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達:文化自信與民族自強

民族是文化的主體,文化是民族的靈魂。一個擁有優秀傳統文化的民族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即使遭受重創也能浴火重生。但文化發揮作用不可能脫離作為文化載體的社會整體。文化是社會的構成要素,是以經濟為基礎、以政治為核心的上層建築中的觀念形態。一個民族的盛衰興亡,不單純取決於文化,而是取決於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

在當代中國,文化自信必須落實到民族自強和國家發展上,落實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就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總體性思考。如果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停滯、民生雕敝,文化自信就會成為一句空話;而沒有全面發展,經濟一馬奔騰,也不可能持續發展。因此,應使文化自信融入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成為一種精神支撐。文化自信,說到底就是民族自信、國家自強和社會發展。

無論世界史還是中國史、無論古代史還是近代史都證明,作為民族文化載體的社會經濟力量、政治制度和軍事力量一旦落後,僅憑曾經擁有的優秀傳統文化是難以維護國家生存和民族獨立的。例如,古希臘羅馬時期野蠻人入侵,西亞北非那些曾經擁有燦爛文化的龐大帝國的分裂,致使古代文物被掠奪、文化遺址遭破壞,一時輝煌的文化變成了文化碎片。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中斷文明發展的國家,這不單純是因為文化發達,也與中國長期擁有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有一套逐步成熟的政治架構和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度緊密相關。盡管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中,中國有過多種政權的並存,也有過不同民族處於統治地位,但中國始終作為一個獨立、強大、統一的國家而存在。國家不亡、民族不分裂,文化才不會變成與文化主體相脫離的“遊魂”。

一個國家的傳統文化相對於經濟和政治發展來說,是一個相對恒定的力量,而國家的強大和社會的發展必須依靠人的現實創造。文化是國家繁榮發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近代中國的百年屈辱史,就能夠說明這一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侵華兵力僅有15000人。雖然當時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上仍處於前列,但由於清政府政治制度腐敗,又沒有海防力量,結果慘遭失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以區區不足二萬人直逼北京,號稱“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被付之一炬,無數藝術珍品成為劫灰。近百年來,中國不知道有多少文化瑰寶和精品被掠奪,流落海外。因此,一個國家並不因為單純擁有優秀傳統文化就可以免除民族災難,綜合國力強大才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並不是傳統文化自然發展的產物,而是近百年來無數革命先烈流血犧牲、前仆後繼的奮鬥結果。也就是說,主要是革命的結果,是革命推翻了舊的腐朽帝制,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之所以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就是因為它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正是中國革命的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同時也開辟了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道路。

文化的發展一定要有助於促進中華民族的全面發展,文化自信一定要轉化為民族自強、發展自強。現在,我們之所以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因為其中蘊藏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寶庫,而不是出於對傳統文化的迷戀和孤芳自賞。如果不立足現實,著眼民族自強和發展自強來增強文化自信、繁榮發展文化,而是片面強調回歸傳統、回歸儒學,那就偏離了我們黨倡導增強文化自信的初衷。

(作者為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 人民日報 》( 2016年12月05日 16 版)

Views: 5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