強烈的排他性。借由選定異類“他群”為對照,最容易激發“我群”團結意識,如果那個“他群”還被理解為敵人,那麽“我群”就不只團結,而且還更加上同仇敵愾的熱情了。
德國國家構成的過程,對外有法國、對內有猶太人作為典型的“他群”敵人。正因為那是德國賴以統一存在的根本理由,對法國與猶太人的仇恨就格外深刻嚴重。
雖然在德國統一過程中,很多猶太人也出力貢獻;雖然在創建德國文化上,更多猶太人有突出的表現;雖然很多猶太人選擇放棄猶太教,反過來認同德國與基督教……這些力量卻還是不足以阻擋根深蒂固的仇恨,隨著德國歷史變化而燃燒燎原。
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挫敗,讓德國急需找到新的團結自信。於是很不幸地,對於猶太人的舊仇恨,就成了最容易取來使用的工具了。
20世紀最血腥的種族仇恨,其實多半來自想象,而不是來自具體沖突。猶太人沒有打過德國,沒有侵略過德國,更別說占領德國了。猶太人對德國沒有野心,更不曾出現什麽具體德國人和猶太人街頭巷戰或鄉間野戰的火並。從具體沖突角度上看,德國人與猶太人間的問題,甚至還沒有“文革”當中一所中學兩派鬥爭來得激烈。
仇恨遠比我們想象的來得虛無縹緲。正因為不需要具體的根源,仇恨的蔓延與深化,也遠比我們想象的來得快、來得嚴重。這就是為什麽在政治上,對於任何可能開啟仇恨想象的言詞與觀念,我們都不能掉以輕心、必須隨時警惕的根本理由啊!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