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慶《中國名山》砥柱中流小孤山

滔滔長江自出三峽後,浩浩蕩蕩流淌在廣闊的平原上,兩岸綠野千里,江面極為開闊。若坐船過九江約80余公里處,可見江中突立一孤峰,高達百米,山上復蓋了郁郁蔥蔥的林木,掩映著不少建築,山腳浸淹在長江急流之中,這就是被稱為“長江絕島”的小狐山,在這江寬天闊之處顯得十分引人注目。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小孤山既傳說為天妃林小姑的化身,又相傳為嘯天龍的化身。據說長江在這一帶水流湍急,經常船復人亡,是因為有兩個兇惡的水神興風作浪。此事被天妃小姑所知,就派遣靈官收伏了這兩個水神,並親自留住在小孤山上,令水神改惡從善,護法佑民。小姑常住人間以後,逐漸與對岸的彭郎產生了感情,結為夫妻。小孤山對岸的澎浪磯傳說就是彭郎的化身。蘇軾曾在《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一詩中寫道:“舟中賈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這個美麗的故事,為小孤山披上了浪漫的色彩。

其實,小孤山是長江斷裂帶下陷過程中殘存的小丘,雖然不高,但四壁如削,神貌奇特。西看似懸鐘,東看如大師椅,南看像一技筆,北看又成了一條嘯天龍。滿山上下,名勝古跡依山旁崖而築。陸遊在《入蜀記》中稱讚道:“凡江中孤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

原來登臨小孤山要渡江而至。近代以來江中泥沙已把小孤山和北岸連成一體。山麓西北的“一天門”成為登山攬勝的唯一門戶。

一天門築在絕壁之上,原來有一個山洞,險不可攀。清代開鑿了97級石道。穿過洞門,仿佛進入了一個神奇的境地。山門後端塑有兩個兇神惡煞的水神,但已被小姑降伏,故兩旁有副對聯:“到此何須害怕,回頭不必耽心。”山上石級多依山勢而築,盤旋曲折。在陡峭的山崖上有一龍耳洞,洞內苔蘚滿壁,清泉滴答,涼氣襲人。洞下可通江水,能聽到怒濤跌蕩有聲。因為深不可測,已置一佛像封擋洞口。沿山道兩側還有關聖殿、先月樓、臨江軒、半邊塔等建築,都是巧妙地利用險峻山勢而築成。其中半邊塔是佛塔建築中的奇特之作,塔身依壁而立,僅露出臨江的半座塔,另半座則隱入巖中。塔身小巧玲瓏,為三方五層,檐拱雕塑精美。離塔不遠之處,絕壁直落江底,俯視可見江中漩渦翻滾,聲震如雷,真是“峽束千雷怒擊撞,危峰屹立壓驚瀧。”

天妃殿是小孤山上專祀小姑的寺廟,宋代就已建成。歷代帝王曾一再加封天妃為“安濟夫人”、“顯靈廣濟夫人”和“天後”。並立有禦碑,為天妃稱頌讚道。

從天妃殿拾級而上有一界潮祠,楹聯下有註:“海潮止小孤為界,輿志皆云,故立界潮祠以襄山川靈氣。”原來長江連通大海,每逢海潮漲落會影響長江水位。古代時的長江口尚在揚州、鎮江一帶,受海潮影響一直可抵小孤山。界潮祠以上山路狹窄,只容一人通行,還須手扶鐵索小心行走,方可到達小孤山頂的梳妝亭。亭為六角三層,琉璃瓦頂,石柱撐檐,翹角飄鈴。站在亭上,眺望大江上下,只見“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兩岸群山田疇,水光山色,秀媚動人。梳妝亭傳為小姑梳妝之處,明代詩人解縉有詩云:“小姑昨夜巧梳妝,秋月半簾玉梳水。”從而把這亭台和殿內的女妃傳說,融為一體了。

遊罷山上,還可以乘舟繞山麓一行,觀賞浪石相激的水景。山麓的龍角石是一塊高7米的巨石,上尖下粗,似龍角狀,傳說為嘯天龍的頭角。龍角石旁石壁上有“海門第一關”五個大字。元代曾在此立一鐵柱於石上,成為登山遊客系舟之處。

山麓東北江中還有一塊攔江石,距小孤山約數米,石上有一古樹,迎風而立,做骨多姿。附近江水激蕩,漩渦翻滾,被稱為“海眼”。在此觀江濤,也是小孤山勝景之一,時而江浪飛花,時而銀濤拍岸,頗有排山倒海之勢。

小孤山和澎浪磯夾束江水,使這里江水湍急、形勢險要,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南宋以後曾在此設過烽火磯和炮台。元代紅中軍起義,明代朱元璋發兵,清代太平軍大戰湘軍,均在此爭奪成敗,所以小孤山又有“安慶門戶”、“楚塞吳關”之稱。1937年“七·七”事變後,新四軍在小孤山南北神出鬼沒地殲滅日軍。1944年的一次戰斗中新四軍取得重大勝利,軍威大震,曾在小孤山石壁上題了16個字:“中華多難,遍地烽煙;我軍如斯,中流砥柱。”小孤山做然挺立於滔滔江水之中,這浩然正氣,不正是象征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嗎?

Views: 8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