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修:為旅遊注入文化靈魂

文化是靈魂,旅遊是載體。近年來,文化與旅遊結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文化旅遊作為一種全新的體驗形式成為現代旅遊業發展的新亮點,文旅產業也成為全國許多地區發展的重點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是擁有50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又是充滿發展活力的東方大國,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自然和人文景觀異彩紛呈。我們有責任、有能力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把文化和旅遊巧妙結合起來,推動我國文化旅遊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旅遊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而文化的內涵與品質,又決定著旅遊的知名度、美譽度。實踐證明,一個地區擁有文化旅遊資源優勢並不能夠代表該地區同樣具有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的優勢。只有堅定自身的文化自信,既遵循規律,又突出地域特色,提升旅遊業的文化內涵和品位、實現文化的經濟價值,不斷創造和生產新產品,催生發展新業態,才能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和產業優勢,更加有利於產業發展,有利於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區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首先,要突出中國文化自信,建立文化旅遊產業扶持長效機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是特色文化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政府要建立和實行積極的長效激勵機制,推進特色文化旅遊產業快速發展和逐步升級,尤其是提升旅遊服務水平和文化含金量。在這個過程中,各級政府要“扶上馬送一程”,做到精準幫扶、支持到位。

其次,要堅持文化治理自信,進一步加快體制改革。管理體制改革是特色文化旅遊景區治理的核心問題,有什麼樣的文化旅遊景區管理體制,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經營機制,就會形成什麼樣的文化旅遊景區發展模式。推進管理體制改革,關鍵是大力激發市場活力,為“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還應解決與文化旅遊相關的綜合管理問題,加大特色文化旅遊發展在政府績效考核中的分值權重。

最後,要堅定文化品牌自信,加快培育文化旅遊特色產業集群。擁有文化品牌,文化才有自信的實力和魅力,沒有品牌的文化難以在歷史長河中留下印記。我國有豐富的特色文化旅遊資源,圍繞特色文化旅遊產品開發,最好的方法是邀請專業人員設計出一整套推廣方案,結合本地的資源優勢推出“明星旅遊項目”,同時加快特色文化旅遊產業配套要素建設,推進文化旅遊產業的全面升級。比如近年來愈來愈紅火的上海新興創意產業園區,從八號橋、莫幹山路50號到1933老場坊,它已經不再是辦公室板塊單調的集合,而是集聚了越來越多文化旅遊要素,逐漸變成了一個“好吃、好玩、好看”的嶄新旅遊景區。它不僅豐富了上海都市旅遊的內涵,也成為反映滬上文化旅遊特色的亮點。

調查顯示,2017年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25.37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3.5%;入境旅遊人數6950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2.4%。這正說明,文化自信更堅定的中國魅力日益增大,融合更多文化元素的特色文化旅遊產業前景也必將更為廣闊。

(作者為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校基地教授)《 人民日報 》( 2017年12月21日 05 版)(2017年12月21日/人民網-人民日報)

Views: 9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