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鵬舉·文化產業發展進入結構性調整

文化經濟對於中國的戰略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文化產業有著巨大的社會效益,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它是文化發展的一個基本途徑和模式。同時,文化產業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直接貢獻。中國經濟的發展一定要與自身的文化生態形成有效對接,文化資源足以能夠讓中國經濟更可持續、更健康地發展。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在新常態下,經濟增速總體緩慢下行,文化產業應逆勢上揚,甚至從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層面也對文化產業寄予了較高期待。但從面上數據來看,“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文化產業的增長性不如想象那樣。文化產業能否擔當起支柱產業的使命?這不能只關注面上數據,而是要看到文化產業對中國經濟的支撐作用更多體現在“精氣神”和結構意義。

第一,文化產業發展進入結構性調整階段。從宏觀經濟和文化產業增長來看,近十年文化產業的總體增長均明顯高於GDP的總體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文化及相關產業的十個門類里,明顯高於平均增速的是數字信息傳輸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文化藝術服務、廣電服務和文化創意設計服務。而拖累整個文化產業增速的則是傳統的、與制造業相關的文化產業。從結構上看,去年我國文化產業的增長實際上是明顯向好的,正在朝著數字化、新興消費轉型。

第二,文化經濟政策強化政府與社會資本的合作(PPP)投資。雖然與前兩年相比,去年中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總額下降了,但它支持的項目數量要比前兩年更多,並采用了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方式。其中,文化PPP項目比例在放大,而且受到了更加廣泛的關注,資金規模也在逐步擴大。

第三,“文化+”的融合效應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共識。從區域經濟發展來看,多地都把“文化+”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著力點。2016年初,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數字創意產業,並在12月份專門出臺了涉及數字創意產業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實際上,數字創意產業也是“文化+”與“科技+”的結合。另外,目前特色小鎮建設最重要的一個抓手就是“文化+”。

第四,巨大文化消費潛力有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釋放。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盡管狹義的文化消費占比在2013年至2015年期間穩步提高,但比例仍然太低。中國巨大的文化消費潛力尚未真正釋放。這說明我國供給的文化產品不足以讓老百姓掏腰包,所以要進行文化產業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五,直接融資日益發達的多層次資本體系架構初步形成。按照央行發布的信息,2010年至2015年我國文化產業間接融資盡管在平穩發展,但實際上增長並不大,沒有明顯起色,真正增長大的是直接融資部分。近幾年,文化產業領域的風險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持續快速增長,主要集中在影視、音樂、傳播、出版等行業。同時,資本市場對文化傳媒行業總體看好,與情懷、個性化的文化創意、文化需求有關的文化類互聯網眾籌也在快速發展。

第六,投資驅動的文化“走出去”態勢風頭漸勁。中國文化的“走出去”短期之內經過了三個臺階,即文化產業“走出去”、文化企業“走出去”,以及現在的跨越式文化資本“走出去”。目前,文化資本“走出去”是我國的一個比較優勢。雖然去年資本外流問題引發了多方關注,但無論是從吸引外資還是中國資本“走出去”來看,未來均有很大空間,資本會成為文化“走出去”最重要的橋梁。(作者: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院長)(2017年01月23日 / 來源:光明日報)

Views: 9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