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人·生物變化叙事(上)

近代不但學習生物學的人已都相信生物是在變化,不是固定不變的,便是一般的讀者差不多也已都這樣相信了。物質既不絕在運動,生活物質的代謝作用也是進行不停的,因此,生物體自然很容易發生變化了。如果此外再要根究「原因」,我們還可以回答說,因為生物體內部有矛盾。便拿單細胞的生物,同化作用旺盛時,細胞增大,體積既增大,與面積的比例就有矛盾而必須分裂為兩個。高等生物的器官間也有矛盾的。還有刺激性,生活的物質或生物體,對外界刺激能發生反應,近來稱為反映,生物由此會生變化。

若說過去的科學觀察者,約略說起來,可以分兩派。一派說生物的變化由於外因,一派說是由於內因。古代許多自然科學家相信生物的變化由環境的作用而生。人們常常看到,生於濕地的植物與在干地的不同,生于于地的葉子常常肥厚多汁;生在高山的枝幹矮小,與生在較低地方也各異。在動物裡這種情形更顯著,生在福建的老虎與見於西伯利亞的不同,前者毛短,後者毛長,分明與氣候冷熱有關係的。古代許多自然觀察者大都作這樣想法的。

達爾文也相信環境的作用能夠影響於生物。最明顯的,如養料對於個體的大小,養料充足則生長得大些,少則小些。但影響有程度之差,不會所有個體都一律,故不會一律大小相同,而有等差,遂有連續的變異。這等影響達到生殖細胞裡,便能把變異遺傳到下代去了。這是達爾文的想法。

但不久有德國的動物學者淮斯曼,把構成身體的質料與生殖用的質料分開,他叫前者為體質,後者為種質。他認為外界的影響只能及於體質,不能及於種質,所以因外界的影響所得的變異不能遺傳的,只有種質發生的變化才能在下一代即由那種質所發育變成的個體表現出變化來。他代表變化起於內因的一派。他做過有名的試驗,即把鼠的尾巴切去,下代仍然有尾巴。做過幾次試驗,就說由環境的作用得來的性質是不能遺傳的,其實這種傷害作用不能代表「自然」的環境生物生活的作用。比方中國女人的纏腳,由來年代不可說不長久,但是放腳的女子,腳仍然像天然一樣大,並不因為上代纏腳而縮小。是不是能夠證明外界的作用不能使後代發生變化呢?當然不能的。因為女人在纏腳的時候並不能省掉腳,還是在走路,還是要用力的。與人猿身體直立起後,尾巴沒有用處,反成贅疣的情形不同的。所以一旦把腳解放不纏,仍有長大的腳,不受上代的影響。女人戴了許多代的耳環,生下來的小女孩的耳朵垂子上也沒有生好的洞,道理也相似(因生活上沒有這需要)。

在生物科學上,因外界的作用而生的性質叫做習得性或獲得性。自從淮斯曼把體質與種質分開,及上面所講的試驗發表後,遂有許多生物學者相信習得性不能夠遺傳。

但關於習得性遺傳與否的問題,上面已經說明,把鼠的尾巴切斷,下代仍有長尾,實在不足以作證明的。可是科學刊物上還有許多被提出來的材料,都來證明這種性質不能遺傳,例如生物學的刊物上常常舉出這樣的例子,最常常說起的有從黑人的膚色與白人在熱帶下的膚色的變化來分辨生物固有性與習得性。白人住到熱帶下面,被那太陽曬著後,皮膚漸漸變為黑色。但是,便在熱帶住了幾代以後,回到溫帶,小孩生下來,皮膚仍然白色的,不是黑色。黑人卻不然,便是移住在溫帶裡,生下來的小孩及大人還是黑色的。因此科學者稱黑人的黑色性質是固有的,白人的黑色性質是習得的,而且斷說習得性不遺傳。

還有,有些蝴蝶一年產兩代,一代生活在夏天,一代以蛹過冬。兩代的樣色是不同的。但如果把夏季一代的蛹放在冬天的溫度下,孵出來的蝴蝶像春天出來的樣色了,可見這不同由於溫度,但不遺傳。

對於這種情形,意見當然不一致的,如黑人的皮膚顏色等等,試驗證明的確與外界的某些作用(如陽光等)有關係。白人的子女生在溫帶下面仍然白色,是否因為時代不夠長久呢?便是說如果在熱帶住得甚久,皮膚是否可能變成遺傳性的黑色?照俄國巴甫洛夫的學說講,應該影響。如長久,能夠遺傳的。

Views: 5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