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公民”、“國際意識”與“國際責任” (中)

認識、判斷國情是一件很糾結、很覆雜的事情。從現代化的視角來認識判斷一個國家的國情,其覆雜性就更大。現代化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國家發展來說,都是一個涵蓋面很廣的歷史進步過程,需要處理好各種覆雜關系。一個國家和社會離真正的現代化究竟有多遠,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現代化,是局部的、片面的現代化,還是完全的、全面的、深層的現代化,這是一個需要從多方面冷靜思考和深入考察的問題。對這個問題,我們不能盲目樂觀。目前,我國離完全的、全面的、深層的現代化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不能被我國的多個世界第一——30年發展速度世界第一,外匯儲備世界第一、外貿出口世界第一,高速鐵路網世界第一,還有工業生產方面的諸多世界第一,弄得昏昏然,更不要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沖昏了頭腦。我很讚成用“華麗外衣”和“落後裏子”來比擬中國目前的發展狀況。我們現在是有了幾件華麗的外衣,但大量的落後裏子讓人看了還會覺得很尷尬。只有對我們的國情和現代化發展水平有了比較全面深刻的認識,才能形成比較清醒的國際意識,樹立正確的國際觀。

應擯棄“仰視西方”和“俯視西方”的有害觀念,積極培養和樹立與“世界公民”身份相匹配的國際觀



理論周刊:當今中國社會存在哪些錯誤的國際意識和觀念?


金燦榮:今天,中國公眾的國際觀比較覆雜:一方面,一般公眾對把中國定位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是沒有異議的,多數人對中國的大國身份還是自豪的。另一方面,由於歷史原因,中國公眾比較廣泛地存在著一種受害者心理,同時由於近年來國家物質層面上迅速走向強大,部分國人開始從受害者心理反彈到另一種過於自信的心理,給人感覺是咄咄逼人。這種受害者心理產生的客觀原因是過去170多年的中國現代化進程非常艱難,其主觀原因則與如下事實有關:長期以來中國社會中普遍存在一種把世界高度簡化的解釋框架,即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一個叫“中國”,一個叫“外國”,而所謂“外國”實際上專指二十幾個發達國家,廣大的非西方世界好像是不存在的。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社會形成了一種很奇特的思維方式,即總是把中國最差的與發達國家群體中最好的相比較,於是形成了對西方的崇拜心理。這實際上是一種崇拜強者的“社會達爾文主義”邏輯,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勢利眼邏輯。

萬霞(外交學院教授):中國人如何看待世界,又有著怎樣的國際意識,從根本上講是由兩個因素決定的:一是中國社會的發展水平,特別是經濟發展水平;二是中國在世界體系中的地位。當今中國公眾看待世界的心態,交織著屈辱的記憶和百年悲情。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增長,有的人心中又滋生起了自大、驕躁和虛妄。這種心態集中體現為兩種:一種是“仰視西方”的盲目崇拜觀念,這是上百年來“西學東漸”揮之不去的迷思;另一種是“俯視西方”的狹隘民族主義觀念,這是屢被西方欺淩的民族獲得經濟繁榮發展後,在“自卑”和“自豪”的雙重作用下產生的對西方的無畏和藐視情結。對於正在走向世界大國的中國來說,我們要擯棄這兩種有害的觀念。今天,中國政府作為參與現有世界秩序和國際治理的一個主體,正在努力適應這種世界變革和中國新的角色身份,作為中國公眾,也應培養和樹立與“世界公民”身份相匹配的國際觀。


理論周刊:在當今全球化時代,中國公眾應如何培養與“世界公民”身份相匹配的國際觀?


陳峰君:其一,要客觀認識自己。中國發展已經取得巨大的成就,面對世界,中國人有理由為之自豪,有理由擺脫因歷史曾經落後而形成的自卑心理,盡管中國的發展模式和發展道路還存在許多問題,未來也必將面臨許多挑戰,但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是一帆風順的,沒有一種發展模式是完美無缺的,我們有理由為自己的發展模式和發展道路堅定信心,但絕不能由此產生“自大”心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這絕不是一種外交辭令,而是中國的現實寫照。

其二,要客觀認識對方。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要客觀認識西方對中國的評價。由於政治制度、價值觀念、文化傳統等方面的不同,西方國家從內心來說,並不完全歡迎中國的崛起,所以在中國發展過程中,必然與西方國家發生一些沖突,對此必須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也必須有客觀認識。二是要客觀認識他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在這方面經常會出現兩種心理:面對比中國發達的西方國家,常常希望照抄照搬其發展模式;面對比中國貧窮的國家,又常常對這些國家的發展模式指指點點。我們要認識到,西方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固然高於中國,但他們的現代化進程已經啟動數百年,而且他們實現現代化、完善各種社會管理制度,也經歷了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我們現在面臨的很多問題在西方國家現代化歷史上也都曾遭遇過,他們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式有些可以借鑒,有些已經不可能覆制,我們現在已經不可能再完全重覆西方國家曾經走過的發展道路。三是要以“和而不同”心態平視世界,尊重各國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尊重各國社會制度。


王慶東:此外,還要客觀認識規則。毋庸諱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現有國際秩序和國際規則,主要是由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主導的,對發展中國家確有很多不公平之處。但這不應成為否定甚至拒絕這個國際秩序的理由,中國要實現現代化就必須融入現有國際秩序,必須充分重視和利用現有國際規則。在這方面,有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每當中國在現有國際秩序中遭遇不公平對待時,就有人提出要退出現有國際組織,並由此產生一種狹隘民主主義情緒。事實上,改革開放的30多年正是中國不斷融入現有國際秩序的30多年,也是中國推動建立國際新秩序的30多年。我們必須學會利用國際規則解決問題。要認識到,只有先融入現有秩序才能有機會改變其中不合理之處,推動建立新的國際秩序;還要認識到,加入國際組織不僅僅是享受權利,而且要承擔相應國際責任。

在國際交往中,中國人應時刻注意樹立和維護一種文明、禮貌、謙和、好學、包容、寬厚的國際形象


理論周刊:那麽,中國公眾在培養和樹立國際觀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馬龍閃:其一,應擺脫傳統話語體系和固有思維定式的束縛,在思想觀念上要與時俱進。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今天,各國經濟關系的發展,全球經濟的依賴性,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緊密。當然,國際上一些勢力、一些人要對中國進行遏制,但這種遏制和打壓,同冷戰時期不大一樣,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

Views: 8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